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软力量与全球传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16:31 人民网

  

软力量与全球传播 
软力量与全球传播

  ISBN:7302104476

  定价:26元

  印次:1-2

  装帧:平装

  出版日期:2005-4-1

  ●图书简介:

  软力量在国家间政治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软力量如何通过全球传播表现出来。本书对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的软力量使用,通过理论和案例做了深入的剖析。尤其是对美国政府与媒体的内在关系,美国对台政策和美国媒体涉台报道,美国媒体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表现等,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全书理论和案例相结合,并辅以大量的图表,提高了可读性和权威性。本书是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言人”、“全球传播”培训班学员的教材,也适合全国新闻传播学院师生、新闻传播领域研究人员、对外传播领域从业人员参考。

  引言:什么是全球传播

  第一部分软力量与全球传播体系

  第1章剖析软力量

  11剖析软力量

  111何为软力量

  112全球霸权中的软力量

  12软力量与全球新闻传播体系

  121全球化与大众传媒、全球传播时代

  122全球传播时代媒体与民主关系的研究

  123舆论、舆论控制与舆论同化的研究

  第2章软力量与全球舆论同化

  21人类历史上的舆论同化

  211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中的舆论同化

  212资本主义社会的舆论同化

  22全球传播时代的舆论同化现象

  221公众对全球化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认同

  222国际事务中的舆论同化

  第3章全球传媒体系的形成

  31全球传媒体系的形成及原因

  311跨国媒体集团的形成与全球传媒体系的确立

  312新自由主义政策与全球传媒体系

  32全球传媒体系与舆论同化

  321全球传媒体系的巩固与舆论同化

  322新自由主义的扩张与舆论同化

  33全球传媒体系的几种法则

  331议程设置与新闻话语权

  332战时宣传与舆论灌输

  333东方学话语与后殖民主义

  334新闻框架

  第4章全球传播时代软力量的理论来源

  41从新闻学角度审视软力量

  411媒体对于决策制定人的影响与塑造

  412媒体对于决策过程的影响与塑造

  413媒体在推动决策执行和解释决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414媒体在外交中产生的影响

  42从国际关系视野审视软力量

  421媒体作为外交决策中的传统因素

  422媒体作为外交决策中的非传统因素

  43用上述理论分析美国媒体与软力量

  第二部分美国软力量传播的特点及运用

  第5章美国全球新闻体系与传播特点

  51美国全球性新闻媒体现状及其传播特点

  511美国全球性新闻媒体现状概要

  512美国全球性新闻媒体的传播特点

  52美国全球新闻体系对中国的影响和挑战

  521对中国新闻生态的改变和影响

  522中国政府所处媒体环境的嬗变:

  “媒体动力圈”与“控制”革命

  第6章美国政府与全球传播中的新闻策划

  61美国政府与新闻媒体

  62美国政府的宣传策划

  621宣传策划机构

  622美国政府宣传策划的手段与特点

  63对中国的启示与挑战

  第7章全球传播中的舆论同化与美国全球战略

  71“一战”后的舆论观与舆论操纵

  711自由主义舆论观主导

  712舆论操纵理论的诞生与现代公共关系的创始

  72“二战”后的舆论观与舆论操纵

  721现实主义舆论观主导

  722舆论操纵理论的实践和公司公关的扩展

  73“越战”后新自由主义的舆论观

  731自由主义舆论观回潮

  732战略调整——增强“吸引力”与同化舆论

  74冷战后“软力量”说——舆论同化向全球蔓延

  75“9·11”事件后“新帝国论”——全球舆论同化成为战略必须

  751“新帝国论”的产生

  752“新帝国论”下美国的舆论同化实践

  第8章全球舆论同化的实现与信息过滤

  81舆论同化与信息过滤

  82全球传播时代主要的信息过滤器

  821过滤器一:商业利益

  822过滤器二:广告

  823过滤器三:新闻源

  824过滤器四:炮轰、威胁与强制

  825过滤器五:反共与反恐

  第三部分全球软力量运用案例分析

  第9章美国涉台报道与美国对台决策

  91美国媒体报道的数量分析(1991~2001)

  911选择对象与时段说明

  912整体报道数量统计

  913整体报道趋势分析

  92美国媒体报道的内容框架分析

  921报道主题和新闻导语

  922关键词和基调

  923新闻来源和直接引语

  924社论

  第10章美国媒体与政府在对台政策上的互动

  101美国媒体在对台政策中的角色分析

  1011政策评估者角色——1992年美国对台湾出售

  F16战斗机前后的美国媒体

  1012压力阐释者角色——1995年李登辉访美中的

  美国媒体

  1013把关人角色——2000年陈水扁当选与美国

  对台政策

  1014共生者角色——政府、国会以外美国对台政策的

  另一种力量

  1015议程设置者角色——媒体在公众舆论形成中的定位182

  102媒体影响美国对台舆论的方法

  1021美国媒体在对台舆论中的定位

  1022美国媒体影响对台舆论的方法

  1023美国媒体报道与政府公众的关系

  第11章2003年美国媒体伊拉克战争报道分析

  111伊拉克战争期间《新闻周刊》报道概要

  112伊拉克战争期间《新闻周刊》报道内容分析

  113伊拉克战争报道新闻框架及用语

  114东方学语境对报道的影响

  第四部分帝国传播时代的到来

  第12章帝国传播时代朝我们走来

  121帝国传播时代的到来

  122感官冲击力决定新闻品质

  123帝国新闻传播模式

  124以信息对称突破帝国传播牢笼

  125关于帝国传播的一些参考书籍

  第13章后“9·11”新闻学与全球舆论同化陷阱

  131后“9·11”新闻学与舆论同化陷阱

  132伊拉克战争与“非典”报道中的全球舆论同化

  133全球舆论同化的发展趋势

  第14章中国对外大传播的机遇

  141利用美国全球新闻传播网络

  1411找准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形象定位

  1412改善中国的政治传播

  142全球软力量较量日渐明朗

  1421半岛电视台的启示

  1422做好软力量较量的长期准备

  序

  赵启正

  全球传播的主要内容是国际间的新闻及相关评论的传播。最早的全球传播是靠使用莫尔斯码的电报,再由报纸传给受众。“二战”中使用无线电短波广播战争信息,鼓舞在异国作战的战士,动摇敌人军心效果显著。在冷战中全球传播是主要的武器,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瓦解过程中,“美国之音”和“自由欧洲广播电台”的作用不可低估。

  今天,全球传播更迅猛地兴旺是受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两个过程的激励。一方面是当代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没有可靠的信息,个人、机构或政府就不能准确分析形势,作出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政府(也包括许多非政府组织)把全球传播当作维护本国利益,推行对外政策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政府愿意大量投入人力、财力,并鼓励各种传媒机构为国家利益服务。

  这两种需求的增长又正逢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出现,这种“三碰头”使以全球传播为业的传媒集团应运而生。加之原来因为运输时间的限制难以进行全球传播的报刊,也可异地同时印刷发行了。难怪又出现了全球“大传播”的说法。

  《软力量与全球传播》是在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多年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写成的。全书条理分明,论说深刻,观点鲜明,单参考文献就有470种,可见此书述之有据。全书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全球传播历史做了综述,对国际流行的传播手法有详尽的剖析。中国的对外传播工作者在阅读本书时,应视自己为中国的全球传播工作者,这样读此书才会知彼。特别是近年来,西方某些全球媒体如何在全球传播中,包括涉华报道中,通过精心选择片面的信息、扭曲的信息甚至虚假的信息,配合本国政府领导人的议程,来误导国际受众。

  中国的对外传播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新华社对外部以外文发稿始于1944年。中国现有多种外语报刊,有30多个语种的对外广播和差不多同样数量语种的网页。但是,中国对外传播的实力与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并不相称,加快发展乃势在必然。中国对外传播事业的宗旨光明磊落:向世界说明中国。这包括说明中国的社会进展、中国政府的政策,回答对中国的疑问,介绍中国的文化,从而促进与世界人民的相互了解,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小约瑟夫·奈(JosephS.Nye,Jr.)在提出软力量概念时,特别列举了“美国之音”、“半岛电视台”和“阿拉伯电视台”,作为论述全球传播重要性的实例。今年早些时候,他曾来国务院新闻办访问,我和他都认为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比不上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他说,美国人认为中国对美国的大量出口和人民币汇率过低造成了美国人失业。这不正是我国对外传播中应当解释的重要问题吗!这种解释必然有助于外国受众对中国的正确了解,促进中国国际关系的发展。

  本书最后一章讨论了中国对外大传播的机遇,但篇幅较小,我想不久之后这一章应该引出一本介绍和讨论中国全球传播的专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