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灌云道路发展新模式催生巨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03:15 人民网-江南时报

  本报讯(通讯员邱洪彤张海荣朱展龙)“过去到处是烂泥路,地里的庄稼收了,还愁运不回,孩子们上学还得穿上雨鞋,卷起裤脚。现在路修好了,不愁田里的庄稼运不回了,出门脚上也不粘泥了。”日前,在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镇张湾村,76岁的赵兴田指着门前笔直的水泥路高兴地告诉笔者。眼下,该县近80万农民和赵兴田一样,正感受着政府交通建设带来的实惠。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是灌云县2003年以前公路交通的具体写照。交通闭塞给灌云县的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县内丰富的资源,曾吸引不少外来客商前来考察。可面对乡村崎岖不平的小路,很多开发商只能望而兴叹。

  2003年,借助省里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契机,灌云县委县政府把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一场改变全县交通状况的战役打响了。仅2003年一年,该县就完成324省道沂北至燕尾段改造工程,完成乡村水泥路建设300公里。到今年底,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将达1200公里,总投入突破25亿元。

  县乡公路建设给农民带来的最大实惠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该县杨集镇城东村今年种植薹蒜近5000亩,每到薹蒜上市时,来自沈阳、青岛的客商都把大卡车开到路边收购,每亩能收入2500元左右。村民成礼虎说:“有了这么好的路,咱奔小康的步子更快了。往年一亩地增收300元,现在一亩地可增收600元。”便捷交通带来的效益立竿见影,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作物的热情更高涨了。陡沟乡今年种植芦蒿5200亩,每天早上都有客商带车前来收购,成为远近闻名的芦蒿种植基地。短短几年,该县已培育壮大了板浦奶牛基地、沂北肉鹅养殖、岗岭地区特色蔬菜等一批特色基地,确立了棉业、鹅业、林业、生猪业、禽蛋业、奶业等支柱产业。

  公路通了,招商引资的“瓶颈”也被打破了。下车乡彭渡村过去是个位置偏僻的乡旮旯,自从去年水泥路修好后,广洲、张家港等地客商,先后在该乡投资并办起了彭渡纱纺厂、针织厂和刺绣厂,共吸纳周边村庄300多农民进厂打工。今年以来,全县新上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07个,相继竣工投产的企业让6万农民在家门口转化成了“产业工人”。

  《江南时报》(2005年11月11日第三十一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