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命运因新闻而改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04:35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命运因新闻而改变……

  

命运因新闻而改变……

  

命运因新闻而改变……
核心提示

  新闻报道没有强制性行政力,却有着不可忽视的舆论影响力:影响着政府部门的决策,影响着社会秩序的建构,影响着世道人心的取舍,影响着时代潮流的走向……媒体因此体现着价值,记者因此保持着激情。

  在第六个记者节到来之时,我们以人伦亲情和生命关照两个方面内容为衡量标尺,从本报一年来的众多报道中,选择了几个因我们的新闻而使人生旅程发生重要转折的个体进行回访。

  【人伦亲情篇】

  □记者杜文育文图

  “当代孝子”——

  边上班边照顾母亲

  ★新闻回放:

  许昌市襄城县湛北乡山前姜庄村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然而这里却出了一位打工救母的孝子张尚昀。他在读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与自己相依为命的母亲意外头部受伤,卧床不起,并留下后遗症。

  为了给母亲治病,张尚昀毅然选择了休学,并背着母亲到郑州、长春等地打工挣钱、给母亲治病。在打工之余,他仍不忘学习。在自学的情况下,他所在的长春税务学院破例允许他参加学校的考试,6次考试中有5次他拿到了学校的奖学金。5月30日,本报在省会媒体率先对张尚昀打工救母的事迹进行了突出报道。

  ★报道影响:

  《大河报》对张尚昀打工救母的事迹进行报道后,立即被众多媒体转载,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单位和个人伸出关爱之手帮助张尚昀母子。

  文章见报的第二天,郑州国医堂脑病医院院长韩群英赶到张尚昀家,把他的母亲接到医院并免除一切治疗费用。

  6月21日,中宣部新闻局在第289期《新闻阅评》上对该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6月30日,省委书记徐光春作出了重要批示,称赞张尚昀为“当代孝子”,并要求在全省人民中增强“努力工作、孝敬父母”的优秀品德,让文明之风在中原大地荡漾。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孔玉芳,副省长刘新民等领导同志代表省委书记徐光春,先后到医院看望了张尚昀母子。在我省许昌、郑州等地的学校,迅速掀起了学习张尚昀事迹的热潮。

  8月31日,张尚昀被省国税局特意安排到郑州市国税局管城分局上班。

  9月18日,在“全国十佳孝贤”评选活动中,张尚昀荣登榜首。

  ★现状采访:

  10月8日,张尚昀的母亲张桂梅转院到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之后又因子宫肌瘤转到妇科。11月4日夜晚,记者来到该医院妇科病房,见到张尚昀正用轮椅推着母亲接受理疗回来。

  看见记者,张桂梅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感谢有这么多的人牵挂着我们!”她说,住院期间,有好多人来看望他们,郑州市的一对老夫妻还给她送来了排骨汤。中秋节,北京的一个记者还特意给她寄来了9个月饼,郑州市的3位家长带着他们的孩子给她送来了月饼和苹果。记者问她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她回答:“等病好了回老家看看,从家出来已经4个多月,想家了。”

  虽然母亲有病在身,但和以前相比,张尚昀的心态似乎轻松了许多:“我感到生活压力小了,有着落了。”他说,10月1日前他第一次领到1000多元工资后,全部给妈妈交了住院费。虽然在实习期工资不高,但比打工挣得要多。如今,张尚昀在郑州市区租了两间房子,他说等母亲病好后,就搬到那里住,然后安心工作,挣了钱把借亲戚朋友的账还上。

  “疯妈妈”的孝顺女——

  赴京边学习边工作

  □首席记者李钊文图

  ★新闻回放:

  驻马店市泌阳县山区20岁的女孩苏付平,用打工挣来的微薄收入给“疯妈妈”陈翠英治病,欲使“疯妈妈”恢复记忆,找到其已经离散25年的娘家人。本报10月13日报道了这一感人故事后,记者接到相关电话1700多个,手机短信630多个。打电话者大多是被苏付平对“疯妈妈”的孝敬之心所感动,欲捐款或给苏付平找工作。“疯妈妈”的娘家人看到本报报道后,亲人终于团聚。

  ★报道影响:

  苏付平的故事引起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派记者专程赶往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采访,孝顺女儿苏付平的事迹“定格”在了更多人的记忆里。一时间,苏付平成了“孝敬老人”的代名词,她本人也已应聘到北京一家大酒店边学习边工作。

  ★现状采访:

  10月25日,北京的一家酒店老板给苏付平取得联系,经过一番考察后对苏付平说,到他们那里工作,每天七分学习、三分操作,待熟悉经营管理后负责大酒店的管理。酒店管吃管住,年工资1万元。

  11月6日夜,记者与远在北京的苏付平取得联系,她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每天边学习边操作,非常充实和忙碌。众多读者的关注让她应接不暇,她不愿向社会公布现在工作单位的名字,希望能扎扎实实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并借本报感谢社会各界对她的关注。

  苏付平所在大酒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小苏进步很快,操作管理细节到位又肯动脑子,有创新,大酒店给她奖励被她谢绝,河南山村的女孩品质令我们感动。”

  11月7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主治医生贡永宁告诉记者,陈翠英在医院治疗效果很明显,再过10多天,生活能自理后就可出院了。在其治疗期间,其娘家人看到《大河报》的报道后前来医院相认,亲情几十年后得以团圆是促使其病情能够迅速得到好转的一个重要原因。该医院负责人表示,待陈翠英出院时,会最大限度地减免医疗费用,以减轻苏家人的负担。

  “疯妈妈”陈翠英的丈夫苏家恩是位憨厚老实的山村农民,他告诉记者,这么多的好心人关注他们,他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儿。老伴出院回家后,他将重新拾起已丢掉几十年的木匠工具,给乡里乡亲们打家具挣钱,抖擞精神活出个新样子来。

  传奇双胞胎--

  在寻找中感受亲情

  □首席记者路红文记者李康图

  ★新闻回放:

  2004年12月17日,《大河报》报道了两个47岁的中年男子,同住郑州市中原区、同是家中独子,屡屡被错认却从不相识的消息以后。在众多热线人的帮助下,引出两人“滴血认亲”的动人故事,这两个互不相识的人竟然是双胞胎。

  ★报道影响:

  “疑似双胞胎”新闻见报当天,郑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DNA鉴定室的李晓文主任打来热线,表示愿意免费为“双胞胎”做DNA鉴定。当天下午,记者陪同老哥俩一起到鉴定中心“滴血验亲”(见2004年12月18日《大河报》A03版)。检测再检测,复核再复核,经过连续4次试验。今年1月20日,一份确凿无疑的鉴定结果为哥俩带来喜讯:他俩是同卵双生的双胞胎。

  本报“双胞胎奇缘”的连续报道引起全国媒体关注。除多家报纸转载外,中央电视台《家庭》、《走进科学》、《讲述》、《发现之旅》栏目,上海卫视、河北卫视等数十家电视台都将李保国、周勤豫请进了演播室。

  随后,各地的寻亲者纷至沓来。9月1日,江苏卫视《情感之旅》加入了帮双胞胎寻亲的行列。他们在郑州找到了当年的知情人“孙叔叔”,弄清了周勤豫从崇明到洛阳的身世;还在洛阳找到了当年收养周勤豫的70多岁的牛先生夫妇。

  在上海崇明县奔波多日,根据崇明县档案馆的一丝线索,江苏卫视的记者终于找到了位于新河乡井亭村的曹惠兵家。曹惠兵的大儿媳回忆:“当年,婆婆生了一对男孩,两三个月时公公把他们送人了。”出生时间、地点、抱养的细节等一系列情节都符合,双胞胎找到了“疑似亲人”(见2005年9月27日《大河报》A08版)。

  9月30日,湖北仙桃肖家传来消息,经同济医科大学鉴定,“血样不符,非常遗憾”。但肖家人依然表示,希望两兄弟能把肖家当成亲人。

  上海影响最大的东方卫视此刻也加入寻亲行列。10月18日晚,双胞胎兄弟踏上了郑州开往上海的列车,曹家的3个哥哥在火车站迎接他们。下车后,他们直奔上海市司法鉴定中心,进行DNA鉴定。双胞胎跟随哥哥“回家”了。他们在“父母”的牌位前眼含热泪鞠躬再鞠躬;当晚,曹汉新家摆了3桌酒席,每桌10个菜,这是曹家过年的标准……不论是兄弟俩还是曹家,此刻都已经认定,他们原本就是一家人。

  然而,10月21日他们在鉴定中心听到了这样的结果:通过YSTR检验,一些Y染色体的基因不相符,“曹汉新与周勤豫、李保国兄弟之间,不存在同胞兄弟关系”。

  ★现状采访:

  昨日,李保国、周勤豫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虽然他们兄弟俩还没有找到真正的家,但一次又一次地寻亲让他们一次次感受着不是亲人但同样浓浓的亲情。“我们永远感谢《大河报》,也会永远珍惜这些真情。”

  【生命关照篇】

  被弃三胞胎——

  被爱包围幸福成长

  ★新闻回放:

  上接A13版

  今年3月31日早晨7时许,武陟县龙源镇东马曲村路边,有人发现一个纸箱中放着3个奄奄一息的婴儿,110接警后,将3个奄奄一息的婴儿送往武陟县民政局。武陟县民政局又迅速将3个婴儿送到了焦作市福利院,福利院的医生经过检查发现3个婴儿因为受冻,生命体征已处于危险状态,于是又火速将3个婴儿送到了焦作解放军91医院。4月1日,本报率先独家对3胞胎进行了及时报道。

  ★报道影响:

  新闻发出后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在本报记者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遗弃3胞胎的家人,然而要想让3胞胎恢复健康,需要约6万元的医疗费,这对于由于贫困而遗弃3胞胎的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本报又率先倡议热心读者捐款,使3胞胎获得了各种社会捐款近4万元,解放军91医院又破例免去了2万多元。5月31日,3胞胎全部恢复健康后出院。

  ★现状回访:

  被遗弃的3胞胎回到家中后健康和生活状况如何?这是许多热心读者关心的问题。11月7日上午,记者带着众多读者和报社领导的关心,随同焦作市福利院院长宋鹏燕一起,来到武陟县小董乡北王庄村3胞胎的家里。

  一进门,3胞胎的母亲孟俊霞就认出了我们。说起3个孩子来,孟俊霞很动感情,她说如果不是大河报和福利院的支持和帮助,就没有3个孩子的今天。原来焦作福利院收养3个孩子的时候,由于不知道孩子的有关情况,便临时给3个婴儿命名为福冬一、福冬二和福冬三,如今孟俊霞给3个孩子分别起名为谢宁、谢静、谢致远(如图: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大、老二、老三)。

  在孟俊霞家里,记者只见到了老大谢宁和老三谢致远,老大谢宁看起来面色红润,十分健康好动,而老三的个头则比其大姐的个头小一点,这个男孩很安静地看着人们的面孔。孩子的奶奶告诉记者,3个孩子中数二妞壮实,由于3个孩子全靠奶水喂养根本就不够,再加上一家人也难以同时照顾3个孩子,因此便把二妞送到了她姥姥家代养,相比较来说,唯一的男孩老三谢致远的体质要差一些,前一段由于生病又到焦作解放军91医院去检查治疗了几天,现在是刚刚出院。

  听说记者一行来家里看望3胞胎,3胞胎的爷爷谢贻正赶快从地里跑回了家里,握着焦作市福利院院长的手连连说谢谢,宋院长诙谐地说:“这仨孩子曾经是我们的院民,其实他们是我们共同的孩子,咱们一家人就别再说两家话了。”

  冬天到了,天气逐渐寒冷,宋院长给3胞胎带来了一些过冬的衣服,让两个孩子试穿。3胞胎80岁的太奶奶深情地告诉记者,有这么多人关心着她的重孙们,作为亲人更应该照顾好他们。

  怪病女孩黄梦婕--

  终于走出”鬼门关”

  □记者毛磊

  ★新闻回放:

  两年前,兰考县14岁的女孩黄梦婕得了怪病,每天只吃几颗瓜子和几块雪糕。时间一天天过去,到去年12月底,穿着厚厚棉衣的黄梦婕消瘦到只有30公斤重。怪病使梦婕一家人一筹莫展。去年12月31日,本报以《14岁少女患怪病两年中粒米未进》为题独家报道了此事。

  ★报道影响:

  去年12月31日,梦婕得怪病的事见报了,来自许昌、洛阳、周口等地几家医院、十多位医生先后给记者打来电话,要为梦婕治病,还有一位医生自费跑到梦婕的家中为其治疗,暖暖的爱心将梦婕一家包围。

  今年1月下旬,郑州市一名叫职竹青的中医给记者打来电话,她称刚从报上看到了梦婕生病的事,想为梦婕免费治病。职大夫的疗法很独特,药物调理与按摩治疗双管齐下,得知梦婕有“听到吃饭就烦”的心理障碍,职大夫专门蒸了杂粮馒头切成馒头片,“骗”梦婕说“这是治病的药”……奇迹出现了,梦婕的病情一点点好转起来。5个月后,她的小脸红润了,还长胖了5公斤。

  ★现状回访:

  又是几个月过去了,小梦婕好利索了没有?她胖了还是瘦了?昨天,记者再次打通小梦婕家里的电话,一接通,那边小梦婕就听出了记者的声音。“记者阿姨好,告诉你个好消息,我又长胖了,昨天刚称的体重,已经39公斤了,职大夫说我已经彻底好了,不用吃药了。”她兴奋地说。目前,她已经是他们葡萄架乡中学初一年级学生,上次考试名列全乡第二名。

  ”奇人”王国营--

  绝活升级叫响全国

  □记者刘云文刘梦涛图

  ★新闻回放:

  郑州市38岁的王国营擅长数汉字笔画,不论多么生僻的汉字,有多少笔画,他看上一眼,数秒之内便能准确地报出笔画数。但几十年了,他的这项能耐,除了在酒场上博朋友一笑外,“就像一件破衣服扔在墙角一样不被人注意”,直到去年12月29日,大河报以《汉字有几画,一看他便知》为标题,报道了有这套绝活的“社区奇人”王国营。

  ★报道影响:

  本报报道一出来,一下子吸引了世人惊奇的眼光,各地的媒体也蜂拥而至,争相报道这个奇人。几乎是一夜之间,王国营就成了闻名全国的“新闻人物”。

  ★现状回访:

  王国营还在玩儿他的绝活吗?昨天,记者再次见到了王国营。据他介绍,本报的报道出来后,他不仅频频在报纸、电视上“露脸”,还有机会近距离地跟几个“同行”接触比试,让他的视野开阔了许多,也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封闭与不足。

  今年8月,王国营参加了湖南卫视《谁是英雄》“奇人大挑战”节目,在现场比拼中,除了比赛谁先说出“爨”、“夔”、“躞”等,这些“极品”汉字的笔画外,“考题”的难度和花样在不断增加,令王国营眼花缭乱,有些措手不及,最终还是落在了其他两位选手的后面。

  “那么多年,我就像只井底之蛙,大河报把我从一个狭隘的空间里提升出来,让我看到了缤纷的世界,真让我长了不少见识。”王国营感慨地说,参加“挑战”回来,他也试着“看”一个词、一个成语、一句话的总笔画,发现自己并非“不能”,而是从来不知道“看”笔画还有这种“玩法”,他眼界大开,本事也很快“升级”了。

  昨天,在结束采访前,记者拿来一张报纸,请王国营表演一下“升级绝活”。没有了第一次见记者时的怯场,眼前的王国营显得从容不迫(下图)。“我现在的心理素质好得很,电视直播我也不紧张了。”他骄傲地说。随后,记者查验了王国营的“考卷”:8个两字词组,6个四字成语或词组,两句话,总笔画数完全正确。

  □记者郭长秀文图

  李保国在观看江苏卫视的节目

  10月31日傍晚,苏付平和家人医院散步。

  张尚昀和妈妈在病床上一起看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