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明清档案走出宫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01:49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清档案开发利用访谈录本报记者薄洁萍 本报通讯员李国荣

  斗转星移,作为明清两朝皇宫档案的保管基地和研究基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已走过了80年的风雨沧桑。明清档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在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繁荣中华文化、推动学术研究、扩大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迎来建馆80周年之际,围绕近些年来明清档案的开发利用,记者走访了中国第一历史

档案馆邢永福馆长和邹爱莲副馆长。

  记者:在许多人眼里,档案本来是与历史研究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明清档案距离现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是怎样在现实生活中为国家中心工作的服务发挥出独特作用的?

  邢永福:

  80年的发展历程证明,明清档案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明清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与国家的兴旺富强密切相关。近些年来,一史馆围绕国家中心大事,积极主动开展明清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发挥明清档案自身的优势,服务于国家、社会,服务于学术研究。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我们精选有关档案,通过珍档出版及在北京和港澳举办专题展览等形式,积极配合回归庆典活动。明清档案有力地证实,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明清两朝政府曾充分行使国家主权,恢复行使主权无可争辩。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为回击“台独”叫嚣,我馆与九州出版社合作,正式启动了《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总汇》专项课题。同时,我馆与台湾地区的文化单位也有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台北故宫博物院、台湾近代史研究所等单位也经常参加我馆举办的有关学术活动,就明清档案海峡两岸进行了多项有益的合作。

  西藏的边疆民族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成立之初,我馆即向该中心输入人才,以充实其研究力量,日后双方先后合作编辑出版了《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等,有力地抨击了妄图以西藏问题作文章的国际上某些反华势力。

  我们感到,明清档案作为国家的一笔珍贵文化财富,首要的是要为国家中心工作服务,这是我们的职责;而能够抓住机遇,在国家大事中展现历史档案的独特作用,也是档案工作者的荣幸。

  记者:纂修清史是新世纪我国一项重大文化工程,工程启动后,明清档案受到格外关注,那么明清档案是怎样为清史工程服务的?

  邹爱莲:

  在2004年中央档案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毛福民强调,积极为国家清史纂修服务,是档案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纂修清史工程中,档案部门一定要先行一步,档案资料准备得越完备,修史工程进度才越有保证。专家学者们公认,纂修清史,史料是基础,而清代档案又是重中之重。纂修清史工程预计10年完成,拟定300万字92卷,需要利用档案约700万件。我国现存清代档案约2000余万件,其中的绝大部分清代中央档案集中保管在我馆。大量的档案整理和利用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清代档案整理利用的重点拟放在前3-5年,第6-7年根据需要查缺补漏,第8-10年扫尾。我们将有重点、分阶段、突击整理著录,同时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边著录、边录入、边扫描上网,以便清史纂修人员及时利用。

  记者:我们注意到,为地方和行业文化建设服务已成为这些年明清档案开发利用的一大亮点,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邢永福:

  近些年来,我馆在利用明清档案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大胆探索和尝试。在这方面,我们不断强化社会服务理念,配合地方和行业文化建设,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大力挖掘明清档案内在价值,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精品。

  2001年3月,为纪念“海上丝绸之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瑞典哥德堡市联合发起“重建哥德堡号”,策划古船重航计划,建议“把哥德堡号2005年巡游到广州,与重建十三行结合起来”。位于十三行遗址区的广州荔湾区以此为契机,将“探索十三行”作为他们保护和开发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品牌项目。十三行曾一度是清政府对外商贸的垄断机构,又与宫廷生活息息相关,我馆与荔湾区档案馆合作,在浩如烟海的清宫档案中,选出有关广州十三行商贸问题的历史档案1000余件,内容包括皇帝政令、通商贸易、宫廷生活、洋务活动、洋行兴衰等等。清宫广州十三行档案揭示了清政府对外通商贸易的历程,是南国开放历史的写真。作为皇家秘档,它是现世有关十三行问题最珍贵、最权威的第一手资料。

  围绕2003年避暑山庄300周年庆典,我馆与承德市文物局共同合作,对清宫热河档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开发,如双方共同编辑出版了《清宫热河档案》,并已被列入国家清史工程出版项目。2004年淮扬菜美食文化节,我馆与淮安市档案局合作举办了《清宫淮安秘档展》,提供了20余件档案,内容有乾隆南巡期间在淮安平桥大营行宫的起居记录和在淮安期间每天的御用膳谱;有乾隆下令将淮安大堤由土堤改为石堤的谕旨和诗文等,特别是乾隆帝第四次南巡时在淮安的两份膳谱,进一步丰富了淮扬菜的历史内涵,成为研究和印证淮扬菜最权威的原始记录,让淮安百姓感受到家乡文化的深厚底蕴。

  记者:清宫档案在百姓看来幽深禁秘,可是这些年却走进了大众生活,为人们了解历史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一史馆是怎样迈出这一步的?

  邹爱莲:

  让档案走出宫墙,让历史贴近百姓,这是我们明清档案工作者的职责。我馆与故宫博物院、湖南广电总局等合作,拍摄了大型电视纪录片《清宫秘档》,披露了大量有关清王朝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始记录,使观众了解清宫疑案的来龙去脉,获知历史的真实原貌。该片在中央电视台及一些地方电视台播放后,受到普遍好评。作为电视片《清宫秘档》的姊妹成果,我馆又集体推出《清宫档案揭秘》一书,出版伊始,便受到读者欢迎,连续增印四次。

  让普通百姓直面清宫档案的又一方式是举办展览。利用明清档案在国内外举办的各种专题展览已有50多个。譬如,近年与正大集团华南区合作“清朝大内秘档展览”,与香港明华印书馆合作举办的“清宫佛教活动档案展览”等等,都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粗略统计,我馆共接待国内外档案利用者9万余人次。其中,有编史修志做研究的,也有为影视创作搜集原始素材的,还有寻根问祖查找祖上资料的,方方面面不胜枚举。开放的明清档案,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欢迎。

  记者: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正走向世界,近些年来是如何开展与世界各地的学术交流合作的?

  邢永福:

  我馆已成为国外学者研究中华文化、进行学术交流的一个基地。先后来馆查阅利用明清档案的,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荷兰、俄罗斯、波兰、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蒙古等3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2万多人次。

  我馆与日本冲绳县教育委员会的合作已有15个年头,双方连续4次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合作出版了《琉球国王表奏文书》及《中琉关系档案史料》6册,并在冲绳合作举办了“清代琉球国文表奏文书展览”,大大推动了中琉历史关系史的研究。

  以澳门回归为契机,我馆与葡萄牙方面进行合作,双方编辑出版了《中葡关系档案史料》。2004年,葡萄牙与中国政府联合在北京举办了“中国与葡萄牙关系展”,我们为该展提供了档案复制件,葡萄牙总统访华并观看了这一展览,对档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我馆珍藏的《大明混一图》,还在南非引起了轰动。该图绘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长3.86米,宽4.75米,彩绘绢本,是我国目前已知尺寸最大、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世界地图,当属国宝级珍贵历史文物。《大明混一图》证明,至少在欧洲人到达非洲100多年前,中国就与非洲有交往了。2000年,南非国民议会议长金瓦拉女士得知我馆珍藏此图,特别是该图竟绘制出非洲的地形地貌时,赞叹不已,恳请中国政府为南非复制此图。我们如期完成后,金瓦拉女士亲自致电我国政府,表示赞赏和感谢。

  郭沫若曾在《题赠档案馆》的诗作中写道:“上林春讯人间满,剪出红梅花万枝”。这或许是郭老当年对明清档案开发利用的期望与祝愿。今天,明清档案已走出宫墙迈向世界。我们将进一步挖掘石室瑰宝,不断谱写明清档案事业的新篇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