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联系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08:59 贵州日报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引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向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必须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不是要限制发展,更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实现更快更好地

发展。贵阳市要“做表率、走前列”,率先在全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最根本的就是要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要以科学发展观贯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全过程,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制定发展战略,落实发展措施,实现发展目标。这几年来,贵阳市实际上是在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来完善思路、部署工作的。例如,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很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基层组织建设等,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工作抓得比较早,对南明河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第二环城林带等,着眼点都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在全国前列,2001年就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3年又提出建设生态经济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群众做了大量好事、实事,等等。目前,正在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规划、落实规划,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科学发展。

  贵阳市这几年来发展得很快、很好,应该充分肯定。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只有认清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贵阳市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这是最根本的矛盾和问题。还要看到,一方面,贵阳市面临“内外夹击”的严峻形势,即其他省会城市发展很快,我们差距很大;省内各个地州市你追我赶,发展势头强劲。另一方面,贵阳市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例如贵阳市固定资产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04年为66%,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这说明贵阳市的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增长方式不合理,质量和效益不高。当然,因为现在结构调整还没有完全到位,不加大投资的力度,经济增长速度马上就会掉下来。但是需要尽快实现经济转型,不能仅仅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另外,目前固定资产投入主要靠贷款型投入,而不是资本型投入。资本型投入主要是社会投入、民间投入、企业投入,而贷款主要是政府贷款,要由政府来还,说到底还是政府投入。如何增加资本型投入的比重,这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贵阳市财政总收入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04年为24.8%,全省、全国都是18.6%,贵阳市为何那么高,需要认真研究。债务的承载能力也要考虑。贷款要继续,但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003年为18.97%,2004年为16.43%,都很低,说明贵阳市的产业发展基本上还处于资源型、消耗型、传统型阶段,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也不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倍,城乡差距很大,发展不协调。以上这些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都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省委大力推进以贵阳为龙头的城市经济圈建设,贵阳市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贵阳市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基本设施进一步夯实,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人民群众思发展、盼发展、促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这些都是加快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要有信心、有志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在全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贵阳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首先必须争取有较快的增长速度。贵阳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近三分之一,财政总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近40%。贵阳市的发展事关全省大局。贵阳市在全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中肩负着重大责任。贵阳市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做表率、走前列”要求,最根本的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贵阳市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比较大,不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差距就会继续扩大;而且,发展速度一旦慢下来,就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贵阳市一定要坚持能快则快的原则,争取较快的发展速度,今后一个时期都要力争保持每年增长15%左右,而且始终要保持“两个高于”,就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两个百分点以上。作为省会城市,要力争在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有强烈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忧患意识。

  其次,必须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经济工作要以市场为导向,不盲目;以效益为中心,不虚假;从实际出发,不教条。没有效益的发展,实质上就是巨大的浪费。深圳提出要建设“效益深圳”,我们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不仅要建设“学习贵阳”、“和谐贵阳”,而且要建设“效益贵阳”。要始终做到速度、效益、质量的统一,始终做到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始终做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始终做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没有成本意识、效益观念,是经济工作的大忌。要强化成本意识。市行政中心从老城区搬到金阳新区,暂时的办公成本是增加了,但从长远看,这个成本是必须付出的。既要算大账、长远账,又要切实加强管理,把行政成本降到最低。金阳新区建设一是决策正确,二是运作成功,三是任重道远。但是现在成功不等于永远成功。省委书记钱运录同志提出要把金阳新区建设成贵州的“浦东”。中央作出开发浦东的决策,绝不仅仅是想把上海的老城区人口移到新城区居住,而是要通过开发新区特别是培育产业,把浦东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以此带动长江流域的经济增长。这是开发浦东的意义所在。如果认为开发浦东仅仅是为了把上海老城区人口搬到浦东居住,那是非常肤浅的。金阳新区要建设成为贵州的“浦东”,也不能仅仅是把老城区的人口移到金阳新区来。如果仅仅是人口数量上的增减,金阳新区的建设最终将是失败的。浦东是大开放的前沿,有外来的资本、外来的企业、外来的项目、外来的技术、外来的人才大量涌入,在那里投资兴业。金阳新区没有这些优势,现阶段要通过房地产开发来改变新区的人口结构。如果仅仅建设经济适用房,将来新区居住的主要是中低收入者,投资兴业的能力就很有限;但如果全都建高级别墅区,来买的人少,人气总是聚不起来。因此,要认真研究新区的房地产业发展方向,每个阶段该建什么档次、什么品位的住房,吸引什么人,都要好好研究。北海当年建了很多房子,但结果成了“泡沫经济”,原因就是没有产业。珠海虽然很适宜人居住,但经济发展跟深圳的差距很大,也是因为产业发展不快。有人曾发出疑问:海南大特区缘何大而不强?海南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特区,曾出现过“十万人才过琼州海峡”的景象,经济发展却没有“大”起来,原因就是前期缺乏正确的产业发展导向,大搞房地产开发,形成了“泡沫经济”。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示。金阳新区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表象上,要有战略眼光,起点要高,眼界要宽,产业发展导向要正确。要把金阳建设成为贵州的“浦东”,一定要高度重视培育产业。没有这一条绝对不行。最近,钱运录书记对加快金阳新区建设作了重要指示,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迅速掀起金阳新区建设的新高潮,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要建成”的目标。

  第三,必须大力推动经济发展转型。贵阳市作为中心城市,发展的视野要更宽、思路要更新、起点要更高。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推动经济转型,这是省会城市增创新优势的最大抓手、最大切入点。一定要实现从“三高一低”(高能耗、高成本、高污染、低效益)到“三低一高”(低能耗、低成本、低污染、高效益)的发展模式转变,实现从拼土地、拼投资的外延型增长方式到依靠科技进步的内涵式增长方式转变。这样,贵阳市在产业发展上才能真正走在其他地州市的前面,才能真正增创新优势。贵阳是中心城市,中心城市是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要素相对集中的地方,产业层次必须比其他地州市更高。贵阳市在“十一五”期间,在城市主要抓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农村主要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两个“拳头”攥紧了,贵阳市全盘皆活。贵阳是大城市、大农村,必须始终注意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贵阳是林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要注意加强生态建设,把贵阳市建设成为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成为生态经济城市。贵阳市的经济发展转型,必须围绕这三个基本的方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推进。

  第四,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自主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解决体制机制的问题主要靠深化改革,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市政公用设施市场化改革等,切实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体制保证。贵阳市与东部发达城市的差距,一是开放度低,生产要素进来比较少;二是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国有经济比重太大,经济结构不合理。要始终把对外开放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招商引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审视招商引资,按照科学发展观推进招商引资。不仅要招商,还要注意选商,有污染的项目不能进来,没有税收的项目和不能解决就业问题的项目不能进来。现在传媒非常发达,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创新招商方式。点上招商有必要,但有限;网络招商却是无限的,一定要充分利用。招商引资还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内陆开放城市的开放有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上去。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势、良好的环境招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招商。要积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教育,抓好人才的培养、引进、选拔、使用,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五,必须以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和归宿。有的同志说,以人为本的“人”就是人民群众,“本”就是根本利益。我很赞同这种观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人民群众着想,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要做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为人民群众多办好事、多做实事。人民群众之所以对“为民办实事,满意到万家”活动反响那么好,关键是这项活动解决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人民群众没有就业就没有生活来源。我们一定要切实解决好。

  正确的政绩观与科学的发展观是密切联系的。科学的发展观引导正确的政绩观的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又保证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一方面,我们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创造政绩。领导干部不干事就是最大的失职。贵阳市要形成鼓励干事、支持干成事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又要强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造政绩,多做带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多做广大人民群众受益的工作,不做急功近利的事情,不搞不切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各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历史、实践、群众的检验。正确的政绩观还与干部的考核标准、考核体系密切相关。贵阳市委组织部根据省委组织部的要求,制定了领导干部的考核指标体系,核心是指标量化,已经开始在白云区进行试点,进行量化考核。要做好试点工作,认真总结经验。我们党提出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要尊重科学,工作既要有激情,又要有科学的态度,按客观规律办事;既要雷厉风行,又要周密严谨,科学决策,不随意、不盲目。二要集体领导,按程序办事,规范决策,不搞个人说了算,做到不调查研究不决策、不充分论证不决策、不经过集体研究不决策。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个别酝酿、民主集中、会议决定。三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实行民主决策。省委前不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各级党委(党组)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定》,这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贵阳市也要制定这方面的程序,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避免决策失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主体是干部,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党中央要求领导干部要有理论素养、战略思维、世界眼光,我们要朝这些方面努力。提高理论素养需要加强学习。职务高不等于水平高能力强。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才能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比别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好。要养成学习的好风气,建设学习型的社会、学习型的城市。

  作者:王晓东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