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白色垃圾”变成“白色资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14:44 新民晚报

  5年来,本市累计回收一次性饭盒12.1566亿只,重达6854吨;利用它们再生塑料粒子3687吨,创效益1800万元,让昔日令人头疼的“白色垃圾”变成宝贵的“白色资源”。

  昨天,记者从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获悉,本市目前日均消耗一次性塑料饭盒80多万只,其中超过7成被回收利用。如今,曾经白茫茫一片的老港垃圾填埋场里也找不到几只快餐盒。

  塑料餐盒变“宠儿”

  “白色污染”一度是申城市容管理的“顽症”,在一片“禁白”声中,5年前的10月1日起,本市出台了《上海市一次性饭盒管理暂行办法》,启动“3分钱工程”,探索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新路。

  《暂行办法》根据国际上通行的“谁污染,谁负责”原则,由管理部门向生产一次性塑料饭盒的厂家按每只收取3分钱的污染治理费,作为回收利用的经费。其中,1分钱是支付给回收者的劳务费,其他作为运输、管理和处置的补贴。自此,每月就有2000万个废旧塑料餐盒能“回炉深造”。

  饭盒回收“产业链”

  一次性塑料饭盒从产生、回收到中转、处置,直至最后再利用产生,已在本市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市民丢弃的饭盒,经环卫工人等收集,被送往全市30多个集中收集点。收集点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简单处理后,再转运到4个大型中转站。最终,这些饭盒被送到两个再生利用工厂制成再生塑料粒子。

  ■这些再生塑料粒子经过加工,可以最终制成各种建材、空调过滤网、电视机外壳、雨衣钮扣、鞋底鞋跟、办公文具,已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经销,部分产品还远销海外。

  最初,再生塑料粒子每吨售价800元,如今已升至每吨5000元还供不应求。

  社会效应“看得见”

  除了看得见的循环经济效应之外,全社会渐渐形成了节约现有资源,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的良好氛围。市民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使用对环境有益的“绿色产品”,少用或不用产生严重污染的产品已越来越成为市民们的共识。

  此外,一次性塑料饭盒的回收和再生处置增加了就业岗位,许多下岗人员回收饭盒使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

  本报记者郭剑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