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撞车时,你选择什么角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3日00:07 红网

  写下这个题目,我知道,大概要招来不少骂声。车祸猛于虎,避之不及,就算谈谈,都会心有余悸。什么都可以选,谁敢选择撞车?什么都能选,果真遭遇撞车,撞的角度和强度又岂是你选择得了的?但是,看到下面的报道,你就会知道,该骂的不是我。

  1999年1月,刚大学毕业的蔡衍鹏驾驶一辆奔驰320轿车在广深高速公路行驶时撞断右侧护栏冲出高速公路,蔡衍鹏经抢救无效死亡。死者家属将奔驰公司告上法庭,不料奔

驰公司认为,气囊未如期弹出是撞车方法不对,是驾驶者没有按照“特定角度和强度”撞击所致,拒绝承担相应责任。(11月11日新华网)

  有车簇渐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谁都梦想拥有一辆奔驰、宝马。为什么?除了豪华气派,当然,舒适安全也是个考虑。名车的安全性能当然也高,似乎是被默认的。蔡先生已经离开世界,他永远不会知道,危急关头,“奔驰”并没有减缓他走向死亡的脚步,强烈的撞击下,安全气囊居然都没有打开。更遗憾的是,整整6年,围绕车祸的赔偿问题至今悬而未决。蔡先生走了,然而象他这样糊里糊涂走了的又何止他一人!事实上,因气囊未弹出导致车祸中驾驶者不能得救的案件,近年来屡屡发生。他们走了,把悲伤留给了家人,把对“名车”的担忧留给了其他人,更把对安全性能的思考留给了所有人。

  案件长期不能作出定论,归根到底,是安全标准和技术法规的空白,是能够公平公正地作出判断并提供有效法庭证据的汽车性能检测机构的缺乏。空白之下,什么是安全标准?标准是为谁设计的?销售商和生产商在“标准”制定上凭什么说一不二?处于弱势的消费者永远只能被动接受吗?一切,都没有答案。

  最近,从苏丹红到天绿香,从高露洁到PV保鲜膜,一件件外来品牌对我们健康的潜在威胁被陆续曝光,预警、释疑,权威结论、媒体质疑,最后的焦点不约而同地归结于一点,即我们安全标准的缺乏或落后。融入国际贸易大市场、与世界接轨,喊了好多年,然而,在贸易、消费与世界接轨的同时,我们的安全监管各方面标准和法规,是不是同样要与世界尽快接轨呢?

  我国正逐步成为一个消费大国,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走了进来。从贸易、从开放角度来说,这是好事,我们欢迎。但是,消费不能变成“消废”,我们不能在莫明其妙的状态下,津津有味地消费着人家业已淘汰的不合格产品。

  忽然想到一个笑话:一位新近下海的“小姐”“生意”很好,兴冲冲给仍在家乡种地的小姐妹发出一封电报——“此处人傻,钱多,速来!”。但愿,国外的厂商在向我们的市场大力进军时,不是用那位“小姐”的眼光看着我们。

  (稿源:红网)

  (作者:刘楚汉)

  (编辑:杨国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