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史诗般的人生实录 骆憬甫自传《浮生手记》读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05:51 舜网-济南日报

  秋 禾

  《浮生手记》不仅是江南骆氏的一部坎坷家史,一部以家族史的方式呈现出的中国近代史,更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抗战烽火中,如何保存元气以图复国后有所贡献的生存史和奋斗史a

  《浮生手记(1886——1954)》是骆憬甫先生所著回忆录。作为我国第一代新式师范学校的毕业生,他在浙江长期从事小学、中学的教育工作。日寇侵华战争之前,他执教于杭州,担任过十七余年的小学校长,在杭州基础教育界颇有声名。杭州沦陷以后,他不愿做亡国奴,遂领全家大小人众辗转流亡于浙南、皖南、浙西一带的非日寇占领区,继续执教,并先后支持儿女从事抗日宣传文化活动,投身于中华民族的解放斗争。

  作为一个具有良师、贤人、君子风范的平民知识分子,更作为一个爱家、爱国、爱民族的开明士绅,骆先生用自己的笔墨,先后著有《我的一生》、《流亡》、《浮生杂忆》、《国难吟》等自述生平的文献,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真切翔实的二十世纪上叶的人生经历记。其中在抗战八年中,有关他自己和家人颠沛流离的生活实录和国破家亡的见闻感悟,尤其具有震动人心的力量。

  《浮生手记》以《我的一生》为“上篇”,共分六章,依次由幼年、童年、青年、壮年、老年时期组成,凡108题;以《流亡》为“下篇”,不分章,凡43题。附录有《骆氏家谱》和《骆憬甫嫡系表》,以及其六女、八女和长孙的三篇回忆文章。

  在六十八岁时,骆憬甫先生为《我的一生》所写的题记里曾经十分谦抑地说:“我写的一生,其目的并不是写我,而是借了我,写出我所处的时代背景。我生长在封建社会里,我出身在封建地主家庭中,环境害了我,使我成了一个无能之人,虚生了一世,对国家、对社会一无建树。让别人来写我,就是写一个字,也是多余的,现在我自己来写,把六十多年来的生活,从我的一生的具体事实反映出来,想来不是没意义的吧。这样我就陆续地写了。”

  其实,由于作者超人的强记和细致的史笔,因此篇章之间为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见闻。

  读憬甫先生文章,不能不佩服他的博学强记。透过他细腻的描述,将一部中国近代史以家族史的方式呈现,而其中的有记事,有言情,有写景,真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尤其对清末科举贡院的描写,大到写典章制度,小到物品陈设,乃至青衣号军的嘴脸、贡院门口的对联,都巨细靡遗地记录,足以补正史文献记载之不足。

  憬甫先生又逢中国历史最动荡的时期,满清政府既输了中日的甲午之战,又订了与八国联军的辛丑和约,保守陈旧的力量与维新的理想拔河,新式的学堂与老式的科举并行,而憬甫先生能由旧制入新制,继而参加学校的革新运动,再以他的新观念注入教育工作,任校长近二十年,其间社会的变迁,大家族的纠葛与亲人的聚散,更使这本自传拉大舞台的宽度,且呈现史诗的力量。

  下篇《流亡》,作者生前曾经多次修改整理,“没有夸大,没有虚构,是劫后余生的一点纪念物”,他期待这包含着流亡人的血和泪的文字,能够作为“抗战史上的一种民间文献”传世。由于作者有意为流亡史见证的史家精神,因此他在抗战一开始,就留心逐日记载每天发生的世事和人事活动,而且他的记载,常常在笔端饱蘸着浓烈的感情色彩。如其篇首分析中日之战这一场“空前国难”的动因,“倾国之战”的两难,以及被迫和西湖、上海“话了别”的悲愤,都显示出作者无比鲜明的立场。他写道,在那年月:

  谁都知道中国和日本必将有一场大战争,但谁也不知道这场大战争将在哪年哪月哪日开幕……自从民国二十年“九一八”以来,“不抵抗主义”就被人唾骂、痛恨,抗战的决心,早已隐伏在四亿五千万人的脑际,只要有猛烈的导火线一引,这战火就可以漫天匝地的爆发起来。到了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实在忍无可忍了,轰隆一声,开炮抵抗,于是中日大战揭开序幕。

  “小乱避于城,大乱避于乡”,这是炎黄子孙世代相传的逃难经验。然而,当保家卫国之战在中华本土家园中揭幕,就意味着全民抗敌行动的展开。可是积弱大国初不能抵御暴发强寇处心积虑的战火冲击波,于是平民百姓的大流亡也就揭开了序幕。而骆先生纤笔细墨的《流亡》,正是一个大家庭的家长在抗战流亡中,经历千辛万苦不做亡国之奴的难得实录。其艰难困厄,如今由其一个个小标题尚可感知到:“开始大流亡--别了老家”、“永别吾庐百感生”、“骨肉离散之序幕”、“杭县沦陷了--没有了老家”、“大流亡的第二幕--出亡横溪”、“骨肉离散之第二幕”、“大流亡的第三幕--盛筵散了”、“大流亡的第四幕--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二次流亡道上”、“险些儿第三次大流亡”……由此遥想当年今天过了不知明日如何过的流亡生涯,真是危然动容。

  (《浮生手记(1886-1954)》,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