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上下铺同学形同陌路(观察·视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03:27 人民网-华南新闻

  奖学金让上下铺同学形同陌路

  已经有1个多月了,大学生小梁很少踏进宿舍的门,晚上也很少回去睡觉。同宿舍的小李感觉小梁“说话怪怪的”,相处很不自然。“这都是9月份奖学金评定闹的。”同室好友说。

  小梁是太原某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学生,个子不高,不爱打扮,但办事利索。学期之初,担任学习委员的她参与班里奖学金评定工作,负责同学们加分情况的统计。跟以往一样,奖学金评定以考试成绩为基础,获得荣誉称号、发表文章、担任学生干部等都可以得到加分。小梁称自己在某刊物发表了论文,给自己加了两分,再加上担任班干部的分,她从班里前7名之外一下子跃升到第一名。

  全班一等奖学金名额只有两个。原本排名第二的小刘睡在小梁的上铺,现在落到了第三,她说“我不服气!”这时,小梁却拿不出自己发表的论文。

  怒气冲冲的小刘从熟人处弄来一本国家级音乐比赛的获奖证书,加了分数,取代小梁成为班里的第一名。于是,小刘、小梁拿到了一等奖学金。而刚开始成绩排名第一的小胡因为没有任何加分,被挤出前两名,拿了二等奖学金。

  同拿一等奖学金的上下铺同学从此形同陌路。

  不择手段谋取加分

  “每年奖学金评定过程中发生的不愉快事情很多。”兰州某高校物理学院辅导员林捷说,她3年来一直负责学生工作。记者调查了兰州、北京、西安、杭州、南昌等地多所高校,包括老师在内的44名受访者,有36人明确表示所在高校奖学金评比存在明争暗斗,占受访者的81.8%。

  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记者梳理出大学生对奖学金争夺的四种类型。

  其一,学生干部以权谋私。高校奖学金评定中,各班级都有评定小组,班干部在其中占很大比例,甚至有的全由班干部组成。在一些高校,评奖规则不完善处,大多由评定小组决定如何操作。兰州某高校管理学院一个班,7个奖学金名额全部由7名班干部瓜分,“基本上,班干部只要不挂科就可以拿到奖学金”。

  其二,拉关系,走后门。“我们学校评定奖学金的规则很细,但仍有人以各种手段为自己谋私利。”重庆某高校张雷谈到,一些同学主动请客吃饭,和学生干部乃至班主任搞好关系,平时宿舍评优、参加活动得奖之类机会多多,“在评奖学金时就容易捞到好处”。南昌某高校小徐感叹,现在的大学和社会一样复杂,“就是要搞关系,你事先不说,谁评你?”

  其三,造假,包括伪造加分、虚报测评分。杭州一高校的小赖同学证实,伪造加分情况在她的同学中很是普遍,“我觉得没什么过错,无须指责”。这名拿了两年奖学金的大三学生如是说。

  其四,形成竞争关系的同学之间揭短、争斗,伤害同学感情。兰州某高校外国语学院的王丽同学今年成绩全班第一,拿了一等奖学金,但她很郁闷。王丽上学期曾获国家级奖项,按规定评奖学金时要加分。“但我们班长多次给班主任打电话,要求给我少加点分”。第一次获奖学金的王丽一脸茫然。

  更让这名18岁姑娘费解的是,评奖学金前后一段时间里,班上一些同学对她的态度大为改变,“见了面连招呼都不打了”。“可能是我拿到了,他们没有拿到的缘故吧!”王丽说。

  什么在驱动奖学金之争

  为什么部分大学生对奖学金的争夺愈演愈烈,是什么驱动着大学生对奖学金展开不正常争夺?

  兰州交通大学学生处一名副处长分析指出,拿奖学金不仅有物质利益,也是一种荣誉,对保送研究生、就业等都有一定影响。高校奖学金数额较大,学校一等奖学金一般在2000元左右,国家一等奖学金更可获经济收入1万元左右。2005年9月,国家安全部到兰州大学招人,其中一个硬性条件即为必须拿过奖学金。兰州某高校一些学院规定,只要每年拿一等奖学金,该学生大四毕业就可以保送读硕士研究生。

  辅导员林捷表示,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崇尚自由,容易以个人为中心,“比较自私、功利性很强”;另外“奖学金评定过程中有一些人为因素”,尤其是综合素质打分“主观因素太大”。兰州某高校学生处一位负责奖学金评定审核的科长说,他们在每年奖学金评定后,都会“接到很多投诉,反映评定的不公平”。

  郑绸本科毕业3年了,她说同学间围绕奖学金的明争暗斗以前也存在,“人是经济人,利益争夺不可避免,所以要有制度约束,制度要有执行力和可操作性,评价标准要尽量客观,不能随意”。“奖学金是对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认可和激励。”兰州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李雄鹰说,“但一些学生过于注重眼前利益,这是一种精神贫困,很可怕,对大学生成才、就业、走向社会影响很大!”

  李雄鹰分析:大学生对奖学金明争暗斗是对奖学金机制的意义认识不够,受到利益诱惑,做出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他指出,这反映了在基础教育阶段人格教育的缺失,一些大学生“认为只有自己好,心理优越感很强”,所以当别人拿到奖学金而自己没有时,会有不正常的嫉妒心理。

  李雄鹰也谈到,不正当竞争是“社会大环境在校园中的折射”,大学生受到一些社会消极面的侵蚀和感染。他认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发展”,不应当把精力放在其他方面,要用“理性、长远的眼光看待奖学金”。

  (摘自《中国青年报》)

  《华南新闻》(2005年11月11日第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