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谚语声里话立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05:11 舜网-济南时报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盛传于民间关于“立冬”的谚语,不仅极富情趣,饱含民众智慧,而且也足见世人对“冬天到来”的重视。

  有谚语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河封上”,即是交待了“立冬”时日是在农历的十月。它的到来,标志着寒冷开始降临人间:“立冬之日,水始冰,

地始冻”。“立冬”那天冷不冷,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天气状况:“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一般会冷到什么程度呢?“大雪罱河泥,立冬河封严”。如果“冬前不结冰,冬后冻死人”。

  具体点说,“立冬”那天的天气变化,对未来气象情况,更是有着明确的预示。那天天气阴晴与否、有无风雪雨雷,都将昭示着整个冬天甚至初春的气象。如“立冬阴,一冬温”;“立冬晴,一冬凌”;“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冬前不下雪,来春多雨雪”;“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有雨春少晴”;“立冬打雷要反春”;“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立冬雷隆隆,立春雨蒙蒙”。

  古代农业社会,人们对气象的关注其实是为农事服务的,直到今天,许多谚语仍然对农事有着鲜明的指导意义。“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旨在提醒人们要提早注意冬春的雨水情况。如果“立冬”那天刮风,则被认为是不利农事的,一个富有喻意的谚语可见世人的忌惮:“做田只惊立冬风,做人只惊老来穷”。而“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寒露到立冬,翻地冻死虫;若要来年害虫少,冬前铲尽田边草”即是在指导人们要尽早翻土、锄草,以保来年庄稼丰收。说到“立冬”那天需要具体干的农活,谚语同样生动有趣:“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寒露育青秋,霜降一齐倒;立冬下麦子,小雪农家闲”;“立了冬,种麦不透风”;“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等等。

  古人崇尚“民以食为天”,特别注重冬日进补。“立冬补冬,补嘴空”,提示人们要犒劳一家人一年来的苦辛,补充过冬的能量。其实,冬日进补,除少量的鸡鸭鱼肉外,更多的还是常见食品,只不过,这些食品通过谚语来表述,即有了“并非凡品”的意味了:“立冬白菜赛羊肉”;“立冬蔗,食不病痛”,“立冬食蔗不齿痛”。闻听此言,确信古人“药补不如食补”之言不虚也。 □李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