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突破职教瓶颈:青岛创新职教模式助力地方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09:43 青岛新闻网

  在校生尚未毕业就被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和用人单位提前预聘一空,毕业生因技术精、懂经营、会管理而成为企业中的骨干,月收入可达几千元,这样的“金蓝领”就是青岛市通过实施“双元制”、校企联姻共同发展等多种创新职教模式打造出来的。

  “双元制”成了梧桐树

  谁都没想到,平度市的职教模式如今已成当地吸引外商投资的“梧桐树”。

  平度是青岛所辖市中最偏远的一个县级市,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海尔、海信、统一等上百家国内外大型企业纷纷投资建厂,他们看中的就是平度先进的“双元制”职教模式和它所培养出的一大批高素质劳动力。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平度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并不占什么优势,税收政策与全国大致相同,而平度职教中心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却能够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

  所谓“双元制”,是指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培养人才全过程的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即高素质的一线技术工人或技术农民;企业与学校相互协调配合,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

  据介绍,德国“双元制”是目前世界上较为成功的职教办学模式之一,被誉为德国二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平度职教中心校长苗秀方认为,企业参与是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校企双方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增强各自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

  他介绍,学校先后确定了57个校外实习基地和14家“双元制”培训企业,成立了有针对性、代表性和先进性的车间供学生实训使用。选择了懂理论、技术熟练、有较高职业道德的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师傅。学生在生产实习时,既是一个专业技能学习者,又是一个生产者。

  学生在校三年的培训计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梯,即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三年的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68%。职教中心改变了传统的学校命题、学校考试的考核办法,也不是照搬德国的由行业协会考试的方法,而是建立了统一的考核组织和质量评价体系,由平度市“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委员会组织考试,其中技能考核尤为重要。

  统计显示,该校从建校至今已毕业的2.6万多名毕业生,除1200人考入高等院校外,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7%,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校企零距离培养金蓝领

  世界最大的集装箱制造企业———中集集团青岛分公司人事行政部经理程为祥,是青岛轻工工程学校的常客,集团与校方联合成立了中国集装箱培训基地,集团提供学校部分焊接设备和材料,共同对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学生学业最后一年的培训计划由学校和集团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包括焊接技术技能培训、企业文化培训和学生身体素质培训三个方面,最后半年学生到中集集团进行实习。

  据介绍,青岛轻工工程学校每年向中集集团输送一线技术工人200多人,这些学生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一年后工资就可达到2000元至3000元,真正打造出了“金蓝领”。

  程为祥介绍说:“目前,像我们这样的大企业招聘管理人员很容易,本科生、研究生、甚至‘海归’都很多,但是要找到合格的一线技术员工,却很难!通过校企联姻培养出来的学生,我们认为‘中集化’程度很高,真好用!”

  与中集集团有着相同需求的企业在青岛不在少数。尤其近几年,青岛市逐步形成家电、港口等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为中心的工业格局,数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等机械类和精细化工工艺专业的技术工人特别紧俏,一度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青岛轻工工程学校先后与青岛市机电公司、金华工业公司、中集集团以及鑫源商贸公司进行了共同投资,实行股份制下的董事会管理方式。学校提供品牌、实训车间、师资等教育资源和必要的资金投入,企业提供资金、设备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等,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了互利互惠的结合体。

  “抓职教就是抓经济”

  受经济结构调整、大学扩招等影响,“十五”期间,职业教育全国范围内陷入了低谷,在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青岛市提出并实施了职业教育“双名牌”工程,中职在校生由1998年的不足10万,发展为2004年的17万,职普比例达到51:49左右,被全国职教界誉为“青岛现象”。

  “青岛现象”的背后是市领导的高度支持和青岛职教界的倾情付出。

  职业教育投资大、成本高,受社会传统观念影响在学生及家长的选择中处于弱势,但是它又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劳动者的历史重任。多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一个指导思想不动摇,那就是“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

  对此,青岛市副市长王修林说:“青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才能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各类教育保持合理的结构,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务。”

  政府支持首先表现在资金的扶持上。据统计,1988年至2004年,青岛市将全市企业职工工资的8%用于职业教育发展,仅此一项资金就达到2亿多元。2002年又将教育附加费的20%用于职业教育,每年增加职业教育经费2000多万元。2004年又出台各级财政按照城市每班5000元、农村每班4000元的标准,拨付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经费的政策,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青岛市教育局职成处处长王洪立介绍,今后三年内青岛市将投资1.3亿元按照“政府主导、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运作”的思路,建设两处现代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建成后青岛职业教育还将有一个更大的飞跃。

  责任编辑:屠筱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