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两岸文化记忆待分享  黄永松做书跑遍大陆田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16:48 人民网

  人民网11月8日讯一如在台北的办公室,汉声北京办公室的入口,是一堵写满了签名的墙壁。汉声创办人黄永松见到访客,便会塞一枝笔请他签名。“这两个地方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办公室里的两张桌子!”从去年开始,黄永松将一半的事业重心转移到北京。

  靠一台计算机 两岸零时差

  早在1988年大陆开放不久,醉心中国“母文化”的黄永松便在大陆设办事处,进行一系列的田野调查工作。去年,黄永松合并设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的办公室,在北京西坝河畔的一座公寓里打造“北京汉声文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目前北京办公室拥有30多名编采人员,多来自北大、清华的文史建筑学院。比较两地,黄永松认为北京的汉声人生长在皇城底下,“更懂得尊重传统文化”。跟他们相处,黄永松完全不觉得有“文化差异”。“感谢计算机,拉近了两个办公室的距离!”他表示,现在只要按个钮,北京的编采成果便可以马上送到台北进行后制工作,两岸工作人员合作完全没有“时差”。

  山西面食 边记录边学煮

  “我们这里吃的是大锅饭!”去过台北汉声的人一定吃过“汉声面”,这是位在汉声办公室附近的一家小面摊,黄永松总是吆喝伙伴一起到那儿吃面。北京办公室可就更神气了,黄永松摆了张可坐20多人的大饭桌,还请了一位专门烧饭的管家。时间一到,大家拿着碗筷坐好,享受“大锅饭”的亲密无间。

  前阵子汉声进行“山西面食”的田野调查。黄永松和工作人员开拔到山西北部,记录100百位“山西老大娘”制作面点的手艺,如平遥面疙瘩、太原馒头、丁村花卷等。回来后,黄永松要求工作人员也必须利用汉声的厨房,学习制作这些面点绝活。“他们现在个个都是大厨师!”黄永松要求汉声人必须从各种角度去体会、了解他们所记录的中国文化。

  下个目标乌鲁木齐西红柿

  这些成果后来编成“山西面食:上班快乐族”等系列书,以简体字出版,未来也将出繁体字版。黄永松不仅在书中以古画、历史文献介绍面食起源,还整理出详细的食谱、作法,教导现代人学习老祖宗的手艺。

  黄永松认为,中国最近出现严重的“食物污染”问题,原因便出在人们“不认识食物”。汉声现阶段的目标,是制作100本“营养小百科”,一本书以一种植物为主题,如西红柿、大豆等,介绍其起源、科学分析与健康食谱。例如西红柿的起源处是新疆,他再过不久,便要到乌鲁木齐的“西红柿研究室”去寻找资料。

  两岸文化记忆待分享

  过去汉声曾以类似手法,在台湾整理“中国米食食谱”,成功地将古老的食物记忆重新注入现代生活中。黄永松认为,两岸其实拥有许多共同的文化记忆,可以一起挖掘、分享,“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将汉声过去整理中国文化的130本书,重新在大陆出版!”(《联合报》记者陈宛茜报道)

  【2005-11-08台湾联合新闻网供人民网专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