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自打标签引起消费者质疑 散装食品生产日期超市说了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10:32 南方日报

  本报记者 王敏 田甜

  在超市买回来的白菜,外面看着水灵,剥开到里面却有不少坏叶,而白菜贴的标签上,却清楚明白地标注着生产日期是当天。而摆在冷藏柜里的散装水饺,购买时贴上的生产日期也同样都是当天。日前,一位消费者的投诉引起了记者关注。

  案例

  散装水饺永远都是“当日生产”?

  “你看,这白菜菜心都坏掉了,可超市打出来的价格标签还是今天生产的。”家住花园新村的潘太指着从花园新村一超市买回来的白菜对记者说,像这样买到发蔫甚至菜心坏得厉害的菜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潘太告诉记者,经常在超市里买菜时看到有工作人员往蔬菜上喷水,使菜看起来很是水灵,很容易给买菜的消费者造成错觉。特别是白菜、包菜等一些无法当场看菜心的蔬菜,很容易就被人买回家了。“去超市买菜是为了图方便,但如果老是买到这些不新鲜的菜,总让人心里不舒服。而且这些菜上贴的标签,总是注明生产日期是当天。给人的感觉就是在欺骗我们消费者。”

  “还有那些散装水饺和汤圆,每次称重后贴上的价格标签上都标着当天生产,让人十分不放心。”潘太的邻居也插嘴说,超市里的冷藏柜里天天摆放着许多散装水饺,大家都明白不可能当天全部卖完,超市不把这些散装水饺真正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清楚,大家买也买得不放心。

  走访

  散装及生鲜食品标签都是超市自打

  接到潘太投诉后,记者首先走访了市区的几家大型超市。

  在花园新村和南城银丰路的嘉荣购物广场,记者来到面包销售区。这里的面包都标注了生产日期以及保质期,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面包糕点都是标注当天生产,保质期一般为三到五天。面包区旁边是冷冻食品,散装速冻水饺没有任何遮挡地摆放在冰柜里,顾客可以随意地凑过去看、闻、摸、拿,而且,这些水饺的标签上只有品牌、馅料和价格,而对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却只字不提。记者询问售货小姐水饺的生产日期,售货小姐回答说:“不太清楚。”“那保质期是多久呢?”记者又问,小姐顿了一下说:“你们要是不放心,可以去买袋装的,那上面都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而这些散装水饺在购买称重后,打出的价格标签上打印了一个生产日期,标明为当天。在生鲜区,记者发现一些已经发蔫的蔬菜上标注的生产日期也是当天。一些散装的腊味制品敞露在空气中,标牌上只有价格。在一旁的袋装包装上,记者注意到厂家标注的某种腊肠在真空中的保质期是三个月,那么这样敞露在空气中的散装型又能保质多久呢?商家并没有给出明确标识。记者在家乐福超市看到的情形与此类似。

  随后记者又到了东城聚福豪苑百佳超市。在该卖场出售的散装蜜饯旁,有产品合格证以及产品的生产日期。面包区域的情况跟嘉荣相似。记者发现在这里买水果,电脑小票打印出来的生产日期都是当天,而且保质期仅为两天。记者不禁困惑,水果从运输到上柜必定要经历一段时间,生产日期怎么可能是当日?在干果杂货区记者看到一位顾客购买的散装核桃价单上并没有这个产品的生产日期,仅标注了最后食用期限。

  管理部门

  标签标注主要靠商家自律

  食品标签自己标注是否合理?散装食品的生产日期应当如何标注?这当中有没有一个科学的衡量标准以及完善的监督机制?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市工商局等管理部门。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一种食品要在市场上销售,必须严格包装、确保清洁卫生,还必须在包装上标明产品的用料成分及其含量,并打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根据2004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要求,经营者销售的直接入口食品和不需清洗即可加工的散装食品,食品应由专人负责销售,并为消费者提供分拣及包装服务。销售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操作时须戴口罩、手套和帽子。销售的食品必须有防尘材料遮盖,设置隔离设施以确保食品不能被消费者直接触及,并具有禁止消费者触摸的标志。经营者应在盛放食品的容器的显著位置或隔离设施上标识出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经营者必须提供给消费者符合卫生要求的小包装,并保证消费者能够获取符合本条第3项要求的完整标签。由经营者重新分装的食品,其标签应按原生产者的产品标识真实标注,必须标明以下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等。该规范同时要求,散装食品标签标注的生产日期必须与生产者出厂时标注的生产日期相一致。经营者应将不同生产日期的食品区分销售,并标明生产日期。如将不同生产日期的食品混装销售,则必须在标签上标注最早的生产日期和最短的保质期限。

  然而,根据记者走访所见,大多数超市均未做到上述要求,散装食品根本没有生产日期,在超市里摆了多久也没人知道。市工商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一些食品超市和自选商场目前在经营散装食品过程中存在许多二次污染的隐患,如在销售过程缺乏应有的防护措施、售出的散装食品缺乏可溯源性等。但是,目前整个社会的食品监督机制还没健全,对于这些食品的销售过程以及保质期限等问题也基本靠企业自觉,然后管理部门在实际中结合群众举报进行查处,以及日常检查。该人士同时表示,只要有质量问题,管理部门就可以去查,但就日常监督来说,不大现实,原因很多,其一就是目前的社会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管人员和手段也还达不到。“现在的一些管理确实存在漏洞,因此,只有请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不要忽视这些细节问题,多长个心眼,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图:

  现在超市蔬菜和散装食品的标签标注主要靠商家自律,有的超市能严于律己,有的却趁机违规。 何建文 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