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金雅琴81岁成了影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15:25 新民晚报

  一部《我们俩》,一夜之间把81岁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老艺术家金雅琴推上了国际“影后”的宝座,成为继赵丽蓉、吕丽萍之后,中国内地第三个夺得东京电影节影后的女演员。而就在国内外网络、电视、纸媒一片轰动的那个夜晚,这位因身体原因无法赴日领奖的老人却和平常一样早早入睡了,全然不知自己在片中扮演的老太太曾让东京的影院里泣声一片。

  1 没为戏哭过 这回掉泪了

  电影《我们俩》讲述的是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和一个20出头的女孩之间的一段情感故事。和片中女孩小马的扮演者宫哲初次“触电”一样,从艺60多年的金雅琴拍电影也是头一回。

  评审团主席张艺谋在颁奖典礼上动情地说:“之前我只知道她是个老资格的舞台剧演员,没想到她80岁第一次演电影就可以获得这项代表亚洲最高荣誉的奖项。所有评委都为她的表演所感动,在评选中全票通过,将最佳女主角的奖项颁给她。”

  “刚开始我以为邻居拿我开涮呢,后来拿着放大镜看了半天报纸,终于确认是得奖。这个影后来得不算迟,我刚明白演电影是怎么回事,奖就来了,我知足了!今后我也是大腕了!”获悉自己拿到国际大奖后,性格爽朗的金雅琴却表示“没觉得有多意外”。她说:“因为我自己知道,我演了一辈子戏,60年的舞台剧、电视剧,我觉得这个戏我演得是最成功的。”

  但这几天,金雅琴家里却不可能像她的内心那么平静了,闻讯赶来的亲朋好友和各路媒体挤满了40多平方米的小屋,祝贺的电话更是接连不断。尽管金雅琴身前身后多了很多拎着摄像机的记者,在邻居们眼里,她似乎就是个撞大运的老太婆。金雅琴笑哈哈地指着邻居说:“他们都嚷嚷着让我请客呢!”

  从艺60多年的金雅琴并不是人们所说的“大器晚成”,其实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初,艺名白微的她就是个红遍京津的名角了。金雅琴年轻时不但演“活”了四凤、陈白露,还塑造了古今中外许多“三姑六婆”的形象,《赵小兰》中的媒婆、《茶馆》中的庞四奶奶,都曾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1986年从北京人艺退休后,闲不住的金雅琴先后参与了《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党员马大姐》等节目的拍摄。目前,《党员马大姐》仍在荧屏热播。

  对于媒体此次报道获奖情况时对自己年龄的一再强调,金雅琴无可奈何地说:“我今年应该说是81岁,但是报道老说我84岁,给我长了3岁,那我也没辙,因为我演的那个人物是85岁,还算小1岁呢。”不过,要强的老太太并不觉得这个最佳女主角头衔和年龄有什么关系,“不是比岁数,评奖主要是评水平、表演,人物创造得好不好、真实不真实,这是主要的”。

  金雅琴对记者说:“我演了一辈子的戏,包括很多名著,但是从没有为哪一出戏哭过,可是这个本子却让我掉了泪。我从第一次看到剧本到拍戏的全过程都被它感动着。它没有说教,整个故事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让我有塑造这个人物的欲望。”

  《我们俩》是2004年5月开机的,整部影片拍摄历时一年半,导演为了捕捉到真实的雪景、雨季及枯黄落叶等镜头,7次开机关机。而金雅琴在这期间推掉了所有的电视剧,就这么一直等着剧组随时召唤。金雅琴说:“对于演了一辈子戏的人来说,能碰上一部好作品不容易,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我演完这个戏三个月出不来,每天脑子在放电影,每天脑子都想着,最后我都快变成那个老太太了,自己到处晒太阳,中午躺一会儿,好多生活习惯都向那角色学习了,我自己都乐了。”金雅琴说,像“马大姐系列”看完了哈哈一笑就完了,这个不行,看完了有回味的余地,能感觉到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不是洋房、汽车、百万富翁,是真情,金钱有价,情无价,人生难得有真情。

  2 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

  “她呀,满口只有一颗自己的牙,耳朵不戴助听器听不见声音,眼睛黄斑变性几乎看不清一米以外的事物,可就是这样,她仍活跃在荧屏上,为大家送去许多的欢乐。”说起金雅琴的豁达乐观和对艺术的执著,同为北京人艺老艺术家的牛星丽言语中充满了敬佩,脸上流露着掩饰不住的自豪。而金雅琴对牛星丽的“溢美之词”更是控制不住:“他啊,对艺术特别认真,特爱琢磨。不但戏演得好,画儿画得更绝,三笔两笔,一个人物就形神兼具了。”从20世纪50年代初两人相识,风风雨雨50多年过去了,他们彼此欣赏,相互鼓励,相互扶持,踏上了一个又一个事业的高峰。

  不演则罢,演就演好,是老艺术家牛星丽、金雅琴夫妇共同的信条。当年在排演话剧《骆驼祥子》时,为了演好一个“跳大神儿”的,金雅琴深入监狱体验生活,努力模仿每一个细节,从打哈欠到跳到唱,惟妙惟肖的表演令人拍案叫绝;为了演好一个没有一句台词的宫女,已近中年的她跟着专业老师练习舞蹈,劈腿、下腰……为演好电视剧《龙嘴大茶壶》中的老、小杨四,牛星丽在体验生活时不仅掌握了一手拿两个碗冲茶汤的技艺,而且练就了飞碗接碗准确无误的绝活儿……

  进入北京人艺后,金雅琴和牛星丽的第一次合作是在话剧《龙须沟》里演一对逃难的夫妻,没有一句台词。可为了一出场就将人物的职业、年龄、关系都体现出来,两人费了不少苦心。“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哪怕一个角色没有一句话,但也一定要创造出个人物来。”

  “演喜剧演多了,咋咋呼呼的,可是演这个戏跟我的性格正好相反,要非常生活。”一个85岁的老太太和一个20岁出头的小姑娘之间从互相排斥、警惕到互相关怀,再到产生友谊,《我们俩》十分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塑造。金雅琴说,这部电影改变了自己过去所有的表演,不光把笑从生活中的“哈哈哈”变成了“哼哼哼”,连形象都得变,结果光头发就染了9次。

  女儿牛响玲说:“这次拍《我们俩》,我妈可没少向我爸请教。因为这些年我妈净演喜剧了,表演上一下子转不过来。她知道有的地方演得不对,但不知道怎么不对。于是我爸就告诉她,你不要大声地背台词,心里记着就行了,就像在生活中一样说话。”

  但对戏言自己是“大龙虾”的金雅琴来说,拍戏必须要比普通人克服更多的困难:“我的眼睛不好使,导演给我的剧本就要比别人家的字体大很多倍,这还不行,我就要拿着放大镜来看。最麻烦的是,我在现场拍戏不能戴助听器,听不到别人的对白,我就只能看口型来接戏,有时候实在不行我就给人家说,轮到该我的时候,给我一个手势……”旁人听上去感动,她却不当回事,总是轻松爽朗地一笔带过。

  “像马大姐,本来戏也不多,可人家观众现在都给我改姓了,见了我就说,刘奶奶来了。我的价值观就是,能为社会做贡献”。如今,“演员应该死在舞台上”这句当年出自艺术家英若诚之口的话早已成了金雅琴的座右铭。

  3 树活风雨土,人活精气神

  在两位老人在北京人艺宿舍的家里,客厅俨然一个小展厅,墙壁上挂的都是牛星丽的精心之作。在众多的人物、山水画间,有一幅书法作品格外引人注目,上书“少吃一口肉,活到九十九”。可仔细一看,在这行字的边上还有一行小字,“多吃两口肉,活到一百六”。金雅琴快人快语:“大字是老牛写的,小字是我写的,在饮食上他主张清淡,我则喜欢口味厚重的肉食,所以跟他唱对台戏。”

  这两位老艺术家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可他们在艺术观点、生活习惯、处世方法等方面都迥然不同。妻子爱说好动,是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爽快人,而丈夫则性情沉稳,怡情书画和养生。

  但生活中的老两口也不乏很多“共同语言”,他们长期活跃在街道社区文化的各个舞台上,非常投入地给居民表演,有请必到,并为社区文化发展献计献策。另外,一有条件就想骑自行车。几十年来,骑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常人难以理解的欢乐,据说两人骑车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是京郊昌平的南口。牛星丽笑称演过的角色“都是贫下中农”,自己至今戏里戏外都没开过车,而老两口加起来也就是四个轮。

  一支碳素笔、一本素描本,无论走到哪里牛星丽都将它们带在身上。在他笔下,山峦林木、飞瀑流水、村舍野渡、风俗人物……三笔五笔,神韵天成。1992年在首都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后,近年来他的作品更是在国内、国际的各类大赛中频频获奖。原本坐不住的金雅琴,自从眼睛得病以后居然也拿起了毛笔:“现在我的字很有进步,拿得出手了,这次纪念电影一百周年要搞一个书画展,拿走我三张字呢。”

  树活风雨土,人活精气神。勤出门、多劳动是金雅琴锻炼身体的诀窍,这个闲不住的老太太经常在家里拖地板、擦桌子。每天早晨5时多,她就出去锻炼。“耳朵越不好,眼睛越不好,我越想跟别人接触,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就憋死了吗?”金雅琴兴致勃勃地说,我还要到威尼斯参加电影节,“得不到奖先玩一趟再说,我这人喜欢玩。”

  和东京国际电影节金灿灿的影后奖杯相比,更让金雅琴高兴的是它带来的热闹,“好多老北影、老人艺几十年的朋友从报纸上看见我得奖了,都向我表示祝贺,还有人给我送来红玫瑰。街坊邻居逢人就说,金老太太得奖了,我们院儿里出明星了。”

  影片《我们俩》已经入围今年金鸡奖,金雅琴本人也成为金鸡影后的最有力人选,将亲赴海南三亚,和李冰冰、梅婷、张静初几个年轻人展开激烈的角逐。在表示再次得奖的自信之余,金雅琴还幽默地说:“我比不了她们,她们早就是明星了,可我刚成大腕。”

  金雅琴在电影《我们俩》里饰演一个孤独老人 图TP

  金雅琴在生活里的经典笑法哈哈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