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四种废料缝出“独特婚纱”(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06:43 华商网-华商晨报

  

四种废料缝出“独特婚纱”(图)

  “塑料袋婚纱”别有风采

  就在昨日,为赶上“末班车”的热心市民和大学生,掀起了两周以来送宝“最高峰”,当日收到“宝物”竟达41件,累计总数已达158件。

  在众多“宝物”中,由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制作的“塑料婚纱”,更是“秀”出了生活中的“奇美”。今日12时,本报“废物变宝”的前期征集活动将结束。

  “重量级宝物”迟到亮相

  昨日,由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刘武林同学制作的超长型婚纱,终于“完工”了。

  要想穿上这件2米多长的婚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为此,刘武林还特地邀请了一位1.73米的“模特”,嘱咐其站在小板凳上,才“秀”出了这件“婚纱”的独到之处。

  记者留意到,这件婚纱的上半身,是由装水果的白色保护套制成,细长的裙摆是由广告条幅的内侧以及上百个白色塑料袋,经捆绑搭配后制作完成,婚纱的拖地部分,还粘贴了绿色塑料袋。

  “我设计的这件服装名叫’绽放’,取料于生活中最常见的塑料袋,我想向大家展示出鲜花开放的那一精彩瞬间。我深信,只要大家重视环境保护,重视垃圾回收,‘绽放’就在我们身边。”设计者刘武林激动地说。

  为了参与此次活动,昨日一早,市民王明光动用了人力车力,才把他的多件“渣塑艺术”运到了本报。“我的这些作品,全是用锅炉房的炉灰渣制成的。”王先生抱起了他最得意的作品“骏马奔腾”介绍说。

  八旬老人亲自送作品

  本报推出的“废物变宝”活动,同样吸引了88岁的于振海老人。“眼看着征集期限要到了,我也不能闲着,一定要把‘宝物’送到记者手里。”昨日中午,精神矍铄的于老,在本报的接待室里,操起了自己新做的“油筒撮子”和“塑料瓶扫帚”,开始清扫地面卫生。

  “我非常希望这样的活动能继续开展下去,我还提议相关部门能将征集到的‘宝物’分门别类,出版一个小册子,让“变废为宝”的作品,在市民中推广开来。”特地从辽阳赶来送交作品的杨明才建议说。

  

四种废料缝出“独特婚纱”(图)

  “宝物”档案:022号

  作品名称:鼠标脸谱

  作者:王玉山

  原料:废鼠标、中国结小挂件

  制作感言:先把鼠标洗干净,然后利用一种丙烯画颜料,用小毛笔在鼠标上画上各式图案的脸谱。随后,我把鼠标后盖的螺丝拧开,将中国结挂在鼠标内随意一个零件上,就做成了。

  

四种废料缝出“独特婚纱”(图)

  “宝物”档案:023号

  作品名称:夫妻凳

  作者:陈德宏

  原料:地板条、螺丝钉

  制作感言:取名为“夫妻凳”,是因为它是由两个凳子组成的,我利用了地板之间的沟槽,凳子可分可合。

  制作时,我首先选用了四块地板的边角料,根据材料的大小、形状、薄厚等不同情况,利用螺丝钉连接而成。在长短、高矮上,我根据实用情况进行了裁割,两个凳子都是用这种方法制成的。

  最后一天送作品赶快来

  今天是“共建节约型社会‘变废为宝’创意设计大赛活动”第16天(今天12时是交送作品截止时间)。

  截至昨日18时,本报接到的“宝物”数量已达到158件,由市民李遵义制作的“仙鹤群”,仍是读者支持率最高的。

  本次活动主办方:辽宁省环保志愿者联合会、华商晨报、沈阳工业大学校团委

  奖项设置:最高荣誉奖(1名);最具使用价值奖(5名);最具艺术价值奖(5名);最佳创意奖(5名);最佳组织奖(团体奖5名);入围作品均为优秀作品奖。(注:所有奖项均在初选之后的60件决赛作品中产生)

  本报11月11日根据初评结果,将参选作品送至沈阳工业大学进行总决赛和颁奖晚会。

  接待地点: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1号华商晨报社一楼读者接待室

  热线电话:024—86268636、86210738

  如果您对上述“宝物”感兴趣,请投上一票,您的意见将有望成为初评评委的参考。同时,本报也诚邀各企业提供公益事业赞助!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赵矫健采写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王甜闻英奇吴章杰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