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立足科学发展 转变增长方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10:48 大洋网-广州日报

  张仁寿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一五”规划立足科学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统筹协调这一主线,把推进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区域经济发展、政府自身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纳入到发展规划之中,把提升自主创

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支撑点。

  显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一项艰巨、复杂和长期的历史任务。虽然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时就明确提出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广东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在实现经济总量成倍增长的同时,经济质量也明显提高,但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任务到现在还远远没有完成。

  改革开放26年以来,广东经济发展一直以速度型、外延型、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为主要特征。1979~2004年,以资源消耗型、低技术含量、粗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支柱产业支撑广东经济(GDP)以平均每年13.4%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然而,要在“十一五”规划期内继续支撑这样规模的经济持续发展,靠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主要原因之一是经济发展中的高投入、高消费、低产出,使广东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益越来越低。1978年投入每亿元固定资产,产出GDP为6.83亿元,1985年下降为3.13亿元;进入21世纪后,每亿元固定资产产出的GDP进一步呈下降态势,2000年为2.99亿元,2003年为2.71亿元,到2004年该指标已下降为2.66亿元。投入产出效益的显著下降,不能不让我们对过去那种“高投入、高消费、低产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再者,从工业部门附加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指标来看,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该指标一般在35%~40%;1998~2003年期间,我国全部国有企业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附加值率仅从28.67%提高到29.51%。同期,广东省的同一指标仅由25.1%变为26.58%。也就是说,广东工业附加值率不仅远远低于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德国、日本都在40%以上),而且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3个百分点,这与广东经济(GDP)年均13.4%的高速增长是多么不相协调。

  主要原因之二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保持广东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统计表明,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75%靠技术进步推动,只有25%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而广东乃至全国的情况恰恰相反,靠的是高投入、高消费。就能源而言,广东省内各种一次能源储量折合的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二十分之一。目前的人均用能量已达2553.7千瓦时/人,是2003年全国人均用能量1462千瓦时/人的1.7倍,超过2000年世界平均2479千瓦时/人的水平。能源瓶颈(电荒、油荒),再加上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环境资源的约束和挑战,已严重地制约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见,过去那种以外延、速度、资源消耗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起的作用几乎到了极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企业家面前迫在眉睫的大事。可以说,广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缓解生态压力,遏止环境恶化,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和谐广东,建设绿色广东更加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那么,各级政府“十一五”规划期内在对增长方式的转变方面该如何作为呢?我们认为,首先是排除思想障碍,充分认识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艰巨性、复杂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其次是排除体制障碍,克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束缚;第三是排除技术障碍,克服技术落后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制约;第四是充分发挥政府在纠正制度激励偏差的制度建设上的作用。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一些技术标准来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可以通过维护产权与知识产权的保护,激励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可以通过更大程度地放开市场准入,降低垄断,促进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向生产部门流动,从而有利于增长方式的转变。总之,和谐广东必须构建在经济有效增长的基础之上。而经济是否有效增长与我们所选择的经济增长方式高度相关。我们已经为过去“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益、难循环”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后果付出或即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广东省委、省政府在今年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明确地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心。但要实现由“高投入、高消费、高排放、低效益、难循环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可循环”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实现经济有效增长,任重而道远。

  (作者是广州大学副教授、《广东经济》编审)(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