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a13新兴医院的“送子神话”在挑战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10:49 上海青年报

  □马龙生去年,《瞭望东方周刊》以《北京新兴医院“神话”》为题,对一个以治疗不孕不育著称的民营医院进行了质疑。随着全国媒体广为转载,有关名人和广告的关系、医疗广告该不该取消、新兴医院是否构成欺诈、政府该如何作为等话题成为公众热点谈资。但是一年多过去了,有关部门在夸大宣传、院长医生的资质等问题上并没有给公众一个完整答复的情况下,该医院依然红红火火。而参与报道的记者却收到了“不服我们可以玩玩”的挑衅短信。

  在这个案例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在于,新兴医院作为一个表面弱势,实则很“实”的个体,在与表面强势,实则很“虚”的社会之间,进行着一场极富挑战意味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新兴医院处处主动,而以政府、媒体、公众组成的社会,却处处被动……

  新兴医院的挂号费、治疗费远高于北京地区其他不少医院,在遭到媒体广泛质疑后,卫生行政部门却称:我们只管无照经营,日常行政执法权在区卫生监督所;而区卫生监督所则又答复:我们只管医院资质和医生从业资格,挂号费和检查费的核定权在物价局;物价局又答复:服务收费标准我们制定出来,有不落实的情况,请向卫生执法部门反映。三转两推,法规的力量已聊胜于无。

  从此事件中,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违法标准的模糊———限制名人拍医疗广告,我撤掉名人;不让用那些涉嫌夸张宣传的敏感词,我可以不用。可是以中国文字内涵之丰富,再加上特定背景的“烘托”,即使在让执法部门从广告词句中找不出任何“违法”迹象的情况下,照样可以通过暗示性的“边缘违法”赚黑钱。

  一个“送子神话”的被揭穿,社会公众从中读出的,并不都是应有的公正与理性。对于巴望着从新兴“产业链”上也把自己挂上的社会组织、总想“再试试运气”的患者来说,媒体的揭露,不啻于给新兴医院从另外的意义上做了“不花钱的广告”。这也正是新兴医院为什么总也“臭不起来”的原因。

  另外,揭露“送子神话”的报道,尽管转载者众,但是报道的传播面与持久性,毕竟不能和铺天盖地的广告相提并论。正如一些患者所说,早看到这个报道,我们就不花那冤枉钱了,可是刊载报道的杂志我们看不到,新兴医院的广告倒天天都能在电视上看到。

  媒体曝光,社会热议,政府出招,势头减弱。这似乎是此类现象的一个通常规律。但是,减弱归减弱,在院长医生是否具备资质、疗效是否确切等问题并没人给出“说法”的今天,新兴医院不仅还在“顽强”地活着,而且还大有越活越好的态势。这样的现实,难道不值得人们深思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