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苜蓿兴起草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30日07:50 宁夏日报

  经过我区“苜蓿产业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组对从国外引进的6个适宜我区水地、旱地、盐碱地种植苜蓿品种潜心研究试种,其成果近日通过自治区审定,填补了我区苜蓿审定品种空白。贺兰山茂盛产业公司和彭堡种猪场种植的5000亩水地苜蓿栽培示范田亩产高达5000公斤,不仅成为我区商品草生产、加工示范基地,而且生产的草粉、草块、草颗粒等系列产品,质量达到出口标准并实现出口。一位美国牧草专家看后称赞:“这里生产着中国最好的牧草,和美国是同一水平。”

  由于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我区90%的天然草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给生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2002年科技厅将“苜蓿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列为自治区“8613”农业科技工程“农业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重大专项”之一,由固原市农科所、宁夏农科院植保所、固原市草原站、同心县科技局等共同承担该项目科技攻关。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项目组邀请美国、加拿大等国的11位知名草业专家,到我区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从引进的100多个国内外苜蓿品种中,筛选出6个适宜全区水地、旱地、盐碱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通过试验发现,适宜水、旱、盐碱地兼用的品种为宁苜1号、中苜1号,亩产鲜草量分别达4500公斤、4000公斤,最高可达6000公斤;适宜水地种植的宁苜2号、宁苜3号、三得利,亩产鲜草分别达5500公斤、5000公斤、4650公斤;适宜旱地、高寒地区种植的固原紫花旱地亩产鲜草量为1200公斤—1500公斤。

  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吴忠市扁担沟镇建立苜蓿良种繁殖基地3600亩,其中有1000多亩种子产量平均达到每亩62公斤,最高可达76公斤,既满足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需要,又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徐河村一队农民李志强,过去种小麦,亩产150公斤,收入不过100多元,2003年在项目组指导下种了6亩胡麻套苜蓿,胡麻收入1200多元,苜蓿子卖了3500元,除去每亩成本130元,加在一起每亩纯收入近700元;打子后的苜蓿草养了10只羊,产了17只羊羔,每个按100元算,收入1700元,一年下来,种草养羊就能收入6000元。

  在今年干旱严重的情况下,项目组在原州区三营、杨郎,同心县予旺种植的2800亩旱地苜蓿新品种示范区,前两茬亩产鲜草就达到1396公斤,较园区周边地区增产279公斤。在原州区头营镇胡大堡村高盐碱地上,项目组利用耐盐碱品种中苜1号,建立500亩丰产栽培示范田,第三年亩产鲜草达2400公斤,既破解了当地盐碱地无法耕种的难题,又利用苜蓿改良盐碱地的特性,使种植苜蓿盐碱地全盐含量大幅度下降。在苜蓿生长茂盛的田里,记者见到该村村民薛天瑞,他告诉记者,过去种甜菜,苗刚出土就被碱“咬”死了。去年按照项目组要求种植了6亩苜蓿,可饲养10只母羊,年收入最少5000元,最高可达1万元。

  另外,项目组还摸清苜蓿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危害程度,掌握了其发生动态和流行规律,提出了防治适期、指标及方法,制定了预测预报办法和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建立起预测预报模型和6个测报网点,4个试验示范区,2002年至2004年累计指导防治苜蓿病虫害110万亩,减少了经济损失,扭转了我区苜蓿病虫害猖獗的局面,填补了国内苜蓿病虫害研究空白。目前,我区苜蓿留床面积由1999年的100万亩增加到600万亩,使苜蓿产业实现了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的转变。

  (本报记者 阎文华 白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