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安徽团组织“找”团员找回凝聚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3日04:48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黄勇

  去年底,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的注册团员是990人。今年11月7日,面对专门前来调研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年轻的镇团委书记谢宁利很自豪地报告:注册团员又多了1538人,总数已达2603人。

  团合肥市委书记杨宏星告诉记者,多出的团员,是该市团组织开展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以来“两找”的结果。所谓“两找”,一方面是团组织找团员,另一方面是团员在团组织的感召下主动前来联系和注册。结果,过去“两不找”时与组织失散的团员,如外来务工的流动团员、学校毕业后长期与团组织失去联系的青年人,纷纷“浮出水面”。在大杨镇,外来务工的流动团员和学校毕业后与团组织失去联系的团员就是这样重新回到了团组织的怀抱。

  已经8年没有体验过团组织生活的阮怀雨高兴地告诉记者,从团委拿到《团员青年联系卡》、青年中心会员卡和《致流动团员的一封信》时,心中非常激动。

  团安徽省委书记方春明说,从“两不找”到“两找”,让一度有些模糊的团情透亮起来,家底清楚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就变得更加科学和扎实。像大杨镇这样团员多了的地方,考虑的是“如何凝聚”;而团员少了的地方,考虑的则是“如何壮大”。正是沿着这一思路,安徽各级团组织以加强自身建设为重点内容,不断深化“两找”的内涵,推动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深入。

  要活跃工作,最先找谁?作为高校,安徽师范大学把重点放在新入学大学生团组织的创建工作上,让广大新生团员入学后就感受到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培养新生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填补团员意识的真空时段;作为机关,安徽省直工委团委将重点放在找团干部上,通过教育活动,与各有关厅局协商,一下子解决了几个厅局多年来团干部空缺或兼职过多的问题。

  中学是自然的团员大户,似乎不存在“找团员”的难度,但要把握的却是“找”的节奏。团安徽省委召开多次会议强调,在团干部中形成共识:要通过把握发展团员的节奏,让已经入团和暂时没有入团的青少年体味“先进”的含义。记者在各地采访中了解到,过去那种突击发展、甚至团干部求着学生被动入团的不正常现象,开始得到遏制。

  找来团员干什么?像大杨镇这样的城镇团组织将青年中心建设作为深化增强团员意识教育的重要举措。有了阵地和平台,读书会、演讲比赛、致富技能培训、新技术推广等特色活动都落地生根;像中国科技大学这样汇聚了众多青年才俊的一流高校,则推出了“主题团日活动答辩”,让智慧的激荡和较量成为增强团员意识的独特方式。500个活动创意,筛选出45个入围的优胜创意,最终由全体学校团委委员评审,38个获得优秀奖,并得到了校团委数额可观的资助,为独特创意成为现实的团日活动提供了物质保证;安徽师范大学则注重活动的体系建设,推出了颇具特色的“八个一工程”:每一名团员至少学习一次《团章》、上一次团课、读一本好书、重温一遍入团誓词、强化一项技能、参与一次青年志愿者行动、写一篇心得体会、开展一次民主评议活动,使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安庆石化团委作为企业团组织,则将以经济形势分析和共青团工作最新思路为主要内容的定期培训作为活动的重点,且内容不断刷新,深受团员们的喜爱。

  团组织通过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履行自己特殊的社会职责。但当我们面对的是广泛的青少年群体时,最先找谁服务?团安徽省委机关率先示范,从新学期大学生入学开始,将“助学与志愿者活动的结合”作为工作的重头戏,推出“万个工岗助学子、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采取公开招募、组织选拔、志愿服务的方式,组织贫困大学生为特困家庭子女、社区公益机构等提供50小时的家教、照顾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团安徽省委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多方募集助学资金400多万元,按每小时10元标准,由团组织统一为参加志愿服务的优秀贫困大学生发放服务补贴。此举在安徽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在活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安徽各级团组织已确定目标:力争每年为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不少于1万个。团省委本级每年提供的岗位不少于3000个,各市团委每年提供的岗位不少于300个,各高校团委每年提供的岗位不少于200个。

  作为民工输出重地的阜阳市太和县、界首市,团组织经过调研发现当地学校近7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于是,他们集中精力为留守儿童服务,成为当地团组织树立的新的活动品牌。

  如何让“双找”不是一阵风,而是大家长期坚持不懈的行动?眼下,建立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督察考核制度、建立各级团组织与团干部和团员固定联系点工作在安徽又提上了议事日程,并由此拉开了建立各项团组织活动长效工作机制的新序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