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育交警等部门组成的专门机构将成立 合力整治飙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16:33 大华网

  本报讯记者林琳、苏硕元、康洁述评:夜间的城街头出现“飙车族”,将摩托车加装上大音箱,飙车兜风、招摇过市、横冲直撞。音响声、大马力摩托车高速行驶声,不绝于耳。制造噪音扰民,交通险象环生。最近,本报记者对街头上演生死时速的“飙车族”进行了现场的深入采访,历经周折挖出他们鲜为人知的内幕,系列报道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引发有关执法、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对治理“飙车族”、引导青少年教育的深思,以及一些新措施的出台。据悉,一个由多个主管部门,其中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公安交警部

门和相关学校组成的专门机构近日即将成立,旨在合力整治飙车这一城市顽疾。

  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顽疾要根除,非一日之功。许多有感于飙车现象的人士对主管部门的积极举措表示赞赏的同时,也提出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深切关注。正所谓治标须治本,标本兼治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市民关先生致电本报编辑部时,与记者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交流,他说,自己的孩子险些成为飙车族成员。上初中的时候,他羡慕那些骑着改装过的摩托呼啸过市的同学,也曾跟这些人一样喝了咳嗽水勾兑可乐的饮料,那种饮料进入人体后产生的效果跟服食摇头丸一样。由于挽救及时,儿子最终没有进入飙车行列。但是颓废、厌学、逆反等心理与那些飙车的学生一模一样。他深深地忧虑着,为自己的儿子,为这些是非观念模糊、人生价值观不稳定的孩子担忧。

  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均不可推卸责任

  连日来,许多参与我们这个专题讨论的市民,都跟关先生有同样的感受,既为信息化时代孩子们的审美、爱好及热衷的时髦所困惑,又为如何更好地教育他们深表担忧。采访中,接触到一些学校老师、家长,谈到自己的学生、孩子参与飙车时,校方也承认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而一些家长更直接将这个问题归咎于校风不正,孩子交上了坏朋友坏同学,或者一味地为自己工作忙碌无暇照顾孩子寻找借口。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儿少专业委员会委员、著名心理咨询师纪汉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飙车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家庭、学校、社会任何一方都不应推卸责任。

  纪汉平认为,中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和形成的时期,对独立有着很强烈的向往,时常会尝试做一些父母平时不允许做的事情,以满足个人的好探险、张扬个性的心理。老师说阳刚是美的,英雄值得学习,他偏偏喜欢颓废、五音不全的歌星,父母说女孩子就该安静、温柔,她却崇拜个性张扬的超级女声。而飙车具有反叛性、非功利性、自由性等特点,正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相吻合,迎合他们精力旺盛、追求个性自由的需要。

  用理解和引导化解课业压力、价值观冲突

  一位飙车族成员说过,“这世界让人活得很艰难,我不要压力,也不要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他道出了这一代有些青少年的心声。一位中学的心理咨询老师告诉记者,这些孩子对现实世界感到困惑,有的在家庭接受的是什么都讲钱的现实观,在学校,老师则不断地跟他们灌输未来是美好的,世界很精彩的理想观。这样的价值观点冲突让他们无所适从。而他们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是非观念模糊,来自这个年龄段的感情困扰、课业压力、被师生和家人冷落、家庭管教压力都造成他们以飙车、偶像崇拜等“逃避及发泄”的应对方式。

  如何从根本上引导他们走上健康的人生轨道?纪汉平等心理学专家认为,首先是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情绪和做法不能简单地指责和不允许,应在理解的同时树立一些积极向上的青年作为榜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庭、社会和学校应建立支持体系,帮助青少年度过青春期危机。其次,向青少年提供如何应对生活和学习压力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帮助他们开发生命潜能,建立幸福和充实的生活。

  本报连日来关于飙车族的系列报道至此暂告一段落,我们将继续关注有关部门的整治。

  (责任编辑:林伟练、黄幼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