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共建和谐创新路  多党合作谱新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15:05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五十多年来,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患难与共,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深化多党合作制度的实践内容和拓展多党合作的实现形式,继续充分发挥这一中国特有的政治制度的优势和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民主党派人士共同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胡锦涛同志最近指出:“要在坚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实际,不断研究多党合

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多党合作的新机制新方式,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内容更加丰富、机制更加健全、程序更加规范”。于198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由于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的直接参与,十七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经验表明,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挥自身优势,完全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毕节模式”在拓展多党合作的实现内容和形式上,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因而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所言:“毕节试验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经济建设新时期的成功范例”。

  一、毕节试验区概况及成就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西北部,西临云南北接四川,总面积26853平方公里,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高原山地占93%,最高海拔2900.6米,是我国南方少有的高寒山区之一,居住着汉族、彝族、苗族、回族、布依族、水族、仡佬族、白族、满族等36个民族。1987年总人口为558.87万人,人口密度约为208人/平方公里。由于人口过多,人均耕地少,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地、人粮矛盾十分突出。同时,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在全区8个县中,就有5个国家级、1个省级贫困县。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1987年,全区年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仅288.9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84元,年人均粮食不足200公斤,约五分之三的人口未解决温饱,1987年森林覆盖率仅8.9%,水土流失面积达68%,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1.29‰。

  1988年,经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倡导、经贵州省委、省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民主党派的支持帮助下,历经近17年的探索和实践,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社会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使毕节从一个最贫穷、落后、生态恶化的地区逐步走上了粮食人口、生态、资源和环境统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贫困状况进一步缓解。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至2004年间累计完成基础性投资433亿元,投资总额从占全省4%左右提升到11%以上;200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196.03亿元,是1988年的8.4倍,16年年均增长9.62%,平均增幅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由“一二三”转变为“二一三”,财政收入实现26.38亿元,比上一年同比增长31.49%,是1988年的8.7倍,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由1988年的全省排位最末跃到全省第三位;全区共建成基本农田160多万亩,人均基本农田由1988年的0.2亩上升到2003年的0.35亩;粮食产量达到238.22万吨,是1988年前的2.29倍,基本解决了长期缺粮的突出矛盾;全区的交通大大改善,新建和改造公路6000余公里,县际主干道油路改造基本结束,全区通车里程达10538公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改观,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通电话、通电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取得新成效,经济社会进一步协调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8年的226元上升到2004年的1665元,全区未越过温饱线的贫困人口从1988年的312.2万人已降至55.7万人。

  二是生态环境有了改善。主要体现在:林业生态工程效益明显,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草)以平均每年近50万亩的速度加快发展,森林面积从1988年的601.8万亩,增加到2004年的1366.4万亩,年均增加47.79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988年的14.94%增加到2004年的33.9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成果喜人,在已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的326条小流域内,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7470.12平方公里,占全区水土流失面积的42%以上,土壤侵蚀量减少31.2%。

  三是人口控制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88年的21.29‰下降到2004年的9.8‰;计划生育率从1988年的36.8%提高到2004年的85.02%。

  实践表明:胡锦涛同志当年提出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试验,完全符合中央现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同时证明,民主党派利用自身优势,发挥智力密集的特点,能够对推动一个区域的建设和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毕节试验区的建立与多党帮扶合作机制的构建与运行

  (一)专家顾问组在试验区的作用与地位

  建立试验区初期,探索贫困、生态恶化地区经济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国内外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因此,胡锦涛同志以一个政治家的胸怀和胆识,代表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参加到这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实践中来。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合组成的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欣然接受了这一具有远大政治睿智的邀请。并迅速派出以九三学社副主席徐彩栋为组长的工作组,到毕节完成了全面考察。回京后,向中共中央、国务院上书,表示坚决支持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构想。1988年6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试验区。接着,中央统战部派出由民盟中央副主席钱伟长为组长、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北京农业工程大学教授常近时为副组长的专家组前往毕节地区,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导、帮助毕节地委、行署制定了《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发展规划》,在“规划”中确定了“以加速开发扶贫、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为目的,通过机制转换、制度创新、组织建设、启动商品经济、推动全面发展;利用政策引导和采取特殊措施,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开发之中,以经济开发支持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开发,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在有效控制人口的基础上,把教育和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粮食人口、生态协调发展的试验区发展思路。正是在这个正确思路的指导下,经过近17年的奋斗,试验区才取得了今天的可喜成绩。

  1989年9月20日在京成立了第一届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钱伟长副主席任组长,常近时教授任常务副组长,徐彩栋、杨纪珂(致公党副主席)任副组长。从此,专家顾问组成为各民主党派中央与试验区对接工作的桥梁和纽带。专家顾问组发挥高层智力优势,高屋建瓴为试验区解决战略性的问题,是民主党派、工商联帮扶毕节试验区的主要形式。顾问组16年来换了4届,每届顾问组的领导和成员都是殚精竭虑、坚持不懈地为试验区的建设发展谋大计,出大力。例如于1990年协助制定的《1990年------1992年试验区实施方案》;1997年帮助制定了《毕节试验区畜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2000年帮助制定了《试验区“十五”人口控制规划》;于2004年协助制定了《毕节试验区2004年——2010年教育发展规划》等等。同时,还提出了许多在建设“两烟”经济支柱,发展畜牧业、铅锌、煤炭产业群,建立项目储备库,筹建毕节学院、培训项目管理人才等对毕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建议。这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的文献和建议都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此外在对修建隆百铁路、贵毕公路、洪家渡电站、头步桥火电厂、毕节化肥厂技改工程、扩大以工代赈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争取立项直至开工建设上,顾问组都发挥了很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试验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对口帮扶的机制

  中央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开展了对试验区8个县市的定点帮扶工作,直接帮扶到县市和乡镇,而且脱贫不脱钩,坚持不懈。除了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争取项目外,还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做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实事,如中央统战部为赫章县引进项目50余个,投资1.16亿元,并选派干部到赫章挂职帮助扶贫攻坚工作;民革中央为纳雍县制定了煤电转化战略,多方协调和争取建成纳雍火电厂,该厂的建成使纳雍县后来变为国家″西电东送″、″黔电送粤″的重要能源基地之一;民盟中央为毕节市倒天河水库大坝加高扩容项目引进资金三千多万元,提高了城市功能;民建中央为黔西县引进资金帮助黔西县多家企业走出困境;民进中央在金沙县经济开展“一乡一校”定点帮扶等活动,推动该县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农工党中央为大方县引资培训了一万多农村乡村基层干部,为大方扶贫攻坚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九三学社中央在威宁县开展科技扶贫,为该县冶炼业提供技改和农业科技培训,促进了该县工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致公党中央、台盟中央在毕节市利用海外关系优势,资助学校培训外语人才,搞生态扶贫项目,成果昭然;全国工商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织金县实施打工扶贫计划,并派干部在县里挂职,开展劳务输出工作,为扶贫工作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动员民主党派成员中的各种人才和资源,全方位地帮扶试验区,直接推动了毕节地区的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发挥民主党派优势,建立以智力帮扶为载体的机制

  在中央统战部的组织协调下,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把推进毕节试验区的改革和发展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发挥民主党派的政治优势和智力优势,以支持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为接口,以智力帮扶为主要形式,形成一个长期持续有效的帮扶机制。

  中央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汇聚了全国众多高层次专家学者和工商界知名人士,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力指导协助试验区制定各领域的发展规划,为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先后为毕节试验区制定诸如上面提到的许多方向性、战略性的文件,提供工作思路;并且开展扶智工程,培训干部,提高素质,更新观念,改变了人才结构。各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的政治优势,在全国“两会”上为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提议案、提案,到国家有关部门提建议,把毕节打造成“西电东送”的主战场,修建高等级公路和铁路,建立综合性大学“毕节学院”,“弛”牌香烟进入全国百个保留品牌……等等。在最近的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举行记者招待会,专题宣传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帮扶毕节试验区的情况,引起了全社会的巨大反响,也为毕节的发展再次带来了机遇。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各届主要领导多次来到毕节,产生了积极的政治影响。

  三、探析新时期多党合作新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多党合作扶贫模式的建立政治意义深远

  毕节试验区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促进西部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范例,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关系的具体体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贡献。毕节试验区的建立和多党合作帮扶机制的构建,为多党合作制度创造了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实现形式。毕节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不愧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神来之笔。它雄辩地表明,即使在一个经济贫穷落后、生态极其恶劣的地区,只要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机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发展区域经济、促进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奇迹来,也就是说能够在国家建设的主战场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多党合作共谋发展的“毕节模式”,不但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它不但宣传了党的统一战线,显示了党的统一战线的巨大力量,而且,也为民主党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到了新的途径;拓宽了参政议政的渠道,提高了参政议政水平。在新时期,对推进和加快我国西部岩溶山区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实现,以及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制度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回击西方国家对我国政治制度的攻击,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智力是民主党派参与支边工作的优势

  智力支边工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各级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办实事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民主党派、工商联适应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国家对贫困地区进行扶贫开发的需要所做的一项开创性工作。中国共产党历来看重民主党派的智力优势,在高层决策程序中,在国家重要人选的使用上、在国家重大事项的决策时,都要征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意见,这已经形成了传统和制度。在毕节试验区的建设发展问题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发挥自身智力密集、人才济济的优势,组织大批专家、学者,紧扣“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就试验区的发展战略和脱贫策略向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有力地支持了毕节地区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对推动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充分证明了中国的民主党派在参与区域经济建设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200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视察毕节试验区时指出:“毕节试验区的实践告诉我们,智力支边扶贫是统一战线帮扶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深入群众、认识国情、加强自身建设的生动实践。”所以,毕节试验区的成功范例,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这一政治制度的实践形式和具体内容,显示了它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发展潜力。

  (三)、扶贫先扶智是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的根本途径

  扶贫先扶智是胡锦涛同志对毕节试验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十分注意智力开发和培养人才问题,他在试验区建立之初就明确指出:“从毕节的实际情况看,技术落后,管理落后,劳动者素质较低是导致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反过来说,进行智力开发,提高科技和管理水平,又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报告中提出“人力资本”的经济学概念。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世界64%的财富依赖于人力资本。而从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近17年的实践看,毕节的人才资源十分匮乏,科技、教育水平落后,由于经济条件差,效益水平低,对区外人才引进缺乏竞争力。如果不从毕节的实际出发,加大智力资本投放力度,加快区内人才培养的进程,就很难推进毕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正是借助于自身在智力和信息协调方面优势,将外力的推动与激发内力结合起来,使试验区工作增强了科学性、先进性,加快了发展的步伐。毕节试验区各项发展战略及规划的制定,特别是经专家学者论证通过的《毕节试验区2004---2010年教育发展规划》,为此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的决策依据。目前,试验区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教育培训体系已经逐步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的体系和规划也在推进之中,试验区已与北大、清华等名流大学建立了培训关系,着力培养领导干部。其它层次干部的培训工作也在逐步展开。发展从教育入手,走人才强区的战略,已成为试验区上下的共识。

  (四)、建立和谐的运行机制是试验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对各民主党派给予充分的尊重,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民主制度,构建了一个和谐的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政治民主环境。在试验区,毕节地委的各届班子都十分注意与各民主党派和专家顾问组的尊重与配合,试验区在建立之初就设立了试验区办公室和智力支边协调小组办公室等常设机构,专门负责研究试验区发展中的问题和日常工作并与专家顾问组和各民主党派中央相关机构对接;毕节地委、行署坚持每年春节前向各民主党派中央汇报工作,在重大问题的决策时都事先征求专家顾问组和各民主党派中央的意见,各县市主要领导也每年向对口帮扶的民主党派中央定期汇报工作;专家顾问组每年到毕节试验区开展一次调研工作,把发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向地委、省委和中央反映并协调有关问题的解决。从而形成一种紧密互动的长期工作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为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为适应毕节试验区发展的要求,多党合作帮扶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化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对各民主党派参与扶贫工作给予了肯定,他讲到:“大家积极开展对贫困地区的科技扶贫、人才扶贫,推动贫困地区的生态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毕节试验区为《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的实施进行了超前性试验,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提供了实证支持,体现了胡锦涛同志政治家的远见和伟大抱负。正如国务院贫困开发领导小组认为的那样,毕节试验区的改革试验,是具有“国际意义的小试验、大方向”。但是,应当注意到,毕节试验区还与党和国家对试验区“近期作示范、长期探路子”的期望、试验区应达到的和谐社会的目标以及对全国第一个区域综合治理试验区的现实要求有较大差距。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无疑为毕节地区带来了难得的跨越式发展机遇。但是,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和人才的原因,毕节面临着东西部地区、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差距日益拉大的现实问题。毕节试验区要真正取得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没有一个非常规的发展思路和特殊手段不行。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采取一些超常规的举措,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二是要创新机制,创建一个适应试验区发展的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才能继续深入推进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改革试验;三是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提高经济效益,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要继续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继续创新完善多党帮扶的内容和形式,在更高层面上整合各种资源,探索新时期多党合作帮扶贫困地区发展社会经济共创和谐社会的新路子。(贵州省毕节地区行署副专员刘峻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