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谁来拯救专家信任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17:02 南方日报

  声音

  陶然

  “我们该信谁?”在深圳,有人在房地产网论坛上这样留言。

  “除了自己,我们还能信谁?”这是那篇留言的下一句。房价还会涨下去,真的还会涨下去吗?开发商,媒体,政府,专家……声音吵得令人头晕眼花。

  “那些所谓的研究专家们,他们的世界观为什么变得这么快?”这是那篇留言的第三句。是的,一位几天前还在说房地产供应绝对没问题的研究专家,没过两天就表示:房价上涨还将持续,迟买不如早买。

  对于开发商的谎言,我们可以理解:资本的积累或总是有些罪恶的本色的;对于媒体的谎言,或者我们还有选择的余地;对于政府的责任,有人称,这是某些官员共享了某种利益后的盲区。

  最让我们不能忍受的,或者是那些专家的表现,它以反科学的名义摧毁了社会信任感中本应该是最厚实的一个链条。巧合的是,《中国青年报〉上周对经济学家公众信任感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两位经济学家的公众信任程度超过10%,这次调查样本基数并不大,但却清晰地触到社会的极痒之处:原来大众连曾经顶礼膜拜的专家也不太相信了。而本来专家代表的是科学精神,自然科学也好,社会科学也好,都是诚信的事业。

  知道“信任背摔”这个游戏吧,如果把专家群体们看作是站在台下的伙伴,台上的人如果不愿意或是不敢背摔下来的时候,责任多半不在台上的人们。

  那些原本应该像法国哲学家萨特一样担任“人类良心”的人们,他们的眼里蒙上了利益的尘埃,他们的话语充满了私欲,他们的立场见不得阳光。不仅仅是经济学家群体,或者整个社会的专家群体都有理由把这看作是一次自省的机会。信任是一种玄妙的东西,就好像一个斜边极长的直角三角形,积累信任的过程就是这条斜边,漫长而平静,而摧毁信任的过程就是那条短的直角边,转瞬之间,信任感就没有了。

  社会信任程度的高低不仅涉及到个人利益的获得,更重要的是,还会对一个国家甚至是全球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一个国民相互信任度较低的国家,个人或是组织在经济交往和社会生活中都会持异常谨慎的态度,往往容易造成经济上的萧条,国力的颓势。

  在现代社会,专家信任系统或许是整个社会信任制度的最重要环节。这里面可能的基础有两个:认知的确定以及专家个人品质。怀疑与信任或者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感觉,经济学家也好,社会学家也好,在他们对于社会现象和社会趋势作出评判的时候,他们的行为或帮助公众确认既有的认知,或滋生了公众对于其品质可靠性的质疑。在如此低的社会公信度前提下,专家们有责任完成自我救赎,建构现代专家信任系统。怀疑既不可避免,那这个系统的核心之处就是建造出从怀疑走向信任的科学之路。

  关注人,关注绝大多数的人,将一切研究还原到这个逻辑的起点,这条路就不会偏太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