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联想洋CEO北京首次“触媒”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18:28 青年时讯

  十一月初,联想公布了其第二季度的业绩,业界的评价是,第二季度中,联想开始稳定住了IBM的前个人电脑业务,但显然此项广受关注的并购交易只为联想集团贡献了少量的利润。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究竟是捡了一个烫手的山芋,还是借机一步成为拥有知名品牌的跨国公司。

  洋CEO的汉化

  当斯蒂芬·沃德出现在等待专访的媒体面前时,别在他胸前的一枚联想公司的徽章在暗示,他现在的身份已经不是十几个月前IBM公司负责个人电脑业务经理,而是联想公司的CEO。

  斯蒂芬·沃德此次露面,也是他就任联想CEO后的首次“触媒”。

  由于联想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在过去的十几个月,斯蒂芬·沃德的相当一部分同事,甚至他的老板,突然变成了说汉语的黄皮肤的中国人。

  据斯蒂芬·沃德所知,新同事们正在努力地上各种各样的英语提高班,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实现用英语和他交流,而他本人也在努力地学习“你好”,“谢谢”等简单的汉语,以便将来能在走廊里和同事打个招呼,或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拜见政府要员时能拉近点距离。

  去年年底,联想以12.5亿美元现金加股票的价格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IBM的年收入曾是联想的4倍左右,但几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从市场占有率看,IBM是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生产商,此项收购也让联想迈入了国际市场。今年10月,联想曾对外宣布,完成了对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全部整合,联想公司不再分为联想中国和联想国际,而是以一个跨国企业的身份出现。

  曾有媒体报道说,很多人问沃德为什么离开在IBM做高级副总裁的职位而做联想CEO,沃德的回答是,因为IBM现在是公认的“伟大”公司,作为联想的CEO,他很兴奋能有机会使联想成为同样“伟大”的公司。

  不管联想怎样地一步登天成为跨国企业,毕竟与IBM这样成熟的IT界老大是有所不同的,斯蒂芬·沃德感受的两家企业的差异是什么?

  当被问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否给新工作带来障碍,斯蒂芬·沃德巧妙地避开了问题的实质,只是说,在过去25年,他本人曾经在全球各地工作,和很多国家的不同的团队合作过,而今天与他合作的联想团队,不比过去他所了解的任何优秀团队逊色。

  要说过去任职的IBM与联想之间存在的差异,斯蒂芬·沃德称,并不是中国人和美国人或者欧洲人之间的文化差异,而是两家公司在业务模式上存在的差异。IBM个人电脑业务具有多国运作的经验,但产品可选择性比较小,而联想在中国可以专注做产品,提供广泛的产品组合,两种业务模式的差异化结合,可以发挥“11>2”的效果。

  斯蒂芬·沃德认为,IBM个人电脑拥有相对成熟的笔记本电脑业务,而联想团队则专长新兴市场的个人电脑业务,未来的发展重点是将两项业务相结合。

  被斯蒂芬·沃德认为“11>2”的整合效果其实也是业界一直所怀疑的:IBM个人电脑业务一直锁定的是企业等高端客户,而联想基本深入的是中低端消费市场。表面上看这一收购使得联想公司有了一个从高端到低端完整的客户链,但是业界却不看好这样的客户链,毕竟高端产品、低端产品的供应体系、研发体系、客户服务体系都是完全不同的,联想吞下IBM个人电脑业务后重新整合的双方的资源是否真的能融合。

  其实,斯蒂芬·沃德所说的公司业务不同带来的差异大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似乎已经暗示工作的难点。而文化的差异也不完全如斯蒂芬·沃德感受的轻易融合,他的此次行程被联想称为是新联想全球组织架构公布之后对中国进行的首次工作访问,行程表中有相当的内容是拜会不少政府官员。这些内容或许是他原先作为IBM高管很少经历的。

  IBM个人电脑贡献不明显

  最近联想披露的业绩数据并不如斯蒂芬·沃德所想的“11>2”那么乐观,比如,在收购IBMPC之后,联想的利润率是1.2%%,而收购前则为4.98%%。再有,几天前联想公布,第二季度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收入为23.6亿美元,占联想当季收入总额的2/3左右,但去年同期,IBM公布的个人电脑业务收入为27.5亿美元。有分析认为,收购的IBM个人电脑业务对联想业绩贡献甚微。

  对此,斯蒂芬·沃德解释是,率润率不是业绩状况的唯一参考指标,毛利润率和现金流都是重要的依据,前者同比增长了2%%,后者同比则增长250%%,同时,开支收入比也减少了半个百分点。

  联想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股票今年累计上涨了51%%,但在公布业绩之后,受获利回吐以及投资者对其毛利率下跌的失望情绪所拖累,联想股价下跌了7%%。

  在联想公布业绩的前一天,戴尔宣布其截至10月28日的季度盈利将低于分析师的预期,原因是美国和英国市场状况较为艰难。联想表示,个人电脑行业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止联想前进。

  联想称,在最近这个季度,中国业务运营利润达到5.67亿港元,而其他地区业务(主要是IBM前个人电脑业务)运营利润为2.46亿港元。

  第二季度IBM前个人电脑业务的收入为183亿港元,合23.6亿美元,占联想当季收入总额的2/3左右,但较上年同期IBM公布的个人电脑业务收入下降了14%%,当时IBM公布的收入为27.5亿美元。不过与4至6月份期间24%%的降幅相比,第二季度IBM前个人电脑业务的收入降幅已有所放缓。

  去年年底,联想宣布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之前,就有媒体评论说,“联想在成本控制上比不上直销起家的戴尔,在技术创新上又远不是以标新立异著称的苹果电脑的对手。那么在整个PC产业趋于低迷的今天,在PC鼻祖IBM也宣布退出的时候,联想凭什么敢接这块烫山芋?”

  当时,联想以价值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IBM的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包括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业务。联想还将承担IBM个人电脑业务部门5亿美元的资产负债。

  市场价值30亿美元左右的联想并购了IBM年收入110亿美元的PC业务,当时业界认为,这差不多算是IBM给联想的一个“免费赠送”。

  IBM真的那么慷慨吗?业界专家早就分析说,这次并购IBM至少达到了两大目的:放弃一个越来越不适合做的业务,减少了损失;直接痛击和制约几大竞争对手,如戴尔等。

  虽然IBM是个人电脑的奠基者之一,但很早以前IBM就进行了产业改组,个人电脑不是IBM的主要经营业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IBM就转为以公司集团为主要对象提供电脑服务业务的企业。在IBM,个人电脑业务不但不赚钱,还要赔钱。因此IBM早有把个人电脑业务分离出来的考虑。

  “别人的鸡肋,对我们来说或许就是美味。”柳传志曾这样回答业界的质疑。

  兼并后怎样兼容IBM的文化

  “现在我可以和我的外籍老板、170名外籍下属流利地用英文交流。我的办公室也不局限在北京上地的联想大楼,美国、日本都有我的办公室。”今年夏天,新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乔松曾这样对记者说。

  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几个月来,乔松已经体会到了作为一家跨国公司高管所遇到的挑战。相比之下,语言可能是最微不足道的挑战。

  200名新下属中,只有30人来自联想集团,其他170人来自IBM。

  他所领导的全球采购部门不仅要为原来联想旗下的品牌服务,而且还负责为新并购的IBM个人电脑业务提供原部件,这个部门每年的采购额高达110亿美元,而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每年的利润只有几亿美元。

  原来在国内签一份合同可能也就几页纸,而IBM原来签订的合同可能都有上百页,要在短时间内研究清楚那些厚厚的合同不是件轻松的事,过去几个月,乔松和他的同事一直忙于IBM公司原来的合同的转移。

  而对于被认为缺乏技术血液的联想来说,整合IBM研发将是更大的难题。

  业界的说法是,新联想可能会陷入两难境地:不维持研发,IBM品牌的光泽将逐渐暗淡;维持研发,联想能否点石成金,使亏损的IBM电脑变为盈利还很难说。

  新联想主管技术研发的高级副总裁、联想研究院院长贺志强透露,目前,新联想拥有中国、日本大和、美国罗利三个主要研发基地,分别面向不同产品线开展工作,并且已经成立了一个技术整合小组,不久前,IBM个人电脑业务的研发主管同联想研究院专门开会,共同讨论未来三年内新公司的技术关注点,研发整合工作将分为三步,首先从流程整合开始,继而是技术和产品线的整合,最后是组织人员的整合。

  “双方的技术合作已悄然开始”,贺志强透露,联想秘密运作的一些产品已经得到了大和研发中心的鼎力支持。

  新联想董事长杨元庆此前曾经表示:旧联想的优势在成本控制,IBMPC事业部的优势在品牌以及海外市场。在新联想的整体架构下,旧联想将与IBM进行优势互补。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新联想充满希望,最近有媒体称,IBM原来的一些员工已经决定离开,如何尽快遏止人才流失将是考验新联想的首要问题。但乔松说,人才流失确实是并购前他们最担心的问题,可目前的事实是,情况比他们预想的要乐观。

  杨元庆说,在并购IBM的过程中,联想曾经设想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员工的保留、业务的保留、客户的整合、业务的整合。收购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更长的路还在后面。接下来更大的挑战将来自文化和业务的整合。

  在企业文化的整合方面,杨元庆说,“在与IBM进行融合的初期,我们和美方首席执行官约定要遵守三点:第一是诚信,第二是相互尊重,第三是相互妥协。只要遵守这个核心价值观,我想其他的问题都很好解决。

  2005年5月,联想正式完成了对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联想一同接收的还有原IBM公司在美国罗利和日本大和等地的研发机构及其大批世界顶级的优秀研发人员。有数据说,新联想现在拥有1800名研发人员、若干全球最优秀的实验室。

  如何管理好这支庞大的世界顶级研发队伍,继续发挥好这些一流研究人员和实验室的优势,成为新联想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之一。

  联想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贺志强曾这样描述海外两个加入联想的研发基地:美国罗利的研发团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创造出全球第一台PC,它揭开了个人电脑发展历史上的新纪元;日本大和研发部1992年设计出世界第一款IBM“ThinkPad”笔记本电脑。十二三年来大和研发部一直专注于对ThinkPad技术的研发。

  贺志强说,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专利基本上包括了所有PC发展历史上的核心专利,而研发人员中包括PC的创始人、IBMThinkPad 的创始人。

  收购IBM,联想最划算的可能就是网罗了IBM个人电脑最核心的技术和最顶级的技术人员。

  熟悉联想的人都知道,“走‘技工贸’,还是‘贸工技’”一直是关于联想的经典话题。联想既选择过以贸易为先导的“贸工技”路线,也突出过以技术研发为支撑的技工贸 路线,但不管怎么走都是业界热议的话题。

  去年才压缩了研究院规模的联想怎样去与世界顶级的研究院接轨?尽管在贺志强眼里,联想原有的研究院也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比如,联想拥有比IBM个人电脑业务更为宽广的产品线,对消费客户具有更深的理解,拥有全世界一流的消费台式电脑设计能力,但业界还是质疑说,现阶段的业务整合中,新联想可以应用联想和IBM双品牌、双市场战术保持过渡期的暂时稳定,但能否将IBM的研发维持下去,并应用研发获得更大获利能力,将是新联想能否整合成功的关键一环。

  IBM品牌渐渐淡出

  11月5日,联想新CEO沃德在参加联想全球首家旗舰店上海开业仪式时就曾表示“IBM公司的标志只有5年的使用期,大家必须清楚,我们要打造的是伟大的联想公司,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产品和品牌都只能是联想,而不是IBM。”

  与此相呼应,联想最新推出Z系列ThinkPad笔记本电脑将为用户提供一个可选的银色金属外壳,而不再是传统的ThindPad笔记本的经典黑色外观了。

  于是一个没有被完全证实的消息最近在业界流传,“伴随着原IBM个人电脑部门的中国区员工开始在联想大厦上班,联想决定在中国市场上弃用享誉全球的IBM品牌。”

  来自一些销售商的信息是,“没有IBM字样的新款Think笔记本已经开始进货了。”

  就在大家揣摩消息时,联想集团首席市场官DeepakAdvani11月8日在北京为为期一周的“联想奥运周”活动揭幕时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这个消息,原打算免费使用5年的IBM品牌标识已开始从联想全球阵营淡出,时间至少提前了4年。

  联想集团首席市场官DeepakAdvani11月8日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称,联想打算在全球实施以Lenovo为“主品牌”的品牌战略,Lenovo今后会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品牌之一,寿命至少是100年。“我们研究发现,全球排在前几位的著名品牌都是主品牌,如松下、三星、LG等,同样,联想也将赋予Lenovo以强烈的感情诉求”。

  Deepak也首次承认,IBM品牌已开始从联想全球阵营淡出,但他没有透露全面淡出的具体日期,“在这个问题上,市场研究公司的结论与公司今后的整体发展战略是一致的,联想要成为全球PC领导厂商,当然不可能一直使用IBM的品牌”。

  据悉,联想权力层为Lenovo品牌确定的三大内涵分别是创新、可靠的高品质与卓越服务。主品牌下还将有Think和Lenovo两个产品品牌。该模式其实是“克隆”了苹果电脑公司apple和ipod母子品牌强势并存的战略。

  从8日起,在联想北京总部,“Lenovo think big 让世界一起联想 ”的口号随处可见。

  ·关于联想集团·

  主要业务为在中国生产和销售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服务器和外设产品

  ◇总部位于中国北京

  ◇在惠阳、北京和上海设有PC生产基地,年产量约500万台;在厦门设有手机生产基地

  ◇在北京、深圳和上海设有研发中心

  ◇在中国拥有庞大的PC分销网络,包括约4400家零售店

  ◇员工总数:10000人

  联想公司大事记:

  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出资,11位研究员组成了联想母公司

  1988年:正式成立

  1990年:推出首款联想牌PC

  1994年:联想集团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1999年:联想集团成为亚太区 除日本外 首要PC厂商

  2003年:联想集团推出的“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在世界超级计算机排行榜中名列第14位

  2004年:联想集团将其英文名称修改为Lenovo GroupLimited,并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2005年 联想正式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

  ·关于IBM·

  ◇主要从事笔记本和台式电脑生产和销售

  ◇总部设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

  ◇在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和日本大和设有研发中心

  ◇约9500名员工大事记:

  1981:推出首款个人电脑

  1986:推出首款笔记本电脑

  1992:推出ThinkPad,ThinkPad是市场首款拥有10.4英寸彩色屏的笔记本产品

  1999:宣布退出零售业

  2000:ThinkPad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达到1000万台

  2001:推出市场首款拥有安全芯片的笔记本电脑,是行业首款获得可信赖运算平台联盟(一个制定数据安全标准的行业组织认证的笔记本电脑。

  2003:ThinkPad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达到2000万台

  2004:PC出货量达到1亿台 包括台式机和笔记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