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四路出击根治广东上市公司三大顽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09:08 南方日报

  四路出击根治广东上市公司三大顽疾

  广东证监局局长刘兴强表示,将通过注入优质资产、以股抵债、回购股份等推进有质量的股改

  权威访谈

  核心提示

  粤上市公司亟待强身健体

  2004年我省上市公司中融资额超过20亿元和10亿元的分别只有5家和10家,而失去再融资资格的高达30家。另外,去年我省企业资本市场IPO直接融资75亿元,只占同期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4.07%,低于全国4.70%的平均水平。

  从2005年中报披露的情况来看,73家上市公司收入总额达1220.1亿元,虽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62%,但实现的净利润只有14.25亿元,同比下降了72.47%。

  截至今年6月底,我省有24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资金被大股东占用,占用总额达23亿元,而存在上述情况的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只有19.17%,明显低于辖区23.62%的平均水平;半年报亏损的13家公司中,有11家存在资金被占用情况。

  在通过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性缺陷的时候,管理层又开始发力完善上市公司质量,以夯实股市基石。继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后,11月4日由证监会、国资委等多个部门组成的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工作小组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落实《意见》精神。

  广东上市公司质量如何?如何优化广东资本市场环境,提高我省上市公司质量?就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日前独家专访了广东证监局局长刘兴强。

  我省上市公司三大顽疾

  据了解,截至2005年6月底,广东省(未含深圳,下同)共有73家在境内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累计筹资约568亿元,资产总规模已达3030亿元。刘兴强认为,广东上市公司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三点。

  首先,上市公司的竞争优势不突出。

  一是股本规模较小。到6月底,我省上市公司总股本达376.24亿股,平均股本5.22亿股,流通A股平均1.74亿股,与全省工业企业50强的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二是经营业绩不均衡。2004年,我省20.55%的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占全部上市公司的78.50%和76.42%。三是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能力不强。2004年我省上市公司中融资额超过20亿元和10亿元的分别只有5家和10家,而失去再融资资格的高达30家。另外,去年我省企业资本市场IPO直接融资75亿元,只占同期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4.07%,低于全国4.70%的平均水平,没有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

  其次,公司经营效益不理想。

  从2005年中报披露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最新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滑坡趋势,多项业绩指标低于全国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呈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73家上市公司收入总额达1220.1亿元,虽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62%,但实现的净利润只有14.25亿元,同比下降了72.47%。一批龙头企业因宏观经济环境、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等问题,出现了业绩大幅下滑的现象,还有一批公司的业绩长期徘徊在微利空间。

  第三,上市公司风险凸显。

  今年我省一些上市公司先后爆发风险事件,对公司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如科龙电器因为原董事长顾雏军涉嫌经济犯罪严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导致公司4.87亿元的亏损;新太科技因为大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巨额违规担保,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陷入严重经营危机;茂化实华因为内部股东关系处理不善,出现了停产风波。此外,自2001年以来,我省相继就有4家公司因连续三年亏损而被交易所依法实施退市处理。

  上市公司风险频发,尽管是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和自我完善的自然过程,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我省上市资源的减少,削弱了利用资本市场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

  资本市场环境影响上市公司质量

  刘兴强分析认为,我省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的深层原因,同地区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环境有密切关系。

  一是早期实施额度制留下隐患。

  早期公司上市实施额度制,政策对国有控股公司的倾斜,在股权结构体现为国有股“一股独大”,公司在运作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实现人员、财务、经营的独立。目前,我省共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43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59%,资产规模达221亿元,占我省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的73%。其中绝大部分是在2001年前额度分配制度下完成改制上市的,许多公司改制不彻底,仍然沿袭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经营业绩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公司走上退市的道路。自2001年以来,我省退市的5家公司中有4家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二是公司治理环境存在缺陷。

  国有控股股东行政干预与公司高管人员内部人控制并存,一些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大股东(地方政府)利用各种手段占用上市公司资源,把国有上市公司看成“提款机”。截至今年6月底,我省有24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资金被大股东占用,占用总额达23亿元,而存在上述情况的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只有19.17%,明显低于辖区23.62%的平均水平;半年报亏损的13家公司中,有11家存在资金被占用情况。在外部治理环境方面,也存在两点缺陷:一是由于股权分置原因,中小股东“用脚投票”不能有效制约公司不当经营决策和肆意“圈钱”行为;二是大多数国有控股公司高管人员的行政任命制,以及职业经理人市场的缺位,对高管的有效激励和有效约束缺位。

  三是法制环境不完善。

  对一些突出的违法违规行为还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例如,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或违规担保问题的查处,对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或损害公司权益问题的认定等。过去,在监管中还缺乏必要的法律授权或有效的处罚手段,而采取诸如下发整改通知、约见谈话、公开批评谴责等“道义劝告”方式,往往达不到整治的效果,违规失信行为的高收益低成本,甚至无成本,使不少控股股东和高管人员屡改屡犯。

  开出四道“药方”治病

  针对我省上市公司质量存在的问题,刘兴强表示可以通过优化资本市场环境,改善资本市场结构等途径来逐步解决,他还开出了四道“药方”。

  企业改制是上市的初始环节,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源头。刘兴强首先建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上市公司的市场准入环境:一是切实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有关发展资本市场文件的精神,加大组织、协调和指导力度,为企业改制上市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在税费减免、手续简化、土地出让等方面制定可操作性的配套政策,降低企业改制成本。三是要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主动地推进优秀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改制工作。

  刘兴强认为,要抓住股权分置改革的契机,完善上市公司发展的体制环境。目前我省上市公司股改整体进展顺利,但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要加快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改进度,确保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如期基本完成股改工作。二是要大力推进有质量的股改,通过注入优质资产、以股抵债、回购股份等方式,切实解决上市公司资金占用、违规担保、资产质量不高等问题。

  完善资本市场法制环境,遏止和防范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一是要根据新修订《公司法》、《证券法》,积极制定《上市公司监管条例》等相关法规,使监管机构在查处大股东占用、违规担保、不当关联交易等严重侵害上市公司及中小投资者权益的行为时有法可依;二是要适当扩大证券监管部门的执法权限,提高监管部门的执法效率,使之能够及时查处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强国资、经贸、证监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

  刘兴强最后提到,是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处于一个调整的低迷时期,还有许多人对资本市场信心不足。他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媒体加大对“国九条”的宣传力度,积极宣传普及资本市场相关知识,深化对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地方经济规律的认识,防止发展资本市场工作中的越位、缺位或错位问题,为上市公司规范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政务环境。

  本报记者 贾肖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