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读书无用论”是义务教育之痛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13:36 信息时报 |
邓璟 广东读者 河北省威县是个“普九达标县”,按照达标要求,其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率不应超过3%。但事实是,该县每年初一入学学生保持在1万多人,在初三中考时,参加考试的只剩下四千来人。而且威县并不是一个特例……不少校长和教师对记者说,大批孩子辍学的原因是“厌学”,而家长不反对孩子辍学的原因是认为“读书无用”。 教育是一项时间和金钱的投资。投资者必然重视它的成本和回报。如果对于这些人来说,成本太高、风险太大、预期回报太低,那么他们就会认为这样的投资划不来。所以,高辍学率、“厌学论”和新的“读书无用论”,正是这种状态下的产物,而且还在不断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 一般来说,受的教育越多,劳动力价值和价格就会越大,这是一个规律。但在我们国家,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完成义务教育就走入社会的人群,跟没有受过教育、中途辍学的人群,都被归入在低学历、几乎同一档次中,他们面对非常相似的就业机会、条件和环境,主要从事的均是非常机械的体力活,领取大致同一水准的工资。试问在这样的前提下,谁还愿意往义务教育投入金钱和时间?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义务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上面的问题。 当然,在义务教育之后再接受更高级别的教育,是可以提升劳动力价值和价格的。但是,这意味着在成本上(尤其是金钱)要付出得更多。而我国目前教育成本让大多数老百姓都不堪重负,这必将迫使多数孩子在接受完义务教育后就走向社会。退一步来说,就算有些家庭的经济状况勉强能支撑起更高级别教育的需要,也因为当今学历型人才价值、价格持续走低,人们对教育的预期回报也随之走低,风险意识则被随之拔高。高成本、大风险、低回报必然让很大一部分人选择尽快步入社会———也就是“辍学”。 所以,让大多数适龄儿童可以上得起学,这无疑很重要;但让他们能够尽快学以致用更加重要。在一些贫困的地区,我们更应该改革现有义务教育的模式和内容,适当地拉开不同学历层次(尤其是小学、初中和不读书三个层次)人群的劳动力价值和价格,以“实用”二字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义务教育中来。 掌门人语:过去,我们一直强调义务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能让学生“开窍”,但实用性不大。现在,邓璟提倡义务教育的“实用性”,意味着将技术性知识加入其中。问题是,基础知识薄弱的孩子是否能顺利接受这类知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