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电影何时冲破“熊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3日04:32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蓝天碧海、椰风岛影,彩灯红毯、熠熠“星”光……海南三亚,持续四天的第十四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张扬着中国电影百年华诞的喜庆。

  然而在热闹非凡的会场外,当地的几家影院依旧门庭冷落,连历史最悠久的滨海电影院上座率也不到15%。这个具有讽刺意味的对比,折射出中国电影的现状。

  难以掘出宝藏的“钻石矿”

  中国电影因其潜在的广阔市场,经常被国内外业内人士称为“钻石矿”。但实际上,除了在1995年前后由于国外大片的引进激发了一次小规模的市场“井喷”外,中国电影市场近七八年一直徘徊不前,30亿元左右的市场规模、10亿元上下的总票房,始终摆脱不了“熊市”的困境。

  据中国电影家协会统计,即便有了电影产业化政策的“利好”因素,2004年国内电影总票房也只是小步增长到了15亿元,人均花费1.15元。中国电影集团总经理韩三平坦言:中国电影票房的一大特点是,高票房电影只占少数,而且集中在少数影院。理想的票房体系应该是扎实的金字塔结构——票房一亿元以上的电影四五部、七八千万元的五六部,五六千万元的八九部,以此类推。而目前,票房一亿元以上的片子有了,却缺乏中间票房的影片,有了“塔尖”却没有“塔身”。没有雄厚票房作基础的电影是经不起风浪的。

  中国电影整体上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老百姓不进影院,导致票房减少;票房减少导致电影投入资金不足;资金不足导致高质量电影产量减少;没有高质量电影,老百姓就更不进影院。

  专家认为,中国电影的市场空间已经萎缩到危险的程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一语中的:中国电影行业依然相当幼稚。

  四大“病症”困扰中国电影

  观察家认为,票价虚高、资金不足、好剧本匮乏、盗版不绝这四大问题,是造成我国电影市场低迷现状的“病症”所在。

  据中国影协统计,我国收入最高的三大城市,每场电影平均票价为30元左右,而这三个城市居民的人均年收入为14584元,电影票价为人均年收入的1/486。而在国际上一场电影的平均票价一般在其人均年收入的千分之一以下。

  北京电影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军指出,票价虚高的直接恶果是没有高票房给中国电影制造业“输血”,再生产资金投入处于严重短缺状态。

  资金的短缺,直接导致了电影创作人才的流失,很多优秀的编剧、导演无奈只好去搞电视剧了。据了解,从2000年起,中国电影已经遭遇了连续5年的“剧本荒”,包括张艺谋在内的大小电影导演,几乎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到哪里去找好的国产电影剧本?中国电影家协会在2004年对上海、北京、广州、武汉和杭州等五城市的调查表明,观众对调查列出的绝大多数国产片的不满意度均在20%以上,46.6%的观众认为国产电影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是影片质量低劣。

  许多影片生产出来后,由于市场竞争力弱的原因,往往抢不到档期放映,大部分影片只能在电视的电影频道上映,甚至直接进了库房。记者对影院经营者的调查发现,每年能够撑起影院票房收入的影片只有20部左右。

  屡禁不绝的盗版问题也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障碍。据中国电影集团的粗略统计,2004年国产电影因为盗版直接损失至少在1亿元左右。市场上到处都是同步流通的廉价盗版影碟,是许多民众不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把火”能否点燃观众的热情?

  “中国电影的病态,必须用猛药才能根治。”刘军分析说,“针对当前的形势,必须迅速在降低票价、建设数字影院、广泛引进包括外资在内的非公有资本三方面采取措施,这应该是当前电影‘救市’的‘三把火’。”

  从2004年起,要求电影票降价的呼声日益高涨。2005年6月中旬,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城市影院发展协会等单位联合倡议,将每周二定为电影院票价半价日,全国近300家影院争相呼应。“但是,由于成本等多方面的原因,电影票价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如人们期待的一步降到15元钱左右。”刘军说,“建设一个现代化规模影院至少需要8000万元以上,一个电影拷贝的成本动辄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这肯定是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因此,大力发展成本低廉的数字电影,把电影的成本降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目前,中影集团数字院线有限公司正积极与外资接触,拟成立合资公司拓展数字院线,明年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新增数字影院200家。

  今年4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公布了《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进一步明确了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电影院和电影院线领域的政策。

  据悉,北京民营企业今典集团准备投资数亿元在全国建设百家数字影院,打造中国百姓的廉价“电影大餐”。

  但仍有不少人对中国电影票房的前景心存疑虑。有专家指出,中国电影最显而易见的优势在于自己有着完全不同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悠久民族文化传统,但过于急功近利的中国电影人已经很难从中国文化的沃土中汲取营养了,他们已经习惯于向好莱坞看齐,看人家的脸色下菜。(新华社三亚11月12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