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双手托起新天地——天等县驮堪乡贤民村托屯村民联合致富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22:54 桂龙新闻网-南宁日报

  □ 黄存壁

  “有女莫嫁托屯郎,托屯藏于深沟中,饮水用电样样缺,山高坡陡路难通”。这首打油诗所描述的是昔日托屯所处环境恶劣的真实写照。而在该屯老党员带领群众捐资并投工投劳奋战了几年后,水电路难的问题已将成为村民们的回忆。

  天等县驮堪乡贤民村托屯,坐落于广西著名的高峰——星坛山脚下,距离乡政府所在地约12公里,全屯有42户220多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5亩,而且是碗一块、瓢一块的镶嵌在山坡上,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主要是玉米和黄豆。1998年以前,该屯不通电:照明全靠煤油灯和蜡烛,食用的玉米粉靠石磨打出;用水难:人畜饮水要到村外3公里的一口山泉舀取,来回需用1个半小时;路况差,屯里通往山外的只有一条羊肠小道,生产生活及赶圩买卖的货物只好用肩挑背驮。山里人勤劳朴实,祖祖辈辈一直过着非常清贫艰难的日子。

  难道就这样让村民们无休止地过着清贫艰难的日子吗?该屯老党员隆日成与经联社社长何顺华商量,决定带领全屯群众向恶劣的自然环境挑战。首先是修路,从1998年开始,全屯男女老少利用一切农闲时间,扛锤带锄,凿石运土,还集资买炸药雷管。他们从本村的育屯往该屯约9公里的山路上一段一段地修建。同时,还充分利用“三大会战”和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加大修建力度,终于在去年5月全线开通。一条宽4米长9公里的盘旋山路展现在人们面前,现在,小四轮和摩托车可以通行。其次是引水,1998年全屯群众共筹款4.5万元购买自来水管,把3公里外的山泉引到各家各户,但因无水池储备,几年来一进入秋冬季或干旱时节,水位下降,每年至少有2—4个月无自来水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屯经联社干部发动群众再次集资,投工投劳。同时,他们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争取到了以工代赈项目——驮堪乡托屯人饮工程。现在,该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当中,不久将彻底解决全屯的人畜饮水问题。再次是拉电,2003年,该屯充分利用国家农网改造项目,在村党支部、村民委以及屯经联社的组织发动下,全屯群众既出资又出力,平均每户集资1500元,男女老少参与拉电杆、架电线。当年8月,该屯终于告别了没有电的历史。

  几年来,托屯经联社干部同心同德,任劳任怨,为尽快使全屯群众脱贫致富而忙碌奔波,跑项目筹资金。2003年,他们发动群众集资1万元按时按质完成该屯小学危房改造任务。2000年以来,该屯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实施退耕还林的号召,种草种树,昔日光秃秃的石山现在大都披上绿装。为了稳固已修建的路基,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在修建出山通道的同时,该屯经联社干部就把种树的任务分配给各家各户,规定在已修建的道路两旁按规格(每米1棵)和要求种上任豆树、速丰桉、肥牛树等树种,现已初见成效。这条山路有几个路段非常险峻,路面全是用石头砌成,几年前没有种树,容易造成路基损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年2月,老党员隆日成和经联社社长何顺华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上锄头和箩筐,从别的地方挑来泥土,在这几个险要路段的两旁全部补种上了1200多棵任豆树。为保证每棵树苗都能成活,他们还经常挑水灌溉,经过精心护理,新种树苗成活率达98%,现在长势良好。

  几年来,托屯人就是用自己的双手创出了一片新天地,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如今,托屯的自来水通了,电灯亮了,出山通道打开了。该屯干部正响应上级的号召,除了组织群众进行劳务输出外,在屯里还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小额信用贷款,引进牧草种植,大力发展养牛业。同时充分利用本屯竹木资源丰富的优势,编织箩筐以及工艺品出售,此外还积极联系外商到屯里收购。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三年前嫁到该屯的湖南妹子小陆由衷地说:我刚到托屯时心都凉了半截,但看到托屯群众不甘落后,奋力改变自己命运的精神面貌,我也就看到了托屯的希望!

  责编:刘华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