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打造文明健康的精神家园——临汾文化强市建设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3日02:43 山西日报

  不少临汾人至今对去年5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的那场庆功表彰会记忆犹新。会议对近年来为该市在全国捧得梅花奖的37位演员进行了隆重表彰。随后在临汾最繁华的解放路的两侧,37位大小梅花奖得主的头像被赫然地印在灯箱上。众多的梅花,阵阵的芬芳,成为临汾市文化生活的一个亮点,成为临汾市打造文化强市,为普通百姓打造精神家园的一张王牌。

  临汾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市域内仅文物古迹就有国保单位13个,省保单位52个,县保单位近3000个。临汾还有众多的自然景观、戏曲品种、民间艺术。在这些文化资源中,有被誉为“华夏第一都”的尧都、“中华第一鼓”的威风锣鼓、“世界第一大黄色瀑布———壶口瀑布”、有久达10万年的“丁村遗址”、把中华民族文明史向前推进2500多年的“陶寺遗址”、比秦始皇兵马俑早600多年的“曲沃天马遗址”、有饮誉海内外的洪洞古大槐树、苏三监狱、广胜寺、霍州署衙、元代戏台。有蒲剧、眉户、洪洞道情、曲沃碗碗腔等戏曲品种,特别是5个梅花奖、9个小梅花奖的获得,使临汾成为名副其实的“梅花之乡”。抓住这一优势,临汾市委、市政府用科学发展观统揽文化事业建设,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为该市建设文化强市,提升城市“软实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没有精神的城市,是沙滩上的城市。物质层面的财富虽然可圈可点,历史精神和历史文化则渗透整个城市,成为今日临汾发展的文化底蕴”,临汾市委书记张茂才对建设文化强市深有感触。近年来,临汾市不断改革文化工作思路,在创新观念上大做文章。由过去文化工作特别是文艺创作和表演过度追求拿大奖,向既重视获奖更注重群众夸奖、并使奖牌成为品牌转变;由偏重于文化事业,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转变;由单纯依赖财政支持,向既争取财政投入更依靠自身提高经济效益转变;由文化资源配置过分倾斜于城市,向更多地倾斜于农村基层转变。这些措施,切实解决了全市文化资源优势和文化发展水平两者反差过大的问题,也逐步扭转了文艺创作拿奖多赢利小的尴尬局面,把文化面向了群众、面向了市场。截至目前,全市17个县市涌现出像安泽宋胤枝一样的文化户1000余户,乡宁县管头乡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乡、镇100余个,这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还繁荣了当地的文化。

  (二)行得春风,必有秋雨。党的十六大以后,临汾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了《临汾市文化事业发展(2003—2005)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提出了“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的建设文化产业及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步骤和相关政策。市里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临汾市建设文化强市规划研究中心,统筹、协调、指导全市的文化建设工作和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工作,经过几年努力,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格局已基本形成。即以城市为中心,带动城镇、乡村共同发展,进一步抓好报刊、音像、印刷等领域的整治和调整,并用高新技术装备文化产业,努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增强其在国际国内的竞争力。侯马市近年来走文化与商贸与旅游相结合的路子,文化市场经营户已达150余家。而被业内人士普遍看好的皮影工艺品,现已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和香港等地。据统计,2004年该市文化产业产值就占本市GDP的8.5%。这仅仅是临汾市发展有直接收益文化产业的一个缩影。

  (三)为满足文化事业建设的需要,近年来,临汾市把文化队伍和人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临汾占有丰厚的文化研究与开发的资源,山西师大就在本地,以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特别是古代戏曲文化见长。此外,还有国内外许多学者也对临汾文化心驰神往。于是,市政府借助这些力量,创办了尧文化研究会、晋文化研究会、黄河根祖文化研究会。聘请了一批高水平的知名学者加盟重点学科研究,同时,对本地有声望的民间艺人进行学术再培养,以提高他们的理论研发和推广能力。在培养强势文化人才方面,临汾市每年从财政支出50万元,扶持文化创作。今年,临汾市又在全市展开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一系列扶植文艺创作的政策,取得了积极效果。近两年来,临汾市文艺战线捷报频传,全市文艺工作者共获得国家和省级奖项120多个。蒲剧《土炕上的女人》将国家所设奖项全部收入囊中;《深宫孽史》《邹忌与齐王》获得第三届中国戏剧文学奖;在山西省入选全国美术“金彩奖”的6幅作品中,临汾占有4幅;作家乔忠延、张行健、齐国宝、王鹰分别获得了赵树理文学奖;一批文艺新星崭露头角。在全省进行的“五个一工程”评奖中,临汾的总成绩也名列前茅。

  (四)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国正认为:临汾文化积淀博大精深,在多年经济发展的潜心追求中,有不少临汾人只知道“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认为不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文化就没有价值。其实,文化是沉淀在社会每一个细胞里的“精神家园”。为了给日益繁荣的文化事业提供硬件支持,临汾近年来累计投资上亿元,改造了临汾影剧院、梨园堂等一批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了鼓楼文化广场,并将投资数十亿元建设城墙文化主题公园、临汾滨河文化广场、临汾文化中心、临汾图书馆、临汾博物馆。2000年,平阳文化广场建设完成后,市委、市政府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全市各单位在城市广场举办50多场大型系列文化活动,社会各界也自发性举办80余场,现场观众多达30余万人次。据统计,全市85%的村、镇及社区都建起了自己的图书馆、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各种文化设施。浓郁的氛围让文化渗透到越来越多的临汾人生活之中,并重新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成为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在文化品牌的开发中,临汾市还注重把文化品牌纳入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今年,已完成了威风锣鼓、“狮子登天塔”、民间剪纸、郑月巴葫芦艺术和各种“绝活”的专利申报,以及冠以地名和人名的“商标”注册登记。

  (五)为推动各种类型文化企业单位共同发展,去年以来,临汾市还把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兴办文化企业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把过去由政府统包统揽的文化活动推向市场。这一政策的出台,既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使政府办文化的角色明显淡化。与此同时,临汾市抓紧对全市文化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出台了《临汾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造,努力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一年来,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市蒲剧团、市眉户剧团、临汾日报社等9家改革试点单位,已完成了改革的前期工作、正向更深层次迈进。乡宁县在文化体制创新方面,确定了“群众文化群众办,社会文化社会办”的方针。以往每年的春节、元宵活动都是由县里拨专款来搞,随着民间资金不断涌入文化领域,从2003年春节开始,该县以企业冠名赞助的形式来搞,政府主要职责是组织企业、学校、农村群众参与。结果出现了企业争办、回馈家乡的竞争局面,文化活动的水平也越来越高。

  裴振龙 郭提 杨木林(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徐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