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约旦首都遭恐怖袭击,三名我国公民不幸遇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07:10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综合全球各大通讯社报道,当地时间2005年11月9日晚8点50分到10点(北京时间11月10日凌晨2点50到4点),约旦首都安曼市区的凯悦酒店、拉迪森酒店和戴斯酒店相继发生爆炸。约旦副首相兼政府发言人马阿谢尔表示,目前至少有67人丧生,300多人受伤。巴勒斯坦情报机关负责人巴希尔·内夫在爆炸中丧生。多名以色列人事前接到了安全警报提前疏散。

  现场:

  人弹车弹连炸3家涉外酒店

  据美联社10日报道,爆炸首先发生在凯悦大酒店。这家酒店坐落于安曼市中心商业区的阿卜杜拉·侯赛因大街,距离以色列使馆不远。酒店内设有316间普通客房和50间豪华客房,一直是外国游客、商人及记者的首选住地之一。当地时间20点50分(北京时间11月10日凌晨2点50分),一名“人弹”混入酒店,引爆了装满炸药的腰带。

  一声巨响之后,酒店的门窗玻璃几乎全部被震碎,部分家具着火。惊慌失措的客人们纷纷跑出房间,整个现场乱成一团。据警方透露,至少有7人当场死亡,多人受伤。酒店方面随即发表了一份书面声明,表示政府已经派人疏散酒店人员,酒店管理层将保证客人的安全和转移。

  仅几分钟后,距离凯悦大酒店不远的拉迪森酒店也发生了爆炸。当时,一对约旦情侣正在酒店内的舞厅举行婚礼,与大约300多位亲朋好友一起欢庆,而一名“人弹”就在此时突然引爆了炸药。剧烈的爆炸之后,舞厅坍塌,至少5人当场死亡,其中包括两位新人的父亲,新郎、新娘及其他20多名宾客受伤。

  此后,一辆载有炸药的汽车试图闯入同一地区的戴斯酒店,但是没有冲破酒店外的安全障碍,在保安和警察赶来之前,驾车者在酒店外引爆了炸药。

  经过初步调查,约旦警方宣布,这3起爆炸是自杀式恐怖袭击案件。参与调查的当地警察表示,3家酒店都是涉外酒店,地处安曼繁华市区,经常有西方游客下榻,都雇有大量保安人员,而且事发当晚,每个酒店门外都有一到两辆警车巡逻。但是,“人弹”们显然是有备而来,他们来到酒店附近,甚至混入酒店内,完成了恐怖袭击。

  亲历:

  幸存者惊呼:“遭遇9·11”

  

  美国福克斯新闻10日报道,9日晚上8时50分首次爆炸时,福克斯新闻驻安曼的新闻制作者说,这次袭击显然是瞄准这个城市的3家酒店的“三角地带”。一位爆炸发生时正在凯悦酒店的福克斯新闻制作人报道说,在酒店里,他可以感觉到爆炸的巨大冲击波。

  一位叫艾哈迈德的婚礼宾客说:“我们还以为是婚礼的烟火,但是我看到有人倒在地上。”他说,“我看到鲜血,有人被炸死。简直太恐怖了。”

  爆炸发生后,酒店的侍者奔了出来,他们有的身上沾着鲜血,几千块碎玻璃掉在了他们的脚下。他们与那些用来装伤员的行李手推车一起跑着。一位美国人带着一种浓重的南方口音脱口而出:“我的朋友死了,就像遭遇9·11。”

  斯蒂夫·奥尔德曼是英格兰的一名商人。他当时正在凯悦酒店参加一次商业宴请,当天早些时候那里正在举行一次信息技术会议。他说,爆炸发生时,他正好在一楼。他说:“突然,我们听到一声爆炸声。整个酒店都弥漫了烟雾,蓦地我们发现自己在酒店的外面……当我们从酒店里出来时,我们看到尸体躺在那里。”他说:“这太恐怖了。我们就坐在一扇巨大的玻璃窗旁,爆炸就在我们旁边发生,我们幸运地活着出来了。”

  拉迪森酒店的门卫阿明·奥马尔说,约旦安全部队稍后占领了酒店,他们让所有外国人和当地客人回到自己的房间。他说,“这是一种非常恐怖的情形,爆炸是在当地约旦人婚礼期间发生的,到处是碎玻璃、飞散的桌椅和尸体,一切都处于极大的混乱中。”

  罹难:

  我国防大学学员代表团3人遇难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在约旦首都安曼爆炸事件中,有3名中国公民遇难,1人受伤。

  遇难的3名中国公民是正在约旦考察的中国国防大学学员代表团成员。他们分别是孙靖波,41岁;张康平,42岁;潘伟,44岁。伤者是姚立强,42岁。

  4学员酒店门口遭遇车弹

  中国驻约旦使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国国防大学代表团原定下榻在天天酒店。当爆炸发生时,代表团乘坐的出租车刚刚停靠在酒店门口,自杀袭击者在试图驾驶汽车冲过酒店外的安全屏障时引爆了炸弹。一些代表团成员还没来得及进入酒店就遭遇了爆炸,4名中国人不幸被炸伤,其中3人伤势严重,被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另外一人伤势较轻,经过治疗已脱离危险。

  约旦驻中国使馆表示,中国人在约旦遇难一事“非常不幸”。约旦方面已经采取措施确保代表团其他成员的安全,直到他们安全回国。

  据悉,经过双方的协商,约旦军方已协助将中国代表团所有成员的行李及人员转移到安曼的其他饭店。由于保密的需要,他们转移的饭店没有对外公开。负责接待中国代表团工作的约旦军方在事发之后立即派出国防部高官到新驻地对代表团进行了慰问,同时安排了约旦军方最出色的医护人员为受伤成员进行治疗。

  受伤学员已做完腿部手术

  约旦首都发生连环爆炸后,中国驻约旦大使馆立即发出安全警告:请在约华人华侨及来约人员注意安全,如有情况及时与使馆联系。为此使馆还特别公布了24小时值班手机。

  据悉,爆炸当晚伤者已被送到安曼当地的军队医院侯赛因医疗城,该伤者腿部骨折,目前手术已经做完,正在病房静养,由国防大学代表团成员和使馆工作人员陪同。代表团近日就要回国,伤者也将在国内进行更好的治疗。

  蒙难者家属赴约旦不需签证

  “工作组和死伤者家属不需签证即可进入约旦,这是目前使馆能提供的最实际的帮助。”约旦驻华大使安马尔·阿卜杜勒·哈姆德昨天下午接受记者的采访,对中国政府、人民和遇难者家属表示沉痛哀悼。

  昨天上午,中国外交部官员紧急约见了哈姆德大使,转达了中国方面的深切哀悼和诚挚慰问,双方还就善后安排等进行了商讨。“我们将会为工作组和死伤者家属赴约旦处理后事提供一切便利,他们不需要签证就可以直接进入约旦,约旦其他有关部门也将提供一切协助。”哈姆德大使说。

  中国遇难人员家属乘专机赴约

  10日,由我国防部和外交部官员组成的约旦爆炸事件工作小组乘专机从北京前往安曼,处理有关中国公民伤亡善后事宜。中国遇难人员家属同机前往。

  元凶:

  “基地”头目扎卡维认领袭

  “基地”组织10日在一阿拉伯网站宣称对9日晚发生在约旦首都安曼的3起自杀式爆炸袭击负责。该组织称,发动袭击是因为约旦是美国军事入侵伊拉克的“后院”。

  “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机构发言人在网上发表声明说,约旦曾在美国进攻伊拉克时为其提供支持,是个“可恶的”地方。声明还说,爆炸同时是为了让美国意识到,“它的‘后院’今天已被列入袭击目标”。目前,这个声明的真伪尚不能被证实。

  约旦副首相马阿谢尔此前表示,扎卡维领导的伊拉克“基地”组织是这起连环爆炸的“元凶”。

  救助:

  行李车变成救护担架

  美联社10日报道,在遭袭的酒店内,很多服务员也受伤流血,但他们还是迅速投入到抢救其他伤员的工作中。原先用来帮旅客搬运行李的手推车也临时改为他用,成了运送伤员的活动担架。在酒店后楼梯上,躺着一名失去知觉的服务员,由于救护车尚未抵达,几位旅客一直在试图帮助他恢复知觉。

  由于爆炸在酒店中引起了很大的混乱,警方费了很长时间才将旅客疏散完毕,并最终封锁了袭击现场。在酒店外,20多辆救护车也不得不在人群中费劲挪动,最后才挤到了酒店门前开始接收死伤者。

  应变:

  约旦国王紧急回国关闭边界

  路透社10日报道,9日当晚,约旦首相巴德兰下令10日关闭学校和政府机构一天,所有领土边界也暂时关闭,以防止再有恐怖攻击发生。正在哈萨克斯坦访问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得知国内爆炸发生后,立即缩短了行程,起程回国。随后,他发表严正声明,强烈谴责这三起连环炸弹袭击。

  反响:

  联合国强烈谴责恐怖爆炸

  正在沙特阿拉伯进行访问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9日晚间表示,由于安曼发生连环爆炸事件,他决定推迟原定于10日开始的约旦之行,并强烈谴责恐怖分子的罪恶行为。此外,联合国安理会将于纽约时间10日上午举行一次紧急会议,与会全体人员将联合发表一份声明,谴责这次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恐怖袭击行为。

  美国总统布什在9日晚间发表声明,强烈谴责恐怖分子对约旦无辜市民犯下的罪行。

  11月9日晚间,英国首相布莱尔谴责了约旦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他表示全世界必须团结一致,与恐怖分子斗争到底。

  分析:

  约旦何以成为袭击目标

  美联社10日报道,虽说在11月9日晚安曼连环爆炸事件发生前,约旦近年来一直没有遭遇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事件,但分析人士指出,约旦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基地”恐怖分子眼中的首要袭击目标,因为该国不仅是美国承包商进出伊拉克的门户,而且约旦籍“基地”伊拉克分支头目扎卡维对于自己祖国的统治者也抱有强烈的仇恨。

  除了扎卡维之外,其他伊斯兰极端分子对于约旦政府也是恨之入骨。约旦不仅是少数几个和以色列实现和平的阿拉伯国家之一,而且作为美国和英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约旦政府几年来逮捕了几十名极端武装分子,阻止了他们试图在约旦境内发动恐怖袭击的阴谋。因此,约旦遭到恐怖袭击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此外,伊拉克战争也让约旦的地理位置变得非常重要。伊战爆发后,安曼已经成为了西方承包商和官员进出巴格达的门户,他们中很多人都将安曼作为自己旅程中的一个休息站。众多国际组织和慈善机构为了躲避伊战后频发的恐怖袭击,也纷纷逃离巴格达,在安曼设立总部,监督伊境内雇员的工作。(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