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名医生和5000名“追随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2日08:40 淄博新闻网

  ■本报记者王玉芬通讯员马林采访中,张德明这位铁塔般的汉子流泪了。那是一件令他刻骨铭心的往事:他在张店区中医院时,有一年下乡为农民义诊,一位前来诊病的老大娘双手捧着厚厚的一沓钱,可仔细看全是一毛、两毛的,数了数却只有10元钱,这10元钱竟是老大娘的救命钱啊!这事深深触痛了他的心,他也感受到来自病人重如千斤的这份信赖:不当好医生对得起谁?病人看病追到了现场初见张德明,他一米八的个头,外表看来是那种外刚内也刚的人,绝少能与医生这个职业有联系。采访他时,经常被电话打断,他时而在为

对方分析病情,时而在嘱咐一些注意事项,有时也在安慰病人,耐心、体贴、细致入微。更有意思的是,中午吃饭时,一位小病号在亲属的带领下竟一路跟到我们就餐的饭店,他拿出处方,诊脉、开方、嘱咐注意事项。记者悄悄的看着这一切,在感受着这一和谐的医患之情。事后,记者电话采访了这位小病号的妈妈,这位幼教工作者告诉记者:“从张院长在区政府第一宿舍担任门诊部主任时,我和儿子就一直找他看病,他开的药不贵,三付药少则20元、多则30元,既准又对症,说来也怪,儿子每一次患病也只有服他开的药才管事”。1982年开始从事中医生涯的张德明,工作中注意吸取别人之长,诊治讲究知彼知己、综合诊治、对症治疗,用药灵活多样,并对一种病寻求多个治疗方法,他在对儿科、妇科以及皮肤科常见病和疑难病症治疗方面,具有独到的方法和见解。他成功治愈百余例银屑病患者,为他们解除了身心痛苦。5000多“朋友”七八个电话号码簿市水利技校一位职工不仅她一家找张德明看病,她妹妹一家也找他看病,这位女士告诉记者:“我全家和张院长结成的这种“医患”关系已达10余年,他在张店区中医院10年调了4个门诊部,我也跟着转了4个地方,当时我儿子才两岁,现在已经上高中了,好医生大家都喜爱”。记者好奇地问像这样的“患者”朋友有多少,他自豪地说:“5000左右”。他的电话记录簿达七八个。张德明自去年9月由张店区中医院调任房镇镇卫生院院长,成为一名管理干部,但他有个习惯,办公桌摆放着病历记录簿、处方签,病人可随时到办公室找他看病,他的病历记录簿已写满了整整两大本。为方便病人与他联系,他的手机和小灵通全天候开机,一个月下来一部手机的费用就达400余元。记者问他:“这样会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他回答:“病人找医生看病,是对医生的信任”。一条特别的协议认识张德明的人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他已经调离区中医院了,为什么天天早晨还在该院急诊科上班?原来,张德明工作调动后,他的“患者”朋友尤其是老年朋友首先表示“不满”,嫌找他看病不方便。为了方便病人,也是张店区中医院院长张钦强热情相邀,于是便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张德明每天早晨7点前在中医院急诊科坐诊,集中为来诊病人诊治开方。2元钱处方引发的纠纷熟知中医的人都知道,一个处方往往有几十味药组成,但有效也只有几味。因此,处方不在于大,在于有效。张德明开的处方很小且便宜,三副中药二三十元是常事,10元以下也很多。有一天,一位南方打工者带着孩子来诊病,主诉感冒发烧不退。张德明诊脉后开具处方,可一会儿病人亲属气呼呼地回来了,一进门就指责道:“你会不会看病,2元钱能治什么病啊?”在张德明的耐心解释下,他半信半疑地拿着药走出院门,第二天又专程登门表示感谢,连声说道:“没想到2元钱处方治好了病”。院长的新规:你拿什么奉献给农民?张德明带着对农民群众的一腔真情,由城市社区门诊来到房镇镇卫生院。他来卫生院后,不急于抓病源,也不急于上项目,而是出台一条新规:让所有的门诊科室和医护人员轮流到每个村,义务为农村群众讲授防病治病常识,了解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医疗保健服务。他说:“我们要经常自问‘我为农民奉献了什么’”?“你与群众贴心,群众才会满意”。他带领医院职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为6个村的村民义务建立了健康档案,并深入乡村调查、了解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规律,对农村群众防病治病,提高健康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自去年9月以来,该卫生院门诊量增长了30%。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