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乌龙庵地块网上公示竟易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2日02:16 人民网-江南时报

  本报连续报道的《古民居建筑群被整体兜售》一文引发了常州市民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掀起了一股怀旧热潮。昨日,一热心市民向本报报料称,在常州市国土资源局网上所登的土地交易信息栏中并无乌龙庵一词,被交易的乌龙庵其实已变成了“北大街东侧”。同时,常州3位文物老专家也来电,严词抨击了乌龙庵被兜售事件。专家:乌龙庵是龙城的脊背昨日下午,记者打开了常

  州市国土资源局网。经查找,未找到乌龙庵地区被交易的信息,却发现被交易的乌龙庵地块的名称是“北大街东侧”。为什么交易时用乌龙庵之名,交易信息公布又改成了“北大街东侧”?对此事,国土部门有关工作人员表示,这主要为了避嫌,因为乌龙庵名气太大,所以就用方位词“北大街东侧”来代替。另外,记者还注意到,乌龙庵地块出让面积为6.5(公顷),用地性质为商业住宅,竞得人为常州平水置业有限公司,所交纳的保证金为10000万元,该地块底价为30000(万元),成交价也为30000万元(万元)。

  昨日,常州3位文物老专家看到本报连续报道后来电表达了他们的看法。常州市文物老专家朱达明先生表示,让私企老板在文化之地搞开发,这完全破坏了文化底蕴。乌龙庵是常州龙文化的精髓,目前最主要的就是要想方设法把乌龙庵保护下来。乌龙庵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非常之高,在常州历史文化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此处名人之多常州绝无仅有,算得上是“明星建筑”。“乌龙庵不仅是龙城龙文化的精髓,也是龙城‘龙脉’之所在,是龙的脊背,是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州市文博专家包立本如此评价乌龙庵。

  就乌龙庵被兜售一事,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会员、副研究馆员贺忠贤老专家则认为,“常州有些领导重经济而不重文化,才搞到如今尴尬的局面。”贺老说,数年前,常州古建筑面临要拆的时候,常州文物专家联名向省文物局提交了一份关于保护包括乌龙庵在内的一批老建筑,那时的乌龙庵已被写上了“拆”字。贺老表示,他还将联合常州的文物专家、文物爱好者向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上书,立争挽救即将消失的常州文化。市民:改造的同时希望有舍有取“我家原来就住在那里,

  住了整整62年。小时候我常去玩,记忆最深的是那时候有很多井。小巷很深,还记得那里有很长的石板路……”家住清谭新村年已70岁的周老先生,说起乌龙庵就来了精神。

  周老先生说:“虽然我没什么文化,但我知道乌龙庵和化龙巷都是龙城龙文化的一部分,乌龙庵内每条小弄堂都有着独特的名字,都有一个故事。如今,哎!离得太远了……”周老先生哽住了。

  市民王女士说,这次乌龙庵要拆了,才知道原来我家门口的那个小洋楼居然叫大陆饭店!真的是特别漂亮的一个建筑,虽然现在里面挤挤挨挨了好几家住户,但就像现在那些蛰居在上海里弄里的小洋房一样,很温暖,也特别让人怀旧!你们知道吗?上海同等地段这样的小洋房可以卖5000万,房主还不舍得!我在乌龙庵住了10多年,说实话,那里也有一段地势特别低,到了下雨天就有点不方便,而且很多房子也有些破旧和逼仄,并不算舒适的居住;改造或者是必然的,但,能不能有舍有取,让我们在假日里,还能带着自己的孩子在老房子前讲一些过去的故事?网评:常州对文化习惯随心所欲“常州马上要变为一个没

  有历史的城市,为了钱估计连祖宗都可以扔!”“就为了一点点经济效益,就把常州已经稀有的文化古迹给拆了,实在让人心痛。”近两日,网友对于乌龙庵3亿元兜售一事进行了强烈的谴责。

  常州知名网评家村人先生直言不讳:当常州所有带着一点文化标记的东西都给毁灭了,还有什么可以再毁灭?当常州的文化丧失殆尽之后,还有什么可以再丧失?当常州的地被全部卖光之后,还有什么可以再卖?拿什么来拯救常州?拿什么来拯救乌龙庵?想必如今乌龙庵面临拆除,面临永远在常州消失,也是常州的管理者们拯救常州的一种措施吧。常州有些部门对待城市文化的态度,完全就是一个“新打砸抢主义”。“新打砸抢主义”不是贬义,是个中性词。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玩法,这个时代需要玩概念,于是“新打砸抢主义”应时而出,是个新的概念,先确立了态度,再见诸行动。惟利是图使商人和政府某些官员成了这个时代最大的受益者,同样是他们,在受益的同时,对人伦常理做了致命的打击。本报记者韩红军

  《江南时报》(2005年11月12日第十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