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和氏璧是否出于高淳桠溪荆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30日08:52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王国俊通讯员高晓平张佳祥

  【金陵晚报报道】 “完璧归赵”“传国玉玺”“卞和献宝”,千百年来,关于和氏璧的故事妇孺皆知,耳熟能详。但和氏璧究竟出自哪里,发现和氏璧之玉的卞和究竟又是哪里人。全国多个地区对此一直争论不休。

  最近,南京高淳县桠溪镇文化站站长吕克斌经过对当地文化的多年研究,提出了一个惊人观点:和氏璧的故乡在高淳县桠溪荆山,卞和是桠溪人。

  查找:和氏璧出处何方?

  和氏璧价值连城,关于和氏璧的故事历史上多有记载,从各种记录来看,和氏璧可以视为春秋战国时代具有最高价值的珍宝。《史记》对和氏璧的故事也进行了记录,称:昔卞和献宝,楚王刖之。

  不过,记录比较详细的是《韩非子·和氏篇》,其中完整记录了和氏璧的来历:楚人和氏得玉璞荆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此后各个地方流传的和氏璧故事几乎都与此相近或相同。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哪一种关于和氏璧来历的记录中,都没有清楚表明和氏璧到底来自哪个地方,楚人卞和到底是哪里人,历史上记录的荆山到底在哪里。

  争议:多地争和氏璧之乡

  时间长了,和氏璧和卞和的出处无法考证,人们就“地以人名”,现在来看,全国有荆山的地方多出现关于卞和及和氏璧的传说故事。关于和氏璧的故乡,比较典型的说法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是湖北南漳县说。汉《孔安国传》:“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相传卞和得璞于楚荆山,即此。”《太平寰宇记》云:“卞和得珍于楚荆山,即此;顶上有池,并有石室,相传云是卞和宅。”

  第二种说法认为安徽怀远县为和氏璧的故乡。《怀远县志》:“荆山,县新倚也,在治西南,滨淮突起。”荆山“高一百八十五丈,周围十七里,东有卞和洞。”《中国名胜词典》也有这样的叙述:怀远县荆山有抱法岩,传为卞和抱珍泣血之所。岩上有卞和洞,天然形成,幽深宽广,可容数十人。

  此外,湖北阳新说认为“荆山在湖北阳新县北五十里”,“为卞和得珍之所”。安徽芜湖也有记载“芜湖县东南十六里,介天成湖与长河之间,有大、小二山,曰大荆,曰小荆。”,大荆山即卞和得玉处。

  高淳县桠溪镇文化站吕克斌认为,从现有资料来看,和氏璧的出产地荆山究竟在哪里,有许多地方都有说法,甚至有人认为在河南平顶山市附近。

  但实际上,都没有得到非常有力的考证。他认为,从产玉的角度来看,有关于卞和故事的各地“荆山”大多数都不产玉。

  看来,卞和及和氏璧的故乡到底在哪里是一个谜了。但吕克斌却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卞和以及和氏璧的故乡极有可能在高淳荆山。

  惊人:和氏璧出自高淳?

  吕克斌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就在桠溪从事文化工作,对桠溪以及高淳的风土人情多有研究。作为土生土长的高淳人,小时候的一件事始终让他难以释怀。“当时我上小学,有一次经过这里时,老师指着一个坟包告诉我,这个就是发现和氏璧的卞和墓。”但是当时他对卞和及和氏璧都不太懂,只是觉得卞和应该不是一般的人。

  长大后特别是当他从事文化工作后,卞和的传说开始触动他。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他就此还写了论文。他认为“之所以认为和氏璧是桠溪荆山之玉,不是空穴来风,是经过一定考证的。”他提出的观点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高淳荆山的地理位置以及曾经的历史背景与和氏璧的记录非常吻合,他认为这是个先决条件。据高淳县志及其他相关资料记载,春秋时期,周天子坐天下,分封七十二路诸侯,高淳荆山脚下五十里地封为荆国,此地后为楚国疆域,有“吴头楚尾”之说,高淳桠溪曾经是楚国地盘。高淳有大荆山、小荆山,距县城东北30余公里,主峰高110米。献玉的卞和是楚国人,发现宝玉是在荆山,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淳荆山非常符合和氏璧来历的有关记载。

  二是实物证明。桠溪荆山脚下曾有卞和墓碑。墓碑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还立在坟前,上有“卞和墓”字样,后在附近村落修建水塘时,墓碑被挖走埋到水下筑坝用。据称现在还埋在水下,当地有关部门拟将其清出。而卞和坟一直到前些年修路才被挖掉,证明这里埋的确实是卞和其人。

  另外荆山下还有卞家村,据称是卞和后人延续所住。与荆山遥遥相望的是状元山(又名望玉山) ,其名称与“卞和望玉寻玉”的故事很一致。

  三是代代相传的故事佐证。他认为,当地到现在还流传着“石匠寻玉献玉”的故事,故事的整个情节与历史上卞和的情况完全一致。这个故事在山下的荆山村、卞家村许多人都能讲。吕克斌认为,这个故事代代相传,为附近村民津津乐道,应该有其真实的一面。

  吕克斌觉得,从各个角度来看,这里应该与卞和以及和氏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应该就是卞和以及和氏璧的故乡。

  村民:这里曾有卞和墓碑

  昨天上午,在吕克斌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荆山脚下。荆山并不高,而与荆山相对的一座山就是状元山(又被称为望玉山),望玉山形若官帽,又如同一只方印。

  眼前是一片杂草的坡地,并无墓碑和坟,但众多村民都很肯定地表示,卞和墓碑是确实存在的。按照附近村民的说法,附近村民陈老汉介绍,墓碑有1米多宽,三四米长,后被挖走修水塘,而坟也被挖过,现在也无法看到了。

  芮有珍老汉今年75岁,一直住在荆山脚下的荆山村。对卞和的故事,他比较了解。据介绍,相传卞和是个青年石匠,手艺精湛,他就住在山脚下的卞家村。因荆山上石料丰富,他经常上山采石料。有一天,他突然发现一只凤凰落在荆山顶上,凤凰脚下还闪闪发光。等他爬上去又发现凤凰不见了,亮光也不见了。第二天他再次发现凤凰停在荆山顶上。

  卞和认为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他一口气爬上山顶,却又弄不清楚究竟是哪块石头是凤凰的停留地。后来他就在可能是凤凰停留的石头上插上树枝并系上红带子做标记,一天后他果然发现凤凰停留在插有标记的石头上,就这样他就带着这块石头回家。时间长了,他发现这块石头冬生暖,夏生凉,果然是块宝石。

  第一次,他将宝石献给楚厉王,但对方不识,以为卞和是想拿普通石头骗取赏金,一气之下砍掉卞和一只脚。过了几年,楚厉王驾崩,武王即位。卞和不想被天下人耻笑,再次进城献宝,结果被砍掉了另一只脚。

  卞和一路乞讨,爬回了家。等楚文王继位后,卞和已经老了。楚文王派人找来卞和,了解情况后,让周围人看个究竟,周围人都说只是一块普通石头。卞和急了,觉得太委屈,用头撞宝石想一死了之,卞和的血流到宝石上,石头裂开,里面果然是稀世珍宝。

  村民说,后来卞和因此受封,但卞和不愿为官。为了纪念卞和,大家就把卞和登山望玉之山称为“望玉山”。卞和死后,卞家村人把他安葬在山下,立碑纪念,卞家后人每年清明都前来祭祀。昨天,记者来到了卞家村,对于卞和献宝的故事,许多村民都清楚。但卞和到底是不是村上人的先祖,这里的人并不能说出所以然来。

  专家:可能性并不大

  记者发现,和大多数称为是“卞和以及和氏璧故里”的荆山一样,这里的故事也只是相传,这里的物证并没有经过系统权威的考证。卞和的故事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呢?记者进行了进一步采访。

  溧水县委党校网站上的一篇文章称“状元山又名望玉山,形若官帽,又似方印,相传乃春秋时楚人卞和获玉之地。”而高淳县文化局的一位同志也表示,这样的说法他们也听到过,是不是卞和以及和氏璧的故里就在高淳荆山,因为没有经过系统考证,因此无法得出明确结论。

  记者随后又咨询了多位专家,有些专家对这样的提法表现出一定兴趣,但大多数专家认为“综合各种情况来看,这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南京大学一位专家还解释,从当时楚国来看,荆山主要是专指汉水流域的荆山,卞和取宝献宝的事情应该是发生于今湖北一带。至于卞家村,也不见得和卞和有什么关联,以前以姓氏取名的村落比较常见,并不是特别指与某位名人有关联。

  当然,史上卞和究竟是何方人氏并没有比较明确结论,高淳荆山流传那样一个故事自然也有原因。但历史是严肃的,因为卞和所在的年代比较久远,要还原那段历史需要比较严密而艰苦的调查。(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