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行贿者上“黑名单”终生难卸“紧箍咒”?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20:25 人民网

  按最高检的统一部署,检察机关在2005年底前将建成涉及建设、金融、教育、医药卫生系统和政府采购部门的行贿犯罪档案计算机查询系统,2006年1月1日正式受理查询。据悉,行贿犯罪查询系统录入、对外接受查询的内容范围严格限定在1997年以来,法院生效裁判认定发生在上述部门的个人行贿、单位行贿、向单位行贿等犯罪案件。

  时下,如何形成防腐合力,实现监督和监管实效的最大化,一直是反腐难题。如此

给行贿者其戴上终生难取的“紧箍咒”。这是将反腐端口前移,斩腐败之身变斩源头之手,将反腐引向纵深,意义是深远的。如进一步添建受贿者查询系统,完善相关的举报信息技术措施,我们完全有理由看到,行贿、受贿者寄生的土壤被铲除的一天。

  从近年来揪出的贪官,诸如胡长清、马德,以及一些纷纷落马的省交通厅腐败厅长们来看,无一例外的都是把手中的干部用人权、工程发包权变成掌中“玩物”,让一群行贿者如苍蝇般围着“印章”打转转。他们在左手接贿金后,右手就可以拿起话筒呼风唤雨。可以说,每个贪官的身后必有一个或一群行贿者。而受贿贪官都是手中握有重大项目和大宗药材进购。基建项目给谁,买哪个商家的药?几乎全是这些贪官或明或暗地“运作”。

  最高检这次周密部署,推出“黑名单制”,并最终过度到全国公示的信息联网,查询者只要鼠标一点,“关键词”一键入,是“黑”是“白”的个人或单位,旋即跳入视窗。如此,让那些拟走后门者心存“敬畏”。因为,有人要将你拉进行贿“黑名单”。“紧箍咒”上头,你纵是气粗财大,捞工程的前景却从此暗淡无光。

  然欣慰之余,细细琢磨,难就难在谁来给行贿者戴上“紧箍咒”。靠行贿者自报?断然不会自己提着脑袋“炮弹”去“轰”开一条卖药材和捞取项目之路,他们断不会四处张扬此次行贿之险,反而是千般万般去遮蔽逃查的。

  靠手中有“乌纱”发放权和建设项目发包权的官们?更不可能,自己受了贿,还敢去纪检部门主动反映“俺受贿了”,这不是将一把烧红的火钳去烫自家的肥臀?从近年来已经落马的各类贪官来看,个个都是智商高、学历高、手段狠的“怪才”。非到水尽山穷时,谁也不可能去检察部门“投怀送抱”:请给俺一顶“紧箍咒”。

  靠纪检部门?难度也不小。行贿受贿,都是老谋深算后付诸的行动。行贿与受贿是非法互动,贿的地点和时间更是千变万化。你在阳光下,他在阴沟里,你纪检部门纵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对其实施有效监督,谈何容易。恕我直言,没人来发现行贿收贿者,看上去颇让他们吓破胆的“黑名单”依然可能成为一张空头支票。那么,我们与行贿受贿者殊死搏斗到底靠什么?

  笔者认为,当今行贿受贿已非单纯法律层面上的问题,而是一种思想和意识上的社会问题,行贿好办事已成一种社会风气。要解决这些问题,只能从根本上入手,加大处罚力度和监督机制。就是要进一步打造公正、公开、公平的干部用权和建设工程彻底亮化的招投标制,方能斩草除根行贿受贿歪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