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记者手记:巴拉考特震区的志愿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2日20:41 新华网

  新华网巴拉考特(巴基斯坦)11月12日电(记者吴晶)有一些人的名字,或许永远不会现于报端,但他们组成的群体,却值得全人类的尊敬——他们就是永远出现在危难时刻的志愿者。

  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身边,就有这样一群志愿者。救援队队长赵和平说,救灾离不开志愿者,他们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巴拉考特,志愿者承担着照顾儿童和妇女、环境卫生、灾民安置、动物安全、水处理等许多工作。来自本地的志愿者中有学生、大学教授和私人医生。他们大多徒步数十里赶来,白天以自带的干粮充饥,晚上则席地睡在中国救援队的流动医院里。

  志愿者瓦希德、拉塔加特和阿必德3人得知中国救援队急需志愿者,就昼夜赶路来到巴拉考特。白天,他们和医疗队员一起超负荷运转,在繁忙工作一天后,声音都变得沙哑。看到有新的志愿者前来,他们又背起行囊赶往需要他们的地方。

  家住卡拉奇的医生穆扎希德辗转2天,终于到达巴拉考特东北方向的加努尔山谷。这里海拔2000米,是陆路搜救的极限地带。没有帐篷,他就在外国救援队遗留的帐篷中蜷缩过夜。“巴基斯坦人要全民动员起来,开展自救,不能只依靠国际社会的援助。”他告诉记者。

  还有全体救援队员的小弟弟——18岁的大学生尼亚兹。虽然他的家也在地震中被毁,他却只身赶到受灾最重的巴拉考特。没有合乎穆斯林生活习惯的饮食,他就以救援队送给他的清真食品和白水为食。白天,他就是分诊和咨询的“护士”;夜晚,他又成为流动医院的守夜人。遇上危重病人要转院,他还要跟着中国救援队员,乘车往返100公里的山路。

  还有很多“个体户”志愿者,默默无闻地为灾区做着后勤保障工作。一位法国小伙子,带来了先进的设备,免费为灾区提供通讯和互联网服务;一位瑞士老人无论刮风下雨,每天赶着骡子上山,为边远山区的村民发放救灾物资;还有美国小伙子克里斯特,组织了一队美国医务人员来灾区工作;还有很多记不住面孔和姓名的志愿者,他们送来药品、衣物,帮助拦截车辆运送病人……

  据巴拉考特救灾总指挥部指挥官萨义德中校介绍,地震发生后,中国等一些国家在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同时也有一批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队伍赶赴灾区各地。

  中国救援队副队长黄建发说,灾害制造分离,破坏美好。然而,灾害也以无情的方式让人性的光辉迸发出来。人们在灾难面前,会放弃成见,抛弃敌意,学会宽容和互助。

  每天我们都能看到,在残垣断壁的灾区流动着爱的河流,传递着爱的关怀。流传在中国救援队员中的《战地快报》写道:什么是志愿者精神?那就是奉献、无私、爱心、坚韧。

  工作在这种环境中,既辛苦又被感动着。那些志愿者无私的笑容,有些留在了他们与队员的合影中,有些却因为太匆忙而无法记录。然而,他们坚定的国际主义理想,使这片因灾害而贫瘠的土地充满复苏的生机。他们播种的友爱,将使所有走过这片土地的人收获和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