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放羊人的孩子不再放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2日00:09 红网

  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报告的副标题是“聚焦农村教育”,报告引言的第一句称“农村教育关乎全民教育,全民教育关乎国家强盛和民族兴旺”。 鉴于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困难,我国政府专门就农村教育发展作出承诺,提出未来国家财政新增教育经费将主要用于农村。(见《中国青年报》11月11日)

  曾经有一则对话说明了农村教育的悲凉:农民一辈子放羊,他们的子女也跟着放羊

。这道出了农村教育最大的悲哀,也预告着下一代农民子女乃至国家的命运。现在,政府提出未来国家财政新增教育经费将主要用于农村,是对症下药之举,值得称道,从中可以管窥让放羊人的孩子不再放羊的努力。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处于困境之中。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出现了不断萎缩的趋势,农村教育的数量规模呈逐年减少趋势,农村普通中小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农村教学设施简陋、办学条件相当差。进入21世纪以后,这个问题成为更多人关注的话题。有人形容为“农村教育危机”:乡村学校在负债累累中挣扎,学生和家长难以承受高昂的学杂费,学生成为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获取巨额利润的源泉,教师地位低下,利益没有保障等等。失血的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存在的恐怕决不仅仅是在感性或表象上的差距,而是从软硬件设施到整个教育水平的全方位的差距。目前的农村教育在低水平中维持,在严重“贫血”的症状中运行。如果忽视农村教育将直接酝酿并潜伏下诸多不堪设想的“险情”,可能影响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

  教育投入不足,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资源配置不当、农民经济收入低,是当前农村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知道,在教育的实际运作中,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享受完全不同的待遇,城市教育是制度的宠儿,而农村教育是制度的弃儿,二者有明显的等级差异。这从制度层面看,源于我国城乡教育的二元对立,即在国民教育中采用了变相的双轨制安排。在我国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中,农村教育事实上是农民办,没有获得真正的国民教育待遇。城乡教育双轨制导致了马太效应,即让优势群体优先享有。这是一种不公正的制度安排,违背了公共制度安排的基本伦理精神。基于此,笔者以为,在增加农村教育投入的同时,应废除城乡教育双轨制,确立公共教育体系新的利益分配机制。在当前,应特殊优待农村教育。国家应在财政和人力等方面,优先考虑和满足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提供各种专项扶助。之所以要优待农村教育,一是因为农村教育在历史上长期受到歧视,从道义上讲,国家必须对它进行历史偿还;二是因为农村教育当前仍然处在弱者地位上,给予它优待,符合正义原则中优先关注弱势群体利益的精神,也符合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在教育平等的前提下如何特殊优待农村教育,这需要在制度上加以精心设计。

  未来国家财政新增教育经费将主要用于农村,仅仅是个开始,期待放羊人的孩子不再放羊。

  (稿源:红网)

  (作者:朱四倍)

  (编辑:杨国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