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老街巷:怎一个“新”字了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05:51 舜网-济南日报

  林 浩

  家住济南市历下区东花墙子街的赵克芳老人,今年已经89岁了。可她每天早晨,还要到离家不远的泮池转一转,望望静静的泉水跟青青的水葫芦,然后心情很好地去西门市场买菜……

  老人说:“现在,街面平整了,泉子干净了,比我那年轻时,更好了。”

  老人的感慨,源于政府一项“民心工程”——历下区委、区政府,泉城路街道办事处与大明湖路街道办事处,联手对老城区背街小巷的综合整治。

  由地面而“上墙”,由街面到进院,立体改造,“整旧如旧”,老城“整容”令人一惊

  方圆2.6平方公里的济南老城,是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根基。这里,泉池星罗棋布,历史文化遗迹比比皆是。这里,每一处院落,每一条街巷,都堪称一部编年史;每一个门楣、每一块砖瓦都镌刻着时代变迁的烙印。泉水汩汩,日夜流淌着亘古的风情。而芙蓉街、贡院墙根街、起凤桥街、王府池子、西更道、马市街、东花墙子到曲水亭一带,则是老城之巷更为精致的一页。

  然而,泉城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吴明却介绍道:“老城区,50多年了,地不平,灯不亮,垃圾多,乱占道。特色风貌正在消失。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提出整治背街小巷,我们借此东风,从去年开始了大规模的旧城整治工程。”

  这似乎是一组枯燥的数字:

  投资近700万元,综合治理29条背街小巷;

  拆除了贡院墙根街有碍交通、市容的电线杆33根;

  整修仿古门楼72个;

  更换墙头仿古小瓦2000米;

  整治王府池子泮池周边居民庭院30余个;

  整治占道面积600平方米;

  疏通排水管线2000多米,80%以上的居民旱厕有了统一排污管线;

  修复残损墙面3万多平方米;

  敷设了石板路、沥青路面21000平方米。

  其实,这一组组数字,充满着丰富的感情。老城民居的生活大环境,在这些数字的变化中,有了生动具体的改观。

  如今,在老城区,石栏青青,泉水淙淙,穿墙过户,那曾经隐于残败建筑、垃圾堆中的玉带河,也清澈见于人们眼前。

  青砖、白墙、绿树,小桥、流水、人家,再现于老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由于整治,那些幽深曲折的窄巷里,藏满陈年记忆的价值日益显现出来。综合整治前,老百姓盼着搬迁,而今却说:“不想走了!”

  而在这之前,除了环境脏乱差,仅遇雨随时可能倒塌的危房就有100多处。

  泉城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吴明,谈起此事十分实在:“改造老城街巷,我们是一点一点做起来的。修整背街小巷,路修好了,墙体又不相配了,于是,就整修墙体,要保护老城特色,就换瓦。街面修整宽了,和居民院里的景象不相衬了,于是就改造。就这样,整治背街小巷成了街巷的‘立体改造’。”拔去线杆电缆落地,清运老宅院的陈年垃圾,建立文化墙,在倡导者、建设者的酸甜苦辣中,曾经风烛残年的老城区,就这样一点一点,展示出新的面貌,焕发出新的青春,引起社会的广泛注目。

  2004年11月13日,省委书记张高丽视察了起凤桥王府池子一带,对历下区整治老城区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2005年10月31日下午,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姜大明,在清澈的泉畔召开“科学发展观现场会”。第一次看到老城如此优美的街巷,连许多济南生济南长的干部都大为惊讶:“没想到济南老城一整治,这么有韵味!”

  来的更多的是各地游客和外国朋友。一位瑞士朋友背着专业相机,边选景边用汉语对金菊巷1号老“燕喜堂”饭庄旧址的住户说:“这里,我来过,很多次,变样了!”

  看去“描眉画眼”,实为点睛之笔,厚重、正宗的文化内涵,乃核心竞争力

  几百万元的投资、扑拉拉一摊摊大大小小的项目,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几百个日日夜夜,其间的辛苦可想而知。但是,泉城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吴明却说:“其实,现在我们只是干了些‘描眉画眼’的事儿。”然而,一句“描眉画眼”,正是眼下济南旧城保护与改造的点睛之笔。这一“点睛”,《老残游记》中的“市区老城内的泉水,流经千家万户,或穿墙入庭院,或临窗便可取水,别具情趣”就成了现实。其实,没有整治前,老残描写的这个景致也是存在的,可是,那时泉水流经的是残败欲坠的墙宇,临窗取水取的是泡了垃圾的臭水,能一样吗?文化内涵是要以美好的形式为依托的。

  泉城路办事处所辖的济南古城区芙蓉街、王府池子一带,向被誉为最能体现古城特色的地区。有文化名人李攀龙、陈冕、刘鹗的遗址……举不胜举;燕喜堂旧址、咸宜风月楼、府学文庙、题壁堂、贡院墙根,仅听名字,就能令人神思飞扬,心情愉悦。然而,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老城区真的老了。这里,除了老房子,就是老人多,许多赫赫有名的去处,也仿佛淡出了市民的视野。虽然老城区毗邻泉城路这条金街,自己却并没沾多少光彩,游人常常只对大名鼎鼎的芙蓉街“浅尝辄止”。因为,再往深处走,老城区恍如“棚户区”。游人哪里知道,这里是诗书文化的重地呀!芙蓉街的北端尽头与马市街交汇。马市街,人皆以为旧时卖马之街市,非也。由马市街再向北两步,即是济南的府学文庙大成门。旧时官员祭礼,举子赶考,前来朝拜大成至圣先师,必先在此拴马,步行乃入。

  金菊巷1号,一座仍保持了当年气势的门楼,即为大名鼎鼎燕喜堂饭庄的旧址。

  然而,这些文化遗迹,文化源头,文化传说,已经几乎被坍塌的老屋所覆盖。

  可喜的是,人们终于认识到了老城区蕴含的传统文化的金贵。

  给老街巷“描眉画眼”的原则是,“整旧如旧,恢复原貌”,并且已经初步展示或者再现了济南古城的风韵。虽然,出于资金的原因,“描”、“画”的比例多了一些;虽然,也许是时间仓促,细节上粗糙、疏忽了一些。

  为了展示古韵,为了保持和恢复老街巷的特色,建设者把朝山街淘汰了的石板铺设在起风桥街、马市街等周边小街的路面;为了“原汁原味”,他们采用水泥和胶水灌注加固法,使沿街老墙面保持了古韵,非常成功。

  如今的老城区,泉居相依,泉池清澈迤逦。漫步老街小巷,可谓一步一景,步移景易,赏心悦目,能让济南人的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难怪有的游客不无夸张地惊叹:看水乡景致,可以不去苏州周庄了。

  吴明这样谈了他的畅想:“从王府池子通过去的泉池叫玉带河。有朝一日将它连成明渠,一直通到曲水亭。”

  这不正是古人的风雅传说“曲水流觞”吗?

  “修旧如旧”的老街巷是古城的脸,厚重的文化内涵、历史传说、风俗民情便是它的气质。脸面美、气质好,还愁引不来八方客吗?

  “初级阶段”最终要走向“系统工程”,形成规模和市场,老城文化才会有生命力

  家住起凤桥街9号的周女士,近来有些烦恼。她家的小院正中的泉池叫起凤泉,小院幽静而别致。自从背街小巷整治完成,王府池子、起凤泉一带,慕名而来的游客日益增多。来嬉泉、赏街景、休闲的,每天少说有一二百人。周女士因为家有名泉,每天也要接待许多游客。游客来了,要开门、讲解、关照、打扫卫生。游人来了也很宾至如归,嗑瓜子、吸烟。剥的果皮、吸完的烟头会随手一扔。更要命的是,面对三米深的泉池,小孩子爬围栏看泉,让周女士非常担心。

  有时,周女士有事外出,自然不能及时开门,就会受到游客的指责:国家的泉水,凭什么不让看?为此,闹得很不愉快。

  其实,周女士古道热肠,是个豪爽而有责任感的人。她说:不论是济南人、外地人还是外国人,人家要看泉,咱就得让人看。周女士说:“这代表济南人的形象,咱得维护济南人的形象。”可是,“来参观的,有的人不自觉,乱扔果皮不说,老人小孩万一在院里出个什么危险,咱担不起那个责任。”后来,“城管办”人员介入了集体入院参观的管理,情况好了一点。但周女士还是苦笑着说:“城管不休息,俺也得跟着加班。”

  有周女士这种感觉的住户,在老城区不少。有的院落怕烦扰,老人干脆拿着一个杌扎子,在门口一坐:“恕不接待!”

  接待我们的历下区委宣传部新闻科陈学东副科长认为,这是一个深层的问题,要解决好,是一个“系统工程”。

  老城一整治,名声在外,加上近两年泉水常年喷涌,来游览观光的人骤增,许多泉池就在居民院内,游客排闼直入,必会扰民。泉固然是“全民的”,但院落却是私有财产。退一步说,“泉边人家”的私人空间也应当受到尊重。

  今天整治的老街老巷,就是济南“泉城特色风貌带”的一部分,必将成为潜力巨大的旅游市场。是市场就有利益,怎样能让居民成为最终受益者,从而高高兴兴的迎客,成为“旅游市场”的成熟居民?

  至于旅游项目更是前景辉煌:泉边人家酒馆、泉水茶社、纪念品开发、钓鱼休闲、参观泉水遗迹,甚至可以作为电影电视外景地招商引资等等。电视剧《誓言无声》不就是在金菊巷选外景拍摄的吗?现在是否可以先在金菊巷挂一个铭牌,作为一个景点的说明呢?

  吴明说:“这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比如,交通,如果来1000人,就是几百辆车,往哪停?以目前的情况,连厕所都难以设置,这些需要慢慢实现。”

  老城旧貌新颜名声日隆,越来越多的游客,打乱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旅游开发,必须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必然与老百姓的利益挂钩。比如,旅游观光收益分成,居民有偿担任导游等等。

  而传统文化丰富的历史文化街区,只有在观光服务中发挥作用,才能体现其价值,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今天的一小步,明天的一大步。保护历史文化街区,要官民并举。此次整治老城街巷,意义非同寻常

  历下区在整治背街小巷时,小文章做出大手笔,在整治背街小巷的背景下,做出了历史文化保护的大文章。

  本来,他们把小街小巷的泥泞路刨一刨,铺上沥青,也说得过去,但他们没有这样做;

  本来,他们把利民工程干成了文化工程,但却认为:只是给老街巷“描了描眉,画了画眼”。

  这不仅仅是谦虚,而是体现了一种眼界与抱负,同时,还显示出有一副清醒的头脑。这预示着,目前所做的,或许只是老城区,乃至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改造这台大戏的一个序幕。

  这个“描眉画眼”具有标示意义。对于老城区,究竟该以怎样的观念改造?好多事情,规划多年也没有“动秤”,而历下区泉城路明湖路两个办事处联手,结结实实地实现了“规划落地”。

  泉城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崔涛说:“虽然整治了,但老城区的文化底蕴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办事处主任吴明说:“我们目前所做的,只是改变了表面的大环境,而老百姓的生活居住条件还远没有改善。”

  老话说,干成一件事,要有天时、地利、人和。泉城路街道办事处抱着一颗为百姓办实事的心,与市委、市政府“整治背街小巷”的好决策一拍即合,并且“官民互动”,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事实证明,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单靠“官方”或“民间”,事情都不容易做好。目标一致,利益一致,才能走向成功。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曾有一句名言:“对我来说这是一小步,对整个人类来说,这是一大步。”在老城改造、保护传统文化特色方面,历下区老城整治迈出的或许也只是“一小步”,而对于整个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来说,却是有着昭示意义的重要一步。

  人们期待着,济南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上迈出更大的步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