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李一书法的中年气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05:51 舜网-济南日报

  李一先生的书法引起书法界注意,当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比赛中的那次获奖。可以说,李一在书法实践中一开始就占据了一个较高的起点。而其后所主要从事的美术理论的研究和深造,更使自己的书法研习建立在一个高的层面之上。有论者对李一先生做过这样的概括:“他从书法进入中国书画的美学理论,又从美学理论的高度选择书学的道路,以至提升他书法个性的审美境界。”

  厚实内涵 同辈少见

  1990年前后是李一书法实践的一个重要阶段。而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则属于他书法个人风貌形成的阶段。李一书法,给我最明显的感觉是在如下两方面:一方面,李一的书法有着同辈名家作品中少见的厚实内涵。有朋友评论他的书法一似“万岁古藤”,是说其作品之间流溢出来的自然虬劲、棉里裹针的那般厚重与蕴藉之致。另一方面,李一的书法,与同龄同家相比,更多了几分内在的天然之趣,而减却了同辈书家作品中极其流行的那种斤斤于造型个性的凸显。他的书趣,是出之天然,而无刻意造作之弊。这是李一书法的好处,而深切了解他的人都明白,这正是其为人的优长在翰墨世界的自然体现。厚实与灵动二者深深融合,浑然天成,旧云“书如其人”,诚然!以李氏章草作品为例,无论多字长卷、尺牍,还是寥寥数字的楹联、匾书,与前代章草名家书迹相比照,其书痕在法度上略有松动,同时又具有更多的动感和更多的灵动之姿,“翰墨当随时代”,于此得之矣。

  李一先生,是一位用心的书法家。书写,是他的一个习惯。正如他在自己的第一本书法集《李一楮墨编》后记中所说:“集子的作品缺少纯粹性,多为‘用’而书,如为搞理论研究抄写的画论,平时写文章的草稿,与亲友的信函,自己的日记及顺手写出的打油诗等。”这样的写字习惯,对于书者在进行书法创作时的远离造作姿态当大有裨益吧,纵观古代书家,大抵找不出专为“创作”作品而挥毫者。一意为展览和出版而创作的书法家,大约只出现在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而随着成名成腕以及作品卖价的上升,进入21世纪之后此风尤盛。李一是把书写当成自己文化乃至生活呼吸的一个惯常方式,手中的笔才真正有了心的灵性,写出的字与书家的内心才更具有了一种内在的契合。这是我说李一先生“用心”的一个含义,而作品书写内容是他“用心”的另一个含义。

  “书为心画”的说法由来已久,如果看一下李一先生书写的内容,则更能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书法集所收的多首怀念母亲的诗作、向老父亲秉报在京情况的家书,自然是真情贯注,即便是与师友间时通音问的一纸笺墨,也往往令读者自然感受到书者的一腔真心。可以说,李一先生的书法,既是写其自心,又在书写自心和真情的同时锤炼了自己的书艺。

  现代理论 传统追求

  我感觉在当今时代,惟现代意识,可以帮助一个人在传统艺术道路上挖得更深、走得更远些。李一先生的理论结构是现代的,但他在书法层面上的追求和表现却是极为传统的。不妨这样设想,正是前者所提供的立体的、现代的艺术视野,为后者的追求提供了一种为前人所难以企及的艺术意识上的自觉。毕竟,现代人无论如何勤奋,用于翰墨的工夫终无法与古人相比,如李一先生,就是大部分整块的时间用在了主持杂志的编辑工作上(即李诗中所称“壮志都被杂志磨”是也),如无自觉有效的研究加于书法实践之上,断难达到追踪前贤、超越古人的从艺目的,一项传统的艺术样式也只有沦为式微的份儿了。

  正值不惑之年的李一先生说:“一个人能否成为书法家,关键看中年如何磨炼。君不见多少书法‘神童‘到中年都改做他行了,时间最能说明一切。将来是否在书法上有所成绩,还取决于造化和努力。书法这一行,不用功不行,性急更不行,一天一天磨炼吧。”

  对李一书法,沈鹏先生有这样的评价:“就书艺来说,对历史上存在的多种艺术风格流派,他是主张包容的。李一书路以碑为主,兼采简、帛、陶文等民间书艺,成就了现在的风貌----有着北方人的厚重、敦实,也掺以圆浑,转折处显示出他的风神。”这,正可视为来自专家一方的对李氏书法之中年气度的一个诠释。

  已经人到中年,李一在诗中自拟“不过业余一书家”,反映出的也正是一种平常心态。他曾有诗云:“树分主干与枝梢,万木丛中慎选挑。心细犹要放眼量,字里行间多推敲。”请注意,这里所谓的慎选挑、多推敲云云,不是指个人书艺中的提炼,而是主持国家级刊物《美术观察》的平常选稿工作的写照。平心而论,古人说功夫在诗外,书艺的功夫自然也不全囿于一日二十四小时的斤斤于临池之间。李一这种平平常常的心态,实在令人敬佩。”

  李一生于孔子故里曲阜,他的生命之根在那里,他的童年以至青年时代的大半是在那里度过的,是否可以说,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礼仪之邦的那份雍容气度使其书法先天具备了旁人不及的底气,而后天的勤奋又历练出他书技的成熟?儒家美学讲究一个“中和之美”,观李一先生书法作品不激不厉,温和淳厚,正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