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用青春丈量大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04:40 中国青年报

  钟魁润 余子富

  2005年4月19日,宁波殡仪馆。一位名叫宋兴尧的死者的追悼会即将举行。原计划200人参加的遗体告别仪式,一下子来了800多人,绝大多数是海军军人。

  致悼词的是一个高大汉子,他掏出悼词还未念出一个字,就像个孩子似地呜呜痛哭

起来。这哭声引发出悲痛的狂潮,这些平时以坚强著称的汉子们,左手端着军帽,无不失声痛哭。

  同一时间,还有一些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追悼这位死者———100多名官兵在一张张洁白的纸上写下:“宋高工,你回来吧,我们想你”、“宋高工,我们等着你,和你一块去测量大海”,然后把这些寄托思念之情的纸放进一个个“漂流瓶”里,再投进茫茫大海。

  宋兴尧是谁?他的离去,为何让如此多的人为他悲痛?

  宋兴尧生前是海军东海舰队某基地的大学生军官、高级工程师。躺在殡仪馆的鲜花翠柏中的他才41岁。

  1986年,宋兴尧从厦门大学海洋化学系毕业,此时正逢海军到厦门大学特招地方大学生入伍,宋兴尧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同学知道后友好地提醒:“咱们学校是名牌学校,在地方上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你何必要到部队去。”老师也善意劝导:“你学的是海洋化学专业,不是管理、指挥,到部队肯定是干一些具体活,当不了什么官。”但他不为所动,最终成为东海舰队某基地海洋调查中队化学分队的一名技术员,也成为我军较早的地方大学生军官。

  宋兴尧刚到部队就赶上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国海洋普查。宋兴尧所在的调查中队是担负这一任务的主要力量,而宋兴尧则是这支队伍的科技领军人物。

  科学最讲究的是严谨。水文气象调查更是如此,海流、水温、气象、波浪、底质、水色透明度等等,每一个点、每一个数据都必须准确无误。而这一切都必须到海上一点一点地测,一点一点地量。

  大队长许希启讲了这样一件事。1998年4月,宋兴尧随测量船在东海某海域进行水文调查,突遇8级以上大风,船体被扭得嘎嘎作响,随时都有被拦腰折断的危险。此时,住在前舱的宋兴尧被完全封闭在舱内,海水不停地从通风口向舱内流。宋兴尧带领战友死死顶在舱壁上,与风浪搏斗。18小时后,测量船驶入锚地,随船出海的基地首长和大队领导打开舱门,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舱内进水已齐膝深,仪器都被宋兴尧等人紧紧抱在怀里,完好无损。而抱仪器的人双手破了,背磨烂了,泡在水里的双脚流出殷红的鲜血。

  许希启,这位已在测量部队待了20年的老海测眼圈红红地说:“没有对海洋事业的执著,没有对军队的忠诚,没有对海测工作的热爱,谁会连自己的命都不顾啊!”

  就在宋兴尧带领测量船一次次走向深蓝的时候,他的家庭却搁了浅。由于测量工作繁重,宋兴尧几乎每年都有5个多月的时间在海上,返航后还要用近半年的时间进行资料处理。一年到头顾不上家,加上家庭经济拮据,与妻子矛盾越来越深。

  1997年,正当夫妻关系濒临破裂之际,大队接受了厦门港新锚地建设勘测和海底排雷任务。宋兴尧清楚,战争年代水底留下的雷弹未能彻底清除,已严重制约了厦门港的建设和厦门特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尽管家庭岌岌可危,但他还是毅然南下。

  从头年8月到次年1月,作为技术负责人,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从技术设计书的编写,到作业步骤的设计,到每个数据的采集整理,他都要指导、把关。

  32枚水雷销毁了,厦门港通向大洋的新航道打通了,而他与妻子之间的“地雷”也引爆了。当他满身疲惫回到家中,妻子已离他而去。

  婚姻的变故对宋兴尧的打击是巨大的。刚离婚那阵子,宋兴尧很少说话,总是发愣。但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把该上幼儿园的儿子送回老家,托给父母。3个月后出海归来,他赶回老家,眼前的一幕让这位1.86米的刚强汉子阵阵心酸:年迈的父母佝偻着身子正在田间锄草,泥猴似的儿子坐在田头,啃着一个沾满泥土的苹果。他抱起儿子,两行热泪滚滚而下。

  其实,宋兴尧的生活原本可以不这么艰苦。他学的专业在沿海特别吃香,不仅地方水文气象部门用得上,在海水养殖、鱼虾苗孵化等经济行业也十分抢手,和他一同毕业的几个同学,个个都已是百万富翁。1999年,一个同学找到宋兴尧,说有几家养殖公司开出年薪20万的条件,聘请他去当技术指导,并愿预付10%的定金。

  接过同学的电话,宋兴尧着实高兴了好一阵子。他心里盘算,一年20万,70岁的父母也不用在田间一身泥一身汗地刨食了。他几天没有睡安稳,好几次拿起电话又放下,放下又拿起,但最终还是没有拨同学的电话。他实在舍不得离开海洋,脱下军装!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有同学问他:“你工资那么低,工作那么苦,家里那么穷,你当兵图什么?”宋兴尧说:“有的人追求名,有的人追求利,我就追求个喜欢。我爱海洋调查,每当我看到一条新的航道开辟,一艘艘战舰驶向大洋,我就感到幸福和满足!”

  宋兴尧最早借鉴计算机仿真技术,解决水文气象调查资料分析难题,被国内水文界前辈称为“一个技术创举”;最先将国际高难度的先进水文气象调查装备应用于水文调查第一线,使我国水文调查技术向国际水平拉近了20年;率先用现代化海洋测绘扫测仪器进行海底水雷扫测探摸,填补了我军探扫雷史上的空白;最早开发研制自动成图系统,开创了手工作业向信息化作业转变的里程碑……

  他还是国家专项技术专家组最年轻的专家、海军海洋调查资料评审技术及验收委员会委员、《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编委会委员……

  1988年,宋兴尧所在中队接收了一台先进的某型智能自容式海流仪。这在全军是第一台,技术复杂、价格昂贵,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相关的技术培训,仅有的是一本英文使用说明书,谁也不敢轻易使用,只能让仪器在仓库里“睡大觉”。

  入伍还不到两年的化学分队助理工程师宋兴尧,经过一番考虑,决定和这个洋装备“斗斗法”。

  在有关专家的帮助下,宋兴尧逐字逐句翻译了使用说明书,紧接着,他又夜以继日地泡在仪器房,按照说明书,对照实物,把仪器的各个部位和元件逐一进行比对分析。经过半年的攻关,他终于玩转了这套“洋玩意”。该装备正式用于海上作业后,一下子缩短了我海军水文气象调查与国际领先水平之间20多年的代差。宋兴尧也因此成为海军掌握自容式海流仪技术的第一人。

  2002年4月8日,宋兴尧和他的战友们完成了中国海的全部测量,按照海测兵的惯例,每个人要向大海投放一件物品,表示航迹已延伸到这片海域,宋兴尧脱下刚买不久的皮鞋,投入大海。由于他的脚大,战友的鞋子穿不上,宋兴尧只好光着脚在甲板上忙前忙后了好些天。

  在宋兴尧并不长的军旅生涯中,参加了建国以来全国海洋普查中的20多项重大专项任务,完成了我国专属经济区水文气象要素图万余幅,测量成果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

  然而,这个“拼命三郎”却在一次体检中被诊断患了骨髓增生性贫血。遭受这晴天霹雳的袭击,宋兴尧抱头痛哭,之后,他顾不上休息,加快了撰写《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水文气象条目初稿的速度,并修改完善了大队年度水文气象调查技术设计书。

  4月17日12时,宋兴尧走了。在他生命终结的前一天,《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水文气象条目的初稿终于完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