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人将补课陋习带到美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16:45 红网-三湘都市报

  人人都在大谈素质教育,人人都在畅想教育改革,有教育局人士却质疑说:“无论牛皮怎么吹,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同医疗改革一样是不成功的。”这是为什么?

  日前,台湾教育改革两大领军人物之一,台湾前“教育部长”吴京在浙江杭州与同样苦思教育改革问题的大陆教育界人士共同探讨:究竟谁是教改路上的绊脚石?

  “用一个模子造人”

  近一段时间,杭州高级中学的学生丁舒珊声名鹊起。作为一名天文爱好者,17岁的丁舒珊通过自己的努力,幸运地发现了一颗人类前所未知的近地小行星(FMO),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二个FMO女性发现者。

  “就是这位女生,当她将发现FMO的信息传往美国,并在电脑前急切等待美国专家的确认信息时,父母却将电脑关掉了。”杭州市教育局高中处副处长朱国镛提起这事,感觉百味杂陈。面对着在杭州最好的高中念书的女儿,丁舒珊父母也是一片苦心,他们担心的是女儿沉湎于天文爱好而影响日后的高考。

  “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似乎只有从小就进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再到好大学,然后才能找个好工作,有好的生活。对教育功能的理解正让我们的学校只有一条路好走,只用一个模子造人。”吴京说。

  他认为:“我们的孩子都不愿意念职业学校,在台湾,所有人都只想进台大,大陆所有的学生都只想上北大。每个孩子的资质是不一样的,却都在往同一个方向努力。”

  将补课陋习带到美国

  长期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的吴京说,中国人甚至将一些教育上的不良习气带到了美国。因为怕自己的孩子掉队,中国家长动辄喜欢请人给孩子补习。“美国人本来是从来不讲究补习的,但近几年,在华裔比较多的加利福利亚州补习之风也盛行起来了。”

  如此,教育的现状是“学生很悲壮、老师很难过、家长很痛苦”。

  作为一家投资民办教育的民营企业,浙江绿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几年来在教育领域投进去了6个多亿,其副总经理俞正平谈起教育来,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他认为,目前教育问题上存在的一些弊病,已经淹没了民营教育本来该有的色彩,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孩子根本无法受到重视。他特别形容现在的高中教学是:“三年时间,两年拼命干,一年炒冷饭,最后不知怎么办。”

  吴京认为:“这样的教育体制不改革的话,教育将失去它为人做生涯策划的本来意义,孩子的未来也将被戕害。”

  唯有读书高?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完成的“中国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现状与期望调查”显示,在我国有近6成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而吴京今年春天在华盛顿邮报上看到一组美国的数据却表明,美国没有顺利毕业的高中生占到32%,剩下的68%里面有40%去读大学,其中又有28%没读完,美国的家长却没有着急。

  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我们的家长也素来最疼爱孩子,大多数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业焦头烂额。而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却被很多教育界人士认为是好心干坏事。

  俞正平认为,我们的一些家长急功近利,过分看重分数,因而成了教改过程中最大的阻力。

  吴京则认为,教育改革受阻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对教育过于单一的理解,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的社会里,我们依然固执地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他认为,中国人深层次里有官本位意识,热衷于当官。“就连在大学里面,我们的老师也经常在想着当系主任。”在吴京看来,更高更好的学历意味着更多的升迁机会,所以大家都愿意上好大学。在这样的观念下,教改受阻就很正常了。

  关键是价值观念的改革

  “教育改革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关键是价值观念的改革。因此现在进行教改不一定要做成功,而在于观念上的冲击,只要能让人的观念受到影响,整个过程就是成功的。”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局长方毅这样认为。

  吴京认为:“教育改革根本上是一场社会改革,应当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教改的浪潮。而教改过程中必须两头松绑,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都应该松松绑。一方面政府主要领导要重视起来,另一方面要让老师在教改中有充分的舞台和空间。”

  在借鉴他人模式的问题上,吴京说:“有些人常常说要向美国学习教育改革。美国人既然要改革,就说明他的体制也存在问题,因此要学就不要学人家现成的,有本事去问问美国人最终要改成什么样的。”

  而俞正平则认为:“教育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像经济改革一样,将教育放开到一个有平等国际竞争的平台上。”

  据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