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记者小记者共度“记者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06:33 北方晨报

  本报记者节“冬日温暖计划”圆满结束,棚户居民和扶贫超市收到了本报送去的煤炭、过冬衣物和书籍

  昨日午后,本报编辑记者代表与太阳升小学的10个农民工家庭的孩子共同欢度第六个记者节,由爱心读者提供的环保煤也在昨日送到了棚户区的几个困难户家中,一批图书和衣物送进社区图书室和扶贫超市。至此,本报记者节“冬日温暖计划”圆满结束。

  昨日中午匆匆吃过午饭,本报记者就动手将鞍山市弘强环保型煤燃料有限公司提供的三吨环保型煤装成袋、密密实实地码了一车出发了。到达后,附近的居民都上来帮忙,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型煤运到李广兰、韩长玲和时明德三位棚户居民的家中。

  下午2时许,参与“牵手民工娃”的同志们等得有些着急了:“什么时候出发啊?”“你说他该叫我哥哥还是叔叔啊?”刚刚来到太阳升小学的办公室,编辑记者代表就着急地辨认“属于”自己部门的孩子。孩子们坐到了编辑记者身边,一开始还有点拘谨,可不一会就熟悉了,开心地翻看收到的礼物,后来又把他们在手工课上最拿手的剪纸作品拿出来和大记者们分享。

  当本报副总编辑周里代表报社宣布,这十个孩子成为北方晨报小记者团成员时,现场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孩子们纷纷问到:“姐姐,成了小记者,是不是就可以把我们的剪纸和画在报纸上发表了?”“成为记者就可以帮助别人了?”临别,大记者们纷纷拥着小记者合影留念,而小记者们则迟迟不愿让大记者离开。

  昨日午后4时,本报将编采人员和读者捐赠的图书和过冬衣物送到了钢城街道办事处,委托社区干部将过冬衣物送到需要的居民手中。

  花絮·故事

  早就想见屈留命

  在本次成为小记者的10个孩子中,屈留命是本报要闻部编辑纪颖早就想见的孩子。去年“六一”儿童节,屈留命是本报特别策划“视觉六一”的主角之一。那时候,负责版面编辑的纪颖就通过图片认识了可爱的屈留命,并将她特别的名字留在了记忆之中。听说这次活动中还有屈留命,纪颖就“霸道”地宣布:“谁也不准和我争屈留命。”从记者的采访中知道了屈留命喜欢画画,长大了想当画家,昨天去学校之前,纪颖特意为屈留命买了一大盒画笔和图画本。

  到了小学校,孩子们鱼贯地走进教室,虽然屈留命个子不高,可是编辑纪颖还是从孩子群中一眼认出了她,连忙把她拉到自己面前来,把礼物送到她手中。两个人很快熟了起来,屈留命看到画笔非常高兴,当即拿起笔,为刚认的姐姐画起了简笔画,红红的大苹果,紫色的樱桃,还画了一只可爱的黄色小鸭子。

  大小记者是老乡

  地方新闻部主任刘娜新与11岁的尹铭晗坐在一起俨然一对母子,俩人在那里一直低声交谈着,后来刘娜新告诉记者:“本来想给儿子找个小伙伴,这样也便于帮着孩子解决遇到的难题,结果发现尹铭晗还是我的小老乡。”尹铭晗早就画好一幅松鹤图,上面写着:“送给记者姐姐哥哥。”他拿出画,抬头看看身边的刘娜新主任,不好意思地说:“我还是叫阿姨吧。”临别,尹铭晗一直把阿姨送到门口,阿姨拍拍小伙子的肩膀说,“记得给阿姨打电话,心里有什么憋屈事就来找阿姨。”

  忒细心的曲叔叔

  马心雨抱着特刊与通联部曲昕主任给买的文具和小食品,女孩的眼泪直在眼角打转。打开文具盒,里面的文具装得满满的,连涂改液都给准备了,翻翻装礼品的袋子,橡皮泥、本子,还有一个大大的小食品大礼包,就是平日城里孩子吃的那一种。因为实在分不开身,曲昕主任请同事代劳把这些东西送给了小女孩马心雨,还在文具盒里给心雨留了一张名片,叮嘱说:“有空给我打电话。”

  我喜欢变形金刚

  在这次结成对子的10个孩子当中,大家对其中个子最小的小男孩孟焕尤为关注。本报文艺部主任李军在大家眼里一直就是个大男孩,他给小孟焕带来的礼物中有一个是变形金刚。一拿出来,小孟焕便对这件礼物爱不释手。小家伙坐在李军叔叔的腿上,手里摆弄着变形金刚,好不惬意。在叔叔的指导下,小小的玩具在孟焕的手中一会变成个汽车,一会变成个飞机,小家伙玩着,时不时露出开心的笑容。

  “名记”也有尴尬时

  小女孩于婷婷思维缜密,据太阳升小学的姜校长介绍,小姑娘还是大队干部呢。报社有名的“韩帮办”坐在女孩身边,和她聊起来,摄影记者从镜头中看去,怎么看都像是帮办在采访呢,于是大声喊道:“‘韩帮办’,你别总这样像采访似的好不好?”“韩帮办”有些不好意思,“这女孩思路非常清晰,反应也特快。”原来,韩帮办一溜号,一个问过的问题又从嘴里溜了出来,小女孩不客气地回答:“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你一次了。”

  这都是热销书啊

  昨日本报记者送书进社区时,在八卦社区,当记者把募集到的书籍和衣物送给社区干部的时候,他们代表贫困居民向本报表示最诚心的感谢。一位社区干部接过我们送去的书籍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这可都是热销书啊!这些书比我们图书室的书好多了,《谁动了我的奶酪》、《富爸爸、穷爸爸》,这些肯定都受欢迎”。

  今年冬天不缺煤了

  昨日,三个贫寒棚户家庭分别收到了《北方晨报》送来的一份特殊礼物——由鞍山市弘强环保型煤燃料有限公司提供的1吨环保煤。

  通往铁西大陆办事处曙光社区棚户区的小路曲曲弯弯,只有一米多宽,拉煤的车根本开不进去。社区干部借来一辆手推车,把装成袋的煤球分批运进社区的几个困难户家中。刚刚下过的一场雨,在城市的别处都没有痕迹了,可在这里,小路的低洼处,泥水还让人无处落脚。社区干部和记者费了好大劲才把手推车从泥泞的小胡同中推出来。84岁的李广兰老人家是第一站。听说本报记者来送过冬的煤,尽管走路不方便,老人还是要走出来看看。老人说:“真谢谢了。平时自己用的都是煤渣,冒黑烟,还呛人。为了省点煤,有时还捡些破鞋头、碎布等烧,可不好烧了。这回不用担心了,今年冬天肯定能暖和。”

  接着,棚户居民韩长玲、时明德也收到了本报送去的煤。韩长玲也是曙光社区棚户区的居民,丈夫下岗有病干不了重活,自己也没什么手艺,两人收入加起来也就只够吃用,再供7岁的孩子读书,感觉非常吃力。为了省钱,韩长玲平时根本舍不得烧煤。看着本报给她家送来的煤,韩长玲说:“我替孩子谢谢你们了,大人怎么都好说,孩子今年冬天不用挨冻了。”看到今冬的“温暖”有了着落,时明德高兴地称本报送来的环保煤是“及时煤”。

  首席记者 李春红 本报记者 王丽颖 都红秋 李勇 /文 实习生 李书扬 本报记者 李东/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