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10年每2000名上海市民将有一个社区医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17:55 东方网

  现在,人们常常会看到身穿白大褂、推着自行车、肩背诊疗包的人行走在上海的各街区之间。他们就是社区里专门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家庭医生”。他们是如何为老百姓服务的?记者近日来到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跟随社区家庭医生曾维华走进一位社区居民家中,看了个究竟。

  很受居民欢迎

  “曾医生的中医经验很丰富。”一进门,60岁的李国栋便不住地称赞说,“因为中风,我的腿不能动了。2001年曾在长征医院治疗过,但几个月后医院便让我出院了。后来听邻居介绍,便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请了‘家庭病床’。半年后,经过曾医生的针灸治疗,我竟然能下床走路了,连前来考察的英国的家庭医生都称赞这是奇迹。”

  在李国栋家里,曾维华为他做了量血压等例行检查,整个过程大约15分钟。他告诉记者,他每周都要到李国栋家里去一次,每天要跑十几个病床,一直要工作到晚上6点,回去了还要写病史。“刮风下雨都在外面跑,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患者在慢慢康复,就觉得很值得。”曾维华说。

  上海实施家庭医生发展计划8年来,社区家庭医生已经越来越为老百姓所接受,社会反响相当好。李国栋的老伴朱阿姨说:“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多,但去大医院治疗花费大,而且开来开去都是这几种药。请了家庭医生后,我们现在每月付100元左右,医疗费用降了下来。另外,平时在病人的饮食健康、心理健康的全方位治疗方面,曾医生也没少操心,这在大医院是很难顾及的。”

  全科医生缺乏

  据了解,目前上海的社区医生有6000多名,但整体素质却不容乐观。“家庭医生这个职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不仅需要具备医疗护理、临床的知识,还要懂得进行流行病调查和健康培训。更重要的是,还得懂社会学,善于和人打交道,搞好医患关系。现在我们的全科医生还十分缺乏。”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庞连智说。

  同济医院特需科主任汪浩认为,全科医生的缺乏与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体制密不可分。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基本上是专科教育模式,医学院毕业的学生从实习起很少经过全科学习,很快就进入了各科室。而英国规定大学毕业后,学生必须接受至少3年的全科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全科医生。

  据了解,到2007年,上海计划培训全科医生3500名,全科医生将占临床医生总数的50%。此外,庞院长介绍,为了弥补社区医生的不足,目前上海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推广“全科团队”的模式,即由10个左右的社区医生组成一个团队,采取轮流换班制,包括门诊、家庭医生、护士、公共卫生医生等。

  和上级医院合作很重要

  

  临汾社区是上海实施家庭医生发展计划的一个缩影。目前,上海以3-5个居委会或者1万-2万人为单位,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并计划到2010年,保证每2000人就有一个合格的社区医生为其服务。“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上海社区医生的密度在全国是领先的。”庞院长说。

  汪主任则指出,上海的社区医疗服务站在医疗结构的完善和适应老百姓的就医习惯上,还有待改进。在英国,老百姓有了病必须先去找社区医生,在社区医生无法治疗的情况下,由其推荐,才能去上一级的医院。而国内老百姓一般大病小病都去大医院治疗,结果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汪主任也指出,社区医院与上级大医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非常重要。在英国,上一级大医院治好社区推荐去的病人后,会把病人“还给”社区,由社区进行一些康复治疗。而国内的社区医院与上级医院联系不够密切,甚至还存在竞争关系,这就不利于百姓看病。

  上海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鹏镖认为,无论是家庭医生的培养还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全,都涉及到经费的问题。“家庭医生在我国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国力的增强,全民拥有家庭医生是一个趋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