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周福霖:立志建地震中的不倒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16:40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他是土生土长的汕头人,中学时光在聿怀度过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抗震专家,身在外地情系家乡

  位于我市的陵海路18号,有一栋1993年建成的8层住宅楼,从外观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但这幢住宅楼却是当年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隔震住宅楼,被联合国专家组评价为“世界

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而这栋楼的设计者就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汕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立志建造在地震中不倒的房屋”的抗震专家,在一个小时的电话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受到这位身在外地的汕头科学家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以及热切期盼家乡腾飞的信念。

  为全国各地设计建造隔震房屋300多栋

  周福霖1939年8月出生,现任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隔震技术顾问,中国建筑学会抗震减灾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校建筑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祖籍潮阳的周福霖是如何走上抗震之路,还要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说起。唐山大地震后第三天,当时在机械部第四设计院工作的周福霖奉命赶赴灾区参与调查,两个多月中几乎跑遍整个灾区。在一次调查中,他无意中发现有两栋民宅居然没有倒塌,而是沿着地基以下的油毡防潮层滑动了40多厘米。周福霖的脑海刹那间闪过一个念头:“如果能建造可以在地面上滑动的房子,岂不是就能确保避过地震的破坏!”

  灾区之行后,周福霖马上投身于研究和推广应用工程结构抗震新技术,他不辞辛苦地到国外考察,翻阅大量古建筑书籍,经过反反复复的试验、设计,终于使“多层房屋隔震技术”逐步成熟。1989年,他主持由联合国工发组织和中国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隔震科研项目,经过4年时间的努力,终于在我市建成国内首栋采用橡胶垫多层隔震的8层住宅楼。1994年,台湾海峡发生7.3级的地震。地震也波及汕头地区,在同地段的传统结构房屋发生剧烈晃动的情况下,该幢8层住宅楼房屋里面的人却毫无震感,这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第二年,联合国工发组织在汕头召开了有18个国家、120名专家参加的国际会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为“中华之最”。多年来,他带领的科研人员,已在我国各省市设计和建成隔震房屋300多栋,部分房屋在当地地震中经受了考验,确保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03年,周福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时年63岁。

  “只要汕头需要我,我愿意贡献全部力量”

  周福霖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聿怀中学度过了6年的中学生涯,直到去湖南大学读书才离开广东。此后,周福霖虽然身在外地钻研科学,少有时间回到汕头来,但他却始终关注着汕头的发展,他诚恳地告诉记者:“一个游子对故乡的怀念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随着年纪的增长,对故乡的一草一木更是眷恋,只要汕头需要我,我愿意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周福霖告诉记者,身为科学家,深感科技创新对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管发展什么产业,都要有自主创新的精神,这就好像城市发展的“生命线”,但科技成就是积累起来的,要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创新,摸索创造出自己的东西。

  当周福霖得知当前汕头全市上下正在蓬勃开展弘扬汕头精神———“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活动时,激动地连声说:“太好了,汕头精神提得非常及时,相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汕头总有一天能重新崛起。”今年年初,周福霖回汕头参加母校聿怀中学恢复校名20周年的纪念活动时,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汕头出现的新气象。周福霖认为,汕头人聪明、开放,思想敏锐,只要痛下决心,整饬社会不良风气,扬长避短,从长远考虑具有自身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的拳头产业,充分引进培养人才,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发展,相信汕头的明天会更美好。

  本报记者周敏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金新路电话:编辑部8322700广告部 8312781发行部 8245040汕头经济特区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头经济特区报社电子报编辑部制作

  E_mail:sten@stnews.com.cn

  电话:0754--8633440传真:8910196邮编:515041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