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在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发言摘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06:25 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者按:第六届记者节到来之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11月8日上午隆重举行,172名新闻工作者被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荣誉称号。表彰会上,5位获奖代表作了精彩发言。今天,本报刊登两位获奖代表的发言,与全国新闻工作者共勉。

  节日里的思念

  新华社张严平

  记得5年前的今天,中国记者节重新确立之后,我和我的同事写了一篇通讯《今天是我们的节日》。有了自己节日的人群,便有了一份特有的节日情怀。常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今天这样一个节日里,在这样一个节日里的聚会上,我内心的确有着很多的思念。

  有朋友曾问我:当记者这么多年,这个职业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我想,每个记者肯定都有自己的燃烧点,而对于我,记者这个职业最让我神往、让我一直停不下脚步的是它让我有机会走进一个又一个优秀的、高尚的、平凡而伟大的心灵之中。正是这样一颗颗心灵,让我领悟着生命的意义,感受着民族的灵魂。我写出他们,不仅让更多的人因为他们而感动和受到激励,同时,我的生命也在他们的心灵中得到丰厚的滋养。

  在今天这个属于记者的节日里,我分外思念的就是我曾经采访过的、并给我以深刻影响的那一个个活着的和死去的人们。

  我想到了郭秀明———原陕西铜川市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去采访他的时候,他已经去世一年多,是村里老老少少对他痛彻心骨的怀念,引我走进了他的世界,他让我在这个贫穷的小山村里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光芒。当这位优秀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随着新华社播发的长篇通讯《山沟沟里的共产党人》终于走向全国的时候,他也在我心中筑起了一片精神的高地。

  我想到了汪洋湖———原吉林省水利厅厅长。采访时,这个性格刚硬的人在谈到老百姓的养育之恩,谈到老百姓的艰难时无法控制的泪水,让我感到了心灵的震颤。我在心里默默地想:这才是有着鲜红底色的共产党人。我们通讯的题目就是《共产党人汪洋湖》。

  我想到了陆幼青———一个写下《死亡日记》的小人物。记得当我受命赶到上海时,他的生命已临近终点,谢绝一切采访。但身为国家重要媒体的新华社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注让他感动,他破例了。在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里,他那种在死亡面前发自内心的平静、从容、睿智与微笑,留给我一生不能磨灭的记忆。弥留之际,他从妻子的口中从头至尾听完了新华社播发的稿件,他笑了。按照他的遗愿,几天后他的追悼会上,挂出的横幅就是我们稿件的题目———“永远的向日葵”。

  我想到了张云泉———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长。一见到他,我最想弄明白的就是,几十年在信访这个岗位上,每天都是做不尽的烦事难事窝囊事,他靠什么保持了对事业对老百姓始终不渝的真情?当我从一位又一位曾经上访过的人的口中听到他们流着泪说出的“共产党好”四个字时,我终于懂得了张云泉,这是一个为理想为信仰而战斗的人。通讯《爱因信仰而璀璨》,让无数的人感受到了共同的信念。

  我想到了王顺友———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马班邮路乡邮员。这个长年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走过来的人几乎没有什么话,半天憋出一句,绝超不过5个字。我意识到,面对着这样一个人,走进他心灵的唯一途径就是走进他的邮路。深山里邮路的艰难超出我的想象,所谓路不过是被来往的骡马在悬崖峭壁之间踩出的一行行脚窝窝,徒步行走,没有一步能平稳地放下一只脚,骑在马上,感觉就像是悬于崖壁之间的一种生死未卜的冒险,“可能会死”的念头几次在我脑子里闪过。当走出那段最难的路时,我默默地流泪了,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王顺友。在这样一条生死路上,他整整走了20年,他的内心该有着何等炽热的忠诚?!这一切最终凝结为1万多字的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我收到了许许多多的读者打来的电话,发来的短信,更有成千上万的网民们留下的读后感言。

  我想到了杨业功———二炮某导弹基地的司令员,一位逝去的将军。这是我记者生涯中第一次采访军人,刚接受任务时,脑子里一片空白,想不出在和平时期一个军人、一个离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遥远而陌生的导弹部队的军人能带给人们什么样的感动?今年夏天,当我来到将军的部队,走进一位位将领和战士中间,我就像掉进了一个巨大的熔炉,每天都被一种炽热的情感、豪迈的胸怀和昂扬的战斗精神所包围着,他们给我讲述的每一件将军的事情都在我心头投下一团团火花。我被深深地感动和震撼了!第一次开始领悟到和平时期将军生命的价值、军人的价值。我明白了:在和平的阳光下,军人从未享受和平,他们只有枕戈待旦地坚守战斗岗位!我理解了:和平便意味着军人的奉献,在共和国和平的大厦下,挺立着千千万万以牺牲奉献为荣的中国军人!我懂得了:和平是对军人的最高奖赏!最终,我和军分社记者写出了长篇通讯《将军已经出发》、新华时评《将军没有远行》、《从牛玉儒到杨业功》等多篇报道,被全国600多家媒体采用,创下了新华社典型报道覆盖率之最。

  这个节日里的思念还有很多,有一位我特别怀念的人,他就是中国新闻界的旗帜、我们的老社长穆青。受新华社党组委托,2003年6月,我开始写作《穆青传》,到今年1月《穆青传》出版,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在这位新闻老前辈为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激情燃烧的一生中,得到了作为一个记者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我深深地感恩于新华社记者这一份工作。它让我领悟了太多人生的意义;它让我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始终朝向前进的方向;它让我有了一生的美好的思念……

  在长跑的路上

  中央电视台白岩松

  经常听到有人说:新闻是个易碎品。你们干新闻的,很像是一个短跑运动员,一次又一次拼速度,真是够累的。

  最初听到人们这样说,往往觉得有道理,并且日常的感受好像也是这样;然而做新闻的时间长了,却越来越觉得这句话的不妥,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好的新闻往往是长跑的结果,而一个从业者,从入门到优秀,更是一个寂寞的长跑过程,除此,没有捷径。

  就拿今年来说,我和同事有幸介入两件大事的报道之中,一是海峡两岸的密切走动,从春节直航包机到连宋大陆行,再到《岩松看台湾》成为大陆第一次对台湾的大规模电视报道,直至前不久的《两岸看神舟》。第二就是神舟六号的发射,这两件大事从准备到介入再到报道,无一不是长跑的结果。

  从春节直航包机开始,我们《东方时空》栏目就开始大规模地和东森电视台合作,很多人问我们:这次合作是如何完成的?其实,没有临时抱佛脚的合作,我们之间的走动,来自于三年前的“华航空难”报道,完成首次两岸演播室的对接,被《亚洲周刊》称为“三通未通而媒体先通”。之后,我们没有因为事件结束而停止沟通与合作,也因此有了今年春节直航包机的合作。这次合作也得到从中央领导到普通观众的欢迎与认可,并在台湾岛内引起巨大反响。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开始酝酿去台湾采访拍摄,没想到幸运的是,由于大陆的诚意,连战与宋楚瑜接连来到大陆,我们又迅速完成与东森电视台的合作,两岸共同报道。这之后,等到我们摄制组到达台湾,拍摄《岩松看台湾》时,天时地利人和,拥有了最好的时机。在离别的头一个晚上,我们又大胆地提出神舟六号合作问题,最后在各方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了《两岸看神舟》报道,成为台湾岛内看神舟六号的首选。

  您看,就像一次漫长的接力比赛,一棒又一棒地向下传导,才有了更加有效的合作。如果不是用长跑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次合作,或许,好的创意就夭折了。

  而神舟六号的报道同样如此。这一次神舟六号的飞行持续五天,人们也看到了这五天我们在直播中的艰辛与消耗,但其实,这五天只是长跑中的最后几圈,是冲刺是超越,而真正艰难的并不在此,而是之前漫长并寂寞的准备与奔跑。

  在我们神舟报道组中,有的人是从神舟一号就开始了采访,有的人从神舟二号开始,而我是从三年前的神舟三号,从那开始的四次飞行报道我都介入其中。从最初的扫盲,请专家讲课,到之后走进航天城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到与一个又一个系统的老总变成朋友,甚至都和航天城的工作人员踢过一场足球比赛,也因此在这样的过程中,关于神舟的点点滴滴被我们熟悉,正是这种不间断的准备与积累,才使我们在直播报道中敢于面对各种变化与挑战。神舟五号返回时,突然开始的直播一下子就持续了近十九个小时,并在直播过程中采访了七大系统的老总,很难相信,如果不是之前的积累,这直播怎么做?而这次神舟六号更是如此,五天的飞行,持续时间长,变化多,又不能简单地重复,这时候,之前的寂寞长跑就显现出优势来。很难想象,像百米一样的奔跑,怎样去应对漫长的路程。

  毫无疑问,对于任何一个事件,甚至是突发事件,如果没有长时间的积累,便没有迅速的准确判断,也不可能迅速地走入事件的实质,如果说“功夫在诗外”的话,对于新闻人,功夫在冲刺之前,在寂寞奔跑的途中,最后是否优秀取决于你在这期间都在做什么,做的够不够!

  而对于我们新闻从业人员来说,更像是一个长跑的运动员,要有耐力,比如神舟六号的直播过程,就对你的身体有着极高的要求,那几天,每当直播结束,就迅速回临时的宿舍睡觉,养精蓄锐再回到下一个直播当中,那些天里,外面的世界与我们无关;而在看台湾的时候,原定10天行程,最后一两天为休息调整,但偏偏最后两天,台风“海棠”来袭。于是,我们迅速投入到一场又一场的台风直播报道中,直到登上离开台湾的飞机之前,还在机场做了一次现场报道。因此,没有体力与精力是很难支撑的。当然,要长跑还须有团队精神,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相互领跑,因此今天我在这里领奖,心里清楚:这依然是代我所有的同事领奖。这不是客套话,而是我的真实感受,电视是一个必须合作的事业,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我们去台湾采访时,时间有限,就10天,报道的内容巨大,一共采访了10位人物,制作15个专题,共10多次现场直播,靠我们在前方的4个人是无法完成的。正是后方的众多同仁起早贪黑,不断为我们发去相关的材料与策划案,才使我们采访起来底气始终很足。报道叫《岩松看台湾》,而我却觉得,像偷了同事的东西,好在今天代表同事领奖,我可以表达我的感谢。

  当然,长跑还必须学会坚持,不为别人的忽快忽慢而受干扰,不争一时的第一。长跑必须耐得住寂寞,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里,如果争一时的短长,无法抵挡诱惑的话,我们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不知飞向何方。守得住寂寞,也就守住了前进的脚步,节奏不会慌乱。最后还必须有清晰的目标,这个目标并不像百米跑道,终点线一眼就看得到,它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但是,你正是为了这个目标而默默地奔跑。这正是今天我们新闻人的写照,我相信,无论自己还是同仁,我们都在长跑的路上,在奔跑中,我相信,那目标正变得不再遥远,让我们共同加油!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09日第十一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