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文章:假如日本经济全面转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10:07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转暖的日本经济与正在迅猛发展的中国经济,若能超越政治上的隔阂,应该成为拉动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引擎

  本刊记者/陈晓

  本刊特约撰稿/陈言(发自东京)

  在蹒跚走过今年年初的衰退波折后,2005年9月5日,日本内阁府宣布日本经济已经度过波动。这被经济学者称为日本经济的第三次小阳春,会如何影响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

  “对中国经济最直接的影响仍然是外贸和投资两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季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外贸:一同走入获利循环

  在日本的经济版图中,外需占整个GDP的10%左右。“就是这比例不大的1/10,却成为日本第三次经济小阳春的起点。”张季风说。据日本财务省的统计,2004年日本对华贸易总额高达2132.8亿美元,占日本外贸总额的20.1%。日本内阁府也表示,中日经贸的发展直接为日本的经济增长贡献了0.5个百分点。

  野村证券经济学家神宫健认为,“日本对中国、欧洲、美国的出口增长,对企业景气的回复起到了牵引的作用。”大和综研主任研究员斋藤尚登也对本刊说:“以中国为首的‘砖头们’(BRICS,巴西、俄国、印度、中国)需求的增加,是日本企业业绩得以改善的一个要素。”斋藤认为到2006年日本经济能够连续5年实现增益。

  2004年,中日之间的贸易额为1680亿美元,今年再增加15%达到1800亿美元,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跃进到2000亿美元也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且这种贸易还在发展,没有出现停滞的迹象。“从目前的势头来看,今年中日贸易还会再增加,有人预测今年就可达2000亿美元。对中国来讲,这个份额可能是17%左右;对于日本来讲,份额可能是12%到13%。”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金柏松说。

  在日本经济依靠出口起步,走上复兴之路的同时,中国对日本的贸易额也持续走高。中国海关总署出具的《海关统计》也勾画出中国对日贸易,在日本经济复苏过程中的变化。1997年,日本遭受金融危机打击后,中国的对日出口数据中,初级产品为71亿5586万美元,工业制成品为246亿6397万美元。到2004年,初级产品的出口量已经增加到106亿1422万美元,工业制成品为629亿零7万美元。在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随着经济复苏走高的同时,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对日本的贸易总额也于2004年首次超过了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在这轮日本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中日贸易互为因果,进入一个良性的利益循环。

  中日两国学者还指出,不应该只看到两国贸易额的巨大,更应该注意到两国在经济上所处的阶段的不同,经济上具有互补的特点。这是今后长期交往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日本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关志雄一直是“中日贸易互补论”的坚定支持者。他曾对中日两国2002年出口到美国市场的10000种工业产品进行过细致比较,发现中日产品的“竞合度”(重复度)为20.5%,远低于中韩之间的41.1%,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57.1%,中国大陆和香港之间的64.4%。所以,从产业分工角度看,中国对日本尚不存在威胁。正是这种唇齿相依的经济关系,使中日的贸易额在33年中增加了90多倍。

  对华投资的两面

  虽然9月5日日本内阁府已经宣布,日本经济已经摆脱波动,全面向好,但日本经济持续复兴的前路上,还暗含两处隐忧:一是财政赤字。据张季风介绍,日本中央和地方的累积负债总额已经高达1000万亿日元,占日本国民GDP的160%。2003年日本财政赤字对GDP之比高达7.4%,这已经成为七大发达国家中的赤字之最。

  “削减政府支出是日本政府的一项纡困之举。”张季风说。这一对国内财政支出的结构性调整,会影响到对中国的政府投资。自1979年以来,日本对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日圆贷款为主的政府开发援助。但近年来,政府投资呈下滑趋势。2000年,日本政府对华投资尚有2152亿日元,2003年便锐减为967亿日元,截止2004年再缩水200多亿。虽然其间有中日关系偏冷的政治因素作祟,但也有日本政府为削减财政赤字所做的努力的影响。

  日本经济环境的另一个问题是利率杠杆失灵。自上世纪末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政府为了刺激已经延续多年的通缩,不断降低贷款利率。1999年,日本便已实行零利率,再无利用利率杠杆控制市场资金流量的空间。“自那时起,日本央行就只能多储备准备金,以应对民间商业银行的放贷风险。”张季风说。

  2005年初,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一致投票,决定连续第九次维持货币政策不变。日本央行还表示,如果金融市场面临流动资金需求急剧上升等不稳定风险,央行将不顾上述目标而向市场提供更多流动资金。

  “这项决定表明,在可预见的将来,日本央行将保持现有的储备目标范围,即30万亿日元(合2870亿美元)至35万亿日元。”美林的经济学家叶斯珀·科尔(JesperKoll)说,市场将因此有大量流动资金注入。

  日本央行对市场的苦心扶持,使日本企业的复兴和扩大投资有了金融后盾。在企业投资方面,日本占中国大陆接受外资的第三位,仅排在香港地区和美国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倪月菊对本刊介绍说:“去年日本一个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对900多个日本企业所做的问卷调查中,有600多个企业有要扩大海外业务的想法,其中76.5%的企业希望扩大对中国的投资。”

  因此,与日本的政府对华投资走势相反,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一直呈现增长态势。2000年,日本对华投资为29.2亿美元,2003年为50.5亿美元。2004年则上涨到54.5亿美元。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开发金融研究所对具体日资企业落户中国所做的调查报告,也佐证了这一观点。从1993年至今,日资企业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的数量由不到200家上升到2004年的1346家。以三菱商事为例,近三年来,三菱商事在中国新建企业41家,日立、东芝在中国投资的企业也分别达到37家和20家。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和日本央行对市场流动资金的金融支持,2005年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将再创新高。在日本开发,到中国生产,产品一部分返销日本,余下的更多部分在中国及国际商场上销售的模式,已经成为日资企业的最通常的一个经营方法。

  但是,人们同样需要看到中日在政治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和谐声音与行动。小泉纯一郎再任首相后,在10月17日第5次参拜靖国神社,中日之间在如何对待历史,对待靖国神社中供奉的甲级战犯问题上的对立愈发尖锐起来。

  中日政治关系是否会打破经济互补的局面,带来中日政治经济的全面对立?日本使馆负责经济问题的公使西宫伸一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中说:“小泉首相多次强调过,中国的发展不是日本的威胁,而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机会。一个在经济上复苏的日本,也一定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资金及市场,同样能为中国提供一个机会。”

  转暖的日本经济与正在迅猛发展的中国经济,若能超越政治上的隔阂,应该成为拉动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引擎。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