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化道路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01:24 光明网-光明日报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各国追求的共同目标。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实现现代化的路径也不尽相同。通过比较研究,吸取别国的经验,避免他国的教训,从而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之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柳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工业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广西工学院等单位前不久在广西柳州联合召开以“东西方现代化发展比较”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杨启先、林凌、周绍朋、吕政、贾康、邹东涛、刘迎秋等来自国内各地的知名学者,在此与柳州市有关领导、学者、企业家,及来自印度、爱尔兰等国的专家学者

,就相关议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尤其是结合广西的发展实践,就中国欠发达地区如何更好地实现现代化进行了热烈研讨。述要如下:

  通过中外现代化进程比较,与会者认为,中国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方向应当是:优先在自然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地方发展大城市和中心城市,而不宜遍地开花发展小城镇。因为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密度小,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差,不具备发展城镇的条件,必须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优先在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地方发展城市,避免在不利于城市发展的地方建设城镇;远离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小城镇经济效益差,不易解决自身财政问题,难以取得长足发展;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经济效益高,更易进城者谋生,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机会;积极发展大城市,还能够创造出较多的就业机会,促使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从而减轻人口对欠发达农村和牧区的生态环境压力,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选择。欠发达地区处在“老、少、边、穷”的地域,远离现代中心城市,缺少现代文明薰陶,市场经济薄弱,虽然自然资源开发较晚或尚未开发,但由于人口压力与生态脆弱的双重矛盾,个别地区原始状态配置、落后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等,成为阻碍进入现代化的环境障碍、发展障碍,而破解这些障碍需要突破人口瓶颈,经受以人力资源流动为核心的素质“洗礼”,使原始配置状态下的人口转为市场配置下的人力资源,使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升级换代,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动配置因素,为欠发达地区的市场化发展,工业化兴起,提供人力资源上的保障。

  欠发达地区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与会者认为,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如选择先进技术很可能是不适宜的,因为先进技术一般都需要有相应的先进的技术环境,先进的服务体系,发达的市场体系来配套,而这些在欠发达地区是无法获得的,在短时期内也无法实现。较为可行的选择,是将次优的技术,或已成熟运用于行业、企业的技术作为先入选择。

  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道路选择。与会者认为,欠发达地区要着力发展符合当地特色的优势产业,铸造新型工业化的支柱。从欠发达地区现有的经济体制、教育水平、工人的熟练程度来看,不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而适宜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服装鞋帽业、食品加工业等。要注意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传统产业为重点,采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加以提升、改造,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发展档次。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设“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为目标,继续联强联大、招商重组、深度开发,围绕支柱产业,狠抓新上工业项目建设,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

  与会者强调,欠发达地区在推进工业化时,更应该注重降低资源消耗,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世界多数发达国家在早期工业化进程中,尤其在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时间里,资源开发和利用带有一定的掠夺性,大多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走的是“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或“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的路子。与会者认为,我们现在不能再走这条老路了,必须认真总结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充分考虑到我国人均资源短缺的现状,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强调在工业化进程中,注重资源节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工业品科技含量,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减少资源占用与消耗。

  研讨会上,与会者还就现代化进程中的企业社会责任、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作用、中国现代化中的新型工业化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