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和为贵(文史小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2日07:19 人民网-人民日报

  刘荣升

  “和为贵”语出《论语·学而》,是孔子晚年的学生有子说的,原话是:“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句话较长,这里仅以“和为贵”论之。

  自古以来,为《论语》作注者很多,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和为贵”的“和”就是“事之中节者”,即恰当、恰到好处(此说有一定道理);有的认为,“和为贵”就是维持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平,和气、和谐为贵、为先、为重;还有的认为,礼的运用,要和缓从容,才算得上最高境界。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内涵进行阐述。但我更赞赏宋代大儒朱熹的观点。他在《论语集注》中注曰:“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和者,从容不迫之意,盖礼之体虽严,而皆出于自然之理,故其为用,必从容不迫,乃可为贵。”由是观之,完整意义上的“和为贵”,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即自然和顺与从容不迫。其余可视为这两个方面的衍生义。

  古人喜欢讲天道,或称天之道。何为天之道?最大的天道就是自然。人们做事一定要顺应自然,适应自然,表达自然,印证自然,力戒逆天违道,为所欲为,要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是无处不在的,表现在人类社会生活所有领域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表现在艺术上,就是要继承传统,师法造化。初学写字,必先由传统入手,待将传统技法圆熟于心手之后,再去创新,再求其自家面目,这样才能水到渠成,纯真自然。为艺如此,为人处事亦无不如此。与朋友交游,与尊者长者及属下相处,其言其行都要出自于本心,明心见性,不能矫揉造作,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自然大方,无狎无谄,行止得体,不失风范。如果处卑谄上,处尊倨下或是过分谦卑,懦弱过度,都有悖于自然之理。循自然之理,当然要从容不迫。从容不迫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做人应有的一种气度。它要求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沉着镇静,宠辱不惊。当年赵国蔺相如使秦,智斗秦王,使完璧归赵,是从容不迫;晏子使楚,出“橘生淮南”之论,不辱使命,是从容不迫;魏征直言谏君,颜真卿大义殉节是从容不迫;刘禹锡因诗遭贬,仍潇洒高唱“前度刘郎今又来”;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左迁天南地北,但总难掩才情泉涌,气冲斗牛;寇准一生四落四起,给自己树立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都为从容不迫作了最好的注脚。这种精神与气度,没有顺其自然、从容不迫的态度,是做不到的。

  总而言之,不管伟人凡人,他们身上的这种态度和精神都是“和为贵”的体现,集中构成了“和为贵”命题的重要支柱。说到这里,“和为贵”的义旨就不言自明了,它首先是自然和从容不迫,在这个基础上才理解为和气、和平、和谐等,也惟其如此,这几个方面的“和”才有坚实而牢固的基础,才能真正的“贵”起来。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12日第七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