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1495万美元与52.6亿美元的反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04:05 大江网-江西日报

  本报记者黎军

  已走过两个秋季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在走向成熟之际,带给江西企业的不仅仅是果实,更多的是如何耕耘的启迪。

  相比首届“东博会”,我省参加本届的企业多了近20家,规模更大、成果更丰。在

27家参会企业中,13家企业签订21个贸易合同和意向,金额1495万美元;其中签订贸易合同8个,合同金额440多万美元。但是这种数量等级相对大会总签约额52.6亿美元和500亿元人民币的饕餮大餐,只能算小菜一碟,较之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均有数百家企业参会的逼人势头,江西企业对自己的表现着实该反思一番。

  东博会好大一座金矿

  第二届博览会参展产品涉及机械设备、电子电器、轻工工艺、五金建材、农产品和食品5大类商品。境内外参会客商、采购商2.5万人,其中境外采购商占了两成多,真可谓商贾云集。看看博览会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拥有18.5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2.5万亿美元的商区,令人无比眼馋。

  另一个事实是,为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今年7月双边启动了贸易区降税计划,到2015年7000种商品关税全降为零。江西置身其中,商机俯首皆拾。

  省外经贸厅副厅长伍再谦认为,“东博会”是一座江西企业通向东南亚的金桥。我省与东盟国家在能源和自然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我省多为中小企业,产品档次、价格十分适合东盟的消费需求,在农业、食品、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纺织与服装、制造与皮革制品、机电设备等方面都有较多的合作商机,潜在市场广阔。

  对此,参会企业赣州发电设备成套制造有限公司市场部的罗发荣深有体会地说,由于对“东博会”不太了解,这次是抱着试试看、投石问路的心态来参展,但没想到开幕当天就有很多外国采购商前来洽谈,不仅签下了188万美元的出口合同,而且展会结束后一批客商还要赴赣州进行实地考察。

  不少参展企业也表示,东盟国家与我省产品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只要产品定位准确,就可通过博览会来展示产品、提高知名度,寻机打开东盟市场。同时,依托泛珠三角经济圈以及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可以扩大我省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推动我省对外贸易的发展。

  外贸要有长远眼光

  对于商机四溢的“东博会”,江西企业为何动容者甚少?

  观念是根本。业内人士认为除了有“东博会”知名度尚且不高的客观原因外,主观原因主要有:江西企业长时期处于封闭的状态下,对外贸易和“走出去”的意识不强,在短时期内要转变观念并非易事;江西企业的实力总体不强,参展的热情自然受到影响;另外,一些企业缺乏长远眼光,不了解外贸需要长线经营,一提到参加国际性展览,首先想到的就是一趟下来能拿到多少订单,会不会亏本。所以,即便省里对参加此类博览会的企业补贴50%的展位费,很多企业还是不愿参加。

  业内人士认为,做外贸不可能立竿见影。比如建立一个稳定客户,需要信誉的保障,而这种信誉不可能通过博览会的一两次交道就能建立。而当这种信誉建立后,贸易关系就相对稳定,客户不会朝秦暮楚。所以,新生的“东博会”就是企业争先寻求贸易伙伴、建立信誉关系的舞台,谁能抢先建立越多的合作关系,谁就能在未来掌握越多的主动权。因此,对待“东博会”,企业要“风物长宜放眼量”,树立长远作战的思想,舍得成本,勤于耕耘,才能有所收获。

  从参展情况看,我省企业国际化水平低,普遍缺乏外贸专业人才。比如,我省企业代表按照常规思路,把博览会当作卖场,四处发放宣传资料。其实,对以洽谈贸易为主的“东博会”,参展企业只需在展位上做好业务接洽即可。一些业务员的名片也不够标准,没有英文说明、电话号码不加86、地名前不加“中国江西”等等。对此,伍再谦认为,江西外向型企业的国际化意识越低,越应该多参加国际化展会,以增长见识,培养人才,提高水平。

  江西经济与东盟优势互补

  我省目前的外贸总量还偏小,伸长外贸这条短腿刻不容缓。以扩大中国与东盟贸易为重点的“东博会”,正是我省实现这一突破的重要平台和渠道。

  东盟十国对东盟会的期望值很高,纷纷打算在南宁建立总领事馆,开辟专门展示各国商品的区域。因此,我们要借助南宁这座桥梁,建立商务机构,加强与东盟各国的联系。

  除商品贸易外,本届“东博会”还设有外经类展馆,为不同领域内大大小小的公司提供了“走出去”的机会。可是我省竟没有一家企业参会,令人不解。有关专家认为,东盟和中国地域接近并有着紧密的文化纽带,在农业、基础设施、自然资源开发等领域投资机会巨大,我省在农业、矿产开发、工程建设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因此,要积极利用“东博会”,推进中小型企业“走”进东盟开展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

  记者留意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在诸多领域都给予了投资者很优惠的税费减免政策。另外,大会提供的国际商报和开通的一些政府网站上,对东盟国家的经贸信息作了详细刊登。结合企业实际,研究这些国家的产业及贸易政策和投资导向,江西企业可能获得意外的收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