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县级市发展关键是人的教育 职教成青岛秘密武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16:26 青岛新闻网

  一流人才是可以引进的,但是成千上万的技术员工不能引进

  地处山东半岛腹地的平度市是距离青岛最远的县级市。以农业闻名的平度是有名的“三不通”:不通铁路,不通海路,不通航空。陆路交通是它惟一的交通方式。

  就是这样一个地理位置和交通方面都没什么优势的县级市,却吸引了近600家外资企

业来此投资设厂。

  平度市副市长窦宗君神秘一笑:“我们有秘密武器。”

  这个秘密武器就是职业教育。

  平度吸引外资 职业教育是王牌

  1995年海尔集团准备在平度设厂。当时从青岛到平度的路并不好走,100公里的路开车就要走上两个半小时。

  海尔总裁张瑞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解释原因:“平度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并不占什么优势,税收政策与全国大致相同,而平度职教中心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能够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

  张瑞敏所说的平度职教中心在1990年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举办“双元制”职业教育项目。15年过去了,当初不少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双元制项目的学校以失败而告终,可平度的项目一直在继续。现在这所学校在校生达到近8000人。

  如今平度吸引外资,把职业教育作为自己的王牌。“您需要的人才在平度可以得到满足。”平度这样告诉外商。他们把外商拉到学校,让外商眼见为实。不久前,一家瑞士的公司打算在山东投资设厂,就是听说了平度的双元制教学,考察并与学生交谈之后,下定决心在平度投资。

  平度职教中心有个果品加工培训中心,正是在这个中心的示范带动下,平度全市果品加工企业由1998年前的3家发展到现在的65家,多数果酒酿造厂的业务骨干是学校的毕业生,年创利润4200多万元,逐步成为平度的支柱产业。“职业教育就是一个桥梁,把农民转移出来,把高素质的劳动者培养出来,把外资引进来。”平度市副市长窦宗君说。

  在青岛,有这种观念的不止是平度一个市。

  拼完了资源、土地、税费

  县级市要发展关键是人的教育

  胶南市地处青岛西海岸,海洋资源丰富。10月22日,胶南市第一所高等院校———港湾职业学院正式奠基。

  有人不理解。这个县级市好不容易办所大学,怎么办了所高职院校?“谁规定只有大学才是高校,高职就不是高校了?”胶南市市委书记张大勇反驳。10年来,胶南经济发展迅速,可农民收入始终是经济发展最薄弱的环节。他算了一笔账,农民收入翻一番,财政收入就要多好几倍。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张大勇说,除了发展经济之外,就是大量的培训并转移劳动力。而其中的关键是发展职业教育。“在县级市的发展中,拼资源,拼土地,拼税费,大家的优惠都差不多。不能只拼这些,关键是教育,是人才培养。胶南的企业结构正在面临转型,向青岛临港经济发展。人才导向就是一个重要渠道。”他说。

  海尔集团来到胶南后,几个配套企业相继落成。张大勇特别感慨:“过去我们把劳动力看得简单了,认为劳动力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可是现在看来,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工人,也需要管理人才;不仅需要硕士、博士和海归这些高级人才,也需要适应当地需求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一流人才是可以引进的

  而成千上万的技术员工不能引进

  实际上,整个青岛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几年前,全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一次大滑坡,在不少地方,学校数量、招生人数都大幅减少。可与此相反的是,青岛中职的学生人数一直在上升。青岛市教育局职成处处长王洪立介绍,1998年青岛中职在校生人数不过10万。如今,经过结构调整,青岛中职学校数量从138所调整到104所,可在校生人数已经达到17.2万。而实际上中职在校生数已经超过25万,多出的近8万人来自外地。青岛的职业中学与普通中学的比例已经达到51∶49。

  青岛市副市长王修林说:“职教越来越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发展。”

  不少青岛市民不理解政府为什么要坚持发展职业教育。1999年,一位大学教授给市领导写信,怀疑领导对青岛发展职教有私心杂念。这位教授不明白:青岛为什么非要把孩子送到工人战线上,而不是送进大学?是不是非要把青岛变成职教的红旗?《青岛日报》之后发表了“职教是二流教育吗?”的文章,解释青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一流人才是可以引进的,但是成千上万的技术员工是不能引进的。这是跳出教育看教育,要从抓经济发展的高度去认识职业教育。”王洪立说。

  今年5月,青岛到韩国招商引资,一个分团很是引人注目。这个分团的成员全部来自教育界:他们中有的来自大学,有的来自中学,更有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李振江是这个分团的带队人,他感触特别深:“以前招商引资,根本没有教育的事情。可现在不一样了。国外企业在一个地方投资,除了一些硬件之外,更重视当地的人才培养情况。”

  如今,青岛中职毕业生升学率是18%。82%的毕业生都走向一线岗位,干起了蓝领。

  王洪立很欣慰:“在青岛,垮掉一个企业并不可怕。最怕的结果是结构出问题,教育也是一样。我们最庆幸的是教育的结构没有出问题。” 原春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