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关注农村教育系列报道之一 读书?打工?一个沉重的话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11:36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俺村和我同一年上初中的有10个学生,有7个人没有上完初中,只剩下3个人上到今年初中毕业。”正在亲戚家的化肥经销门市部打工,开封县杏花营镇安墩寺村17岁的少年李鹏文对记者说,“我上到初中二年级就不上了。为啥?俺几个都学习不好,不想上学,觉得再上也没有多大用处,净多花家人的钱。就是学习成绩好,再花几万块钱上到大学毕业,也不一定能找到如意的工作,还不如趁早打工挣点钱。”

  卢氏县范里乡车道沟村支书苗明证告诉记者,在当地,初中生辍学的为数不少。全村出外打工的四十来个年轻人中,一多半都没有上到初中毕业,这当中,还包括他的上到初中一年级辍学的现在郑州打工的女儿。全村自从1978年出了5个高中生后,几十年来就出了一个大专生。

  今年秋季开学之后,记者深入我省部分农村,采访乡村教师、学生、干部和群众,发现因不同的原因,部分中学生从学校流失。

  上学成本高

  调查发现,许多农民对于支付孩子上学的费用,普遍表示“吃力”或“非常吃力”。他们感到,如果培养孩子上完初中再上高中,很不容易,而让孩子上大学,就难上加难了。

  开封县杏花营镇广寨村农民谷朝军,在谈及孩子上学的花费时说:“连学费带生活费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现在农村孩子上小学一年得花销几百块钱;上初中一年得花销一千多块钱;上高中一年得花销两千多块钱;上大学一年至少要花销一万多块钱。虽说现在农民的纯收入增加了不少,但除了实物折抵的收入,可支配的资金仍然有限。”

  一些乡村干部说,供养一个大学生,一年要花一万多元,即使农民纯收入按3000元计算,也需要4个农民一年下来不吃不喝。许多经济状况一般的家庭,由于孩子考上大学而陷入贫困。所以,他们既高兴又害怕孩子考上大学,这种担心,使他们丧失了让孩子读完初中和高中的信心。

  就业前景不明朗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让许多农民家庭视为畏途的是,一家人十几年如一日,辛辛苦苦培养孩子读书,结果到头来孩子大学毕业却难以找到工作。甚至有一部分农民认为,与其花很多钱让孩子上到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还不如让孩子早些退学打工挣钱,贴补家里的零花。

  封丘县应举乡毛寨村村民宋庚辰告诉记者,女儿现在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上学,每年学费、生活费都要一万多元,到明年女儿就要毕业了。为供女儿上学,有胃病的他每天都早出晚归,到附近的建筑工地打工。今年暑假女儿回家说,全省统一招警考试竞争非常激烈,几十个人中才录取一个,尤其是对女生要求更加严格,如果考不上,就无法就业。来自经济的和来自孩子就业的压力,一下子让他感到无限困惑。他说,如果招警女儿考不上,真不该让女儿上这个大学。

  在一些地方,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往往要等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找到工作,还要托关系,找门路。尉氏县大营乡第一初中的校长赵光辉对记者说,近年来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风险的增大,导致一些农村孩子不再去挤高考的“独木桥”,而在中学阶段就选择了退学打工。

  打工能挣钱

  为什么一些农村孩子不选择上学,而选择退学打工呢?当然,最直接的答案就是,打工可以挣钱,能够很快缓解家庭的困难。据了解,每年春节过后,各地农村都会有一大批孩子外出打工,而在他们中间,就不乏刚刚辍学的不满16岁的初中生。

  正阳县大林乡政府的孔慧芳、王华磊曾回老家农村作过调查。他们发现,村民们现在见面聊的较多的是,谁家孩子在哪儿打工,挣多少钱,谁家孩子挣钱多,就说明谁家孩子有出息、有能耐。而不再是以前见面时比谁家的孩子学习好,考上了什么大学。16岁以上的孩子,七八成都愿意甚至已经辍学到外地打工。

  “读那么多书有啥用,李家孩子大专毕业快两年了,也没有分配到工作,不照样出去打工。花恁多钱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多挣几年钱呢!”在他们老家农村,抱有这种想法的孩子家长占大多数。

  他们说,当地年轻人出外打工的很多,有的进了工厂,有的做小生意,有的在外面闯荡几年确实发了财。这使许多农民和正在上学的孩子们认为,不读书打工照样也能挣大钱、有出息,上学不一定能胜过外出打工。

  厌学情绪在作怪

  据了解,包括贫困地区在内,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之后,贫困已不再是农村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由于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应试教育仍唱主角,教与学之间的不对称,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已成为农村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开封县杏花营镇初中一位老师说,由于上面对学校、老师的考评和学生的考分挂钩,许多农村学校仍然片面追求升学率,一考试各个学校、老师、学生之间就排名次,搞得老师和学生们压力很大,于是老师就肆意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却很少,学校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最终造成很多学生厌学,由厌学发展到逃学、退学。

  这位老师说,过去是学生想上学家穷上不起学,现在是学生因为厌学而不想上学。甚至把“两免一补”发到家里,有的学生也不想上学。该镇大胖村一名女生,学校将“两免一补”补给她,她都不来上学,后来学校给家长说,如果不来上学就是违反《教育法》,她才到校上学。往往是某村有一个学生失学,这个村其他几个学生就都跟着失学了。

  他说,杏花营镇初中目前共有800多名学生,其中约占三分之二的学生存在厌学思想,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好好学习。该校初三年级现有学生283名,而在入学时该年级人数是360名,两年时间流失将近80名。从现在到明年毕业,可能还会流失部分学生。

  本报记者韩春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