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村支书临终遗言让山城流泪(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07:00 重庆时报

  

村支书临终遗言让山城流泪(图)

  昨日,市委礼堂,一名三峡移民精神报告团成员正在作报告

  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记者万难摄聚焦

  三峡移民精神报告会

  本报讯(记者唐学萍)离情、温情、激情、泪水……昨日上午,市委礼堂座无虚席,125分钟里53次响起的热烈掌声,证明了在这里举行的三峡移民精神首场报告会,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听众的心。

  这场报告分为“序”、“上篇”、“中篇”、“下篇”和“尾声”5部分。10名报告团成员由三峡移民、移民搬迁企业家和移民工作干部组成,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大家讲述了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移民故事。

  “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这就是三峡移民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是三峡库区广大移民和各级干部以及对口支援三峡移民工作的兄弟省市,以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奉献共同创造的。三峡移民的爱国心、移民干部的奉献情,令在场不少人流下了眼泪。

  据悉,三峡移民精神报告团近日还将在我市7个区县举行巡回报告会,随后,报告团将开赴对口支援三峡移民工作的兄弟省市举行报告会,最后在首都北京举行总结报告会。

  市领导黄镇东、王鸿举、姜异康、滕久明、邢元敏、黄奇帆、何事忠、周建中、余远牧、陈邦国出席报告会。各市级机关部门代表、高校大学生代表共千余人听取了移民代表们的感人报告。

  又讯(记者唐学萍)昨日上午,市领导黄镇东、王鸿举、姜异康、滕久明、邢元敏、黄奇帆、何事忠、周建中、余远牧、陈邦国在首场报告会前接见了三峡移民精神报告团全体成员。

  感人事迹

  “请把我的坟墓面向长江”

  本报讯(记者唐学萍)提起已故老支书叶福彩,向道现哽咽了。作为和叶福彩共事近二十年的“老搭档”,向道现永远也忘不了他的临终遗嘱———“请把我的坟墓面向长江,埋在175米水位线上,让我好看到长江,看到库区一天天发展起来。”

  向道现和叶福彩所在的云阳县高阳镇是库区的移民大镇,而他们所在的牌楼村又是高阳的第一移民大村,繁重的移民任务落在了村支书叶福彩和任村主任的向道现肩上。

  向回忆说,“牌楼村12组的陈从清性格暴躁在村里村外是出了名的,他是我们工作中的一根‘傲杠’。当叶支书和我来到陈家动员外迁时,就碰了一鼻子灰。”

  第二天、第三天,叶支书锲而不舍。从移民政策到牌楼劣势,从外地的经济发展,到风土人情,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陈从清走到哪儿,叶支书就跟到哪儿,好话一大筐,磨破了嘴皮,说弯了腰。

  “一天傍晚,老叶又去陈从清家。刚到院坝边,老叶就冲着屋里叫着陈从清的名字。陈从清正想要躲藏,突然,看到叶支书难受地抱着肚子蹲在地下,哇地吐出一口鲜血……面对这殷红鲜血,就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不能不动心。陈从清连忙上前扶起老叶:“老支书,您一番好意,我懂……我搬,我一定搬!”

  随后,叶支书被镇里的干部们强行送到了万州三峡中心

医院。诊断书上,大家看到的是“胃癌晚期”。2001年1月10日,叶支书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享年60岁。当时,高阳镇的所有干部和牌楼村的600多村民臂戴青纱,手捧白花,为老支书送行。

  回忆起老支书,在报告会上的向道现泣不成声,“今天,在这里,老大哥啊,我又想和你说会儿话,老嫂子已经在江津建起了新楼房,我在江津慈云还被选为了政协委员呢……老伙计呀,我知道你牵挂咱们牌楼的乡亲,他们好着呢!你在那边放心吧。”

  云阳移民“移来”千里姻缘

  本报讯(记者唐学萍)“云阳有个覃敬民,死活不愿迁出门。”说起当年移民的往事,覃敬民有些不好意思了。从当年的倔老头,变成如今的外迁移民先进人物,他的儿子还娶上了江苏姑娘做媳妇,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覃敬民的老家在云阳县水磨乡江南村,是三峡库区第一次大规模外迁的移民之一,因为开始不愿搬迁被人们称为倔老头。直到2001年初,覃敬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到江苏省东台市参与对接,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平原,让他动心了。“2001年6月,我全家3口,离别了养育我整整50年的三峡老家。”覃敬民回忆到,刚刚踏上江苏新家的土地,左邻右舍就给他家送来新鲜蔬菜,政府还专门从广州空运设备开通了重庆卫视。

  日子是越过越甜了,最让覃敬民高兴的是,儿子与东台本地的姑娘施春燕谈上了恋爱。“2004年元旦,是一个我睡着了都要笑醒的日子,儿子和小施的爱情瓜熟蒂落了!这是东台市第一对三峡移民与当地姑娘缔结的美好姻缘。”“我请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大门上,上联是:三峡江苏结秦晋;下联是:新地新婚迎新亲;横批:喜结良缘。”覃乐呵呵地说道。

  一件件发生在覃敬民身上和身边的事,让他有了180度的大转弯。“我不能再做倔老头,我要做移民致富带头人。”

  现在的覃敬民新建了猪舍,每年养猪四五百头。“今后,我还准备扩大规模,向年产肥猪1000头发展,还种上几亩大棚青椒,儿子办起了家庭卫生诊所。现在,我还尽力帮10户移民一道致富。”

  覃敬民现在还学会了江苏话,吃惯了江苏菜,他说,“我们在外地的三峡移民已经没有了异乡的感觉,我们真正融入了新的生活!”

  精神解读

  这是民族精神的新发展

  本报讯(记者唐学萍)有这样一张照片:在云阳港,移民们扶老携幼上船,踏上外迁之路,一位中年男子背着大包、抱着年幼的孩子,无限眷恋地回头,最后一次深情凝望故乡……这个镜头浓缩了整个三峡百万大移民的艰辛。

  这样“一步三回头”的场面,几乎每次移民迁徙都能看到。但它更多的是让我们看到:为了确保三峡工程的如期完成,百万移民舍小家、顾大家,进行了一场中外水利史上最大的一次迁徙。在这个被称为“世界级难题”的百万大移民过程中,一群寻常人作出了不寻常的重大抉择,也因此产生了伟大的三峡移民精神。

  所谓三峡移民精神,即: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重庆社科院研究员王进认为:“三峡移民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培育民族精神的新成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新发展。”

  王进说:“中华民族精神包括了热爱祖国、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

  在库区的移民过程中,“爱国”是具体可触摸的,它融会、作用于移民工作的全过程,渗透进百万移民的情感世界之中。这些寻常人的不寻常的重大抉择,就是一种可敬的爱国精神!

  王进分析道: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新篇章;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克己奉公精神的新高度;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的新内涵;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新体现。

  听众反馈

  用情感激发移民内在动力

  本报讯(记者唐学萍)“三峡移民工作需要用情感去调动和激发移民的内在动力,使他们自觉地去克服和战胜困难。”听完昨日的三峡移民精神报告后,

重庆大学雷亨顺教授如是说。

  雷亨顺教授从1992年开始,就一直在关注三峡工程的方方面面,他曾先后多次到库区了解移民情况。“就整个三峡移民的工作来说,我们今后的路还很远。要迁得出,更要安得下。”

  他说,今天的报告会集中了三峡移民10年中,所涌现出的一批佼佼者、成功者、奉献者、胜利者的故事。雷亨顺表示,“对于现在移民的工作,我们要用情感去调动、激发移民们内在的动力,让他们在新环境中更好地适应当地生活,创造更多的价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